|
|
|

走进西点军校


>>> 雪 仙 [常董办研究部]

“所谓西点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斯巴达(严格治理军队)+雅典(艺术、灵活)。”


五月十日,王石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的采访时,他说:“从2003年开始,万科在经营管理方面追求的目标就是西点模式。”他解释说:“所谓西点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斯巴达(严格治理军队)+雅典(艺术、灵活)。”

看完这个报道,我在想:王石的确敬业,他把他的所见所闻都与公司管理联系起来。

西点的校史与美国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她的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可以说是挖掘不尽的,每一个去过西点的人都会受到震撼。

那么,我印象中的西点军校是什么样的呢?

那是1996年秋天,我应邀去美国观察大选,行程里有一项内容是访问西点军校。

离开纽约的摩天大楼,我们向山野深处驶去。秋高气爽,各种各样的树从眼前闪过:有些树还绿着,一片葱郁;有些树变黄了,叶子金灿灿的,一片富贵;有些树变红了,叶子红艳艳的,一片吉祥。没有秋风,没有落叶,大团大团的绿色、红色、黄色交织在一起,像中国的年画一样喜庆。

穿出山林,看见一个不大的市镇,这就是西点军校的所在地了。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水。这条水面不宽的河直通大海。当年美国与英国交战时,华盛顿选中这里作为军事基地,就因为这里有水与海上连接,便于抗击英军舰队,又有山连着大陆,便于防守。

战争结束后,这里就成了军校,200多年来培养出美国军界、政界、商界一批又一批大人物。

西点军校的教学楼不高,左右延伸很长,楼前是一大片草坪。在楼与草坪之间耸立着三座伟人雕像,他们是: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巴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巴顿就出了名,后来他简直就成了威震欧洲的军事天才。有一天,他的一个同学不无挖苦地问他:“巴顿先生,在西点军校,我们的学制是四年,你怎么学了五年?”巴顿很聪明地回答说:“因为第一年我没找到图书馆。”

巴顿将军去世以后,美国人为了纪念他,给他塑了一座高大的雕像,这座雕像就放在了西点军校的图书馆前面。

听完这个故事,我当时笑得失去了东方女性的典雅。这种幽默真让人开心:美国人尊重巴顿,也爱戴巴顿,可这种尊重与爱戴是带着人情味的,他们知道巴顿不是“神”,而是“留过级”的普通人。

这种伟大的幽默,我们做不到。

离开巴顿,我走近艾森豪威尔的雕像。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拥护。

他1915年毕业于西点,这期学员明星辈出,164名学员中,有59人获得准将以上军衔,他成为美国总统。

如果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西点军校的学员分成两派,较量十分残酷,那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西点军校的学员则是一致对外,在艾森豪威尔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此后,“西点”才真正成了他们的共同的标志。西点军校才找到了集体的精神与灵魂,并因此闻名世界。

看来,一个团体从集结到壮大,再到辉煌,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历史机缘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世界大战,西点军校很难走向世界。

不远处耸立着华盛顿的雕像。

华盛顿43岁时成为北美13个州独立战争联军总司令,57岁时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总统,连任两届。谈到他的成功不能不提到他的夫人。

1758年,不满26岁的华盛顿从弗吉尼亚赴威廉斯堡办理公务,途中经过庄园主张伯伦先生的家,巧遇玛莎·丹德里琪·卡斯蒂斯。

玛莎此时孀居,有儿有女。她很富有,拥有良田1.7万英亩和300个奴隶。但是,她很孤独。大家围坐在餐桌边吃午饭时,华盛顿发现,玛莎性格内向,善解人意。玛莎则发现,华盛顿不爱吹嘘,脸上显示出力量和尊严。

两周后,华盛顿从威廉斯堡办完事回来,向玛莎正式求婚,很快他们就结为伉俪。玛莎终其一生而且倾其所有与华盛顿同舟共济,可以说,如果没有玛莎的鼎立相助,华盛顿何时成功、能否成功会是历史之谜。

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是玛莎帮助华盛顿成为总统,是华盛顿使玛莎成为美国的第一个“第一夫人”,这期间经过了30年。

我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想,太多的男人不懂什么是妻子,许多人仍把妻子当成女人,拿妻子与别的女人比,他们不知道,“女人”只是性别符号,女人一旦成为妻子,她就超越了女人,与责任和使命连接在一起:妻子是你的支持者、你的守护神、你的眼睛、你的心脏、你的保姆、你的医生、你的律师、你的检察官、你的看家婆、你的安全港,总之,当你离开母亲以后,妻子是你的唯一的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这就是妻子与女人的区别。
与妻子携手共进,收获的是成功与幸福;把妻子当成花瓶,并时而更换收获的只能是虚荣甚至堕落;把妻子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收获的只能是无序与沧桑。

华盛顿不仅懂得怎样在女人中选择妻子,也懂得如何与妻子并肩奋斗,所以,他们的结合不但没有引起非议,反而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西点军校的展览馆里陈列着许多老学员用过的武器和穿过的军装,能看出武器的变化和改进,更能想象出他的主人的英勇和机智。解说词不多,游客能饶有兴致地看下去,没有上历史课的沉闷感觉。军校第一位女学员的画像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她神态潇洒,吸引了所有参观的人。解说员说:自从军校招收了第一批女学员以后,西点军校就有了浪漫故事,这里的地形很适合学员隐蔽,教官不许学生谈恋爱,抓住了会开除,学生们就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军事知识用来对付教官,还没有被罚的。

军校对学员的体育训练十分严格,是以奥运会的记录为标准的。学生们走路很少有漫步的,他们总是跑。许多学员参加过奥运会,巴顿就拿过金牌。
西点军校所在的市镇是个小地方,除了西点军校以外,这里的市民大多是为服务于学校而存在,360行都为学校而设,饭店、商店、旅行社、出租车、等等,要么是为学生,要么是为参观学校的游客,就连画师也是靠学校生存的。西点军校有一个大教堂,每年的毕业生离校时,为给母校留点纪念,他们都买一块教堂的玻璃,请画师作画题字。有一个艺人世家,几代人以此为生,据说,现在的这位画师所要的价格比他老祖爷爷所要的价格贵不了多少。

市民与西点军校共同存在于这个“世外桃源”,看似逍遥,可谁都知道,这里是与白宫联系最密切的地方之一。他们都是以此为骄傲的。每个市民都能如数家珍一般讲出许多关于学员的故事;学员相聚也总会谈到那些画师、鞋匠、饭店老板。

学员是奔流的河水,市民是河边参天的老树。

吃饭的时候,我问一位教官,西点军校是否有过雷锋的雕像,他解释说:没有雕像,是有过雷锋的贴画,在中国人民学雷锋的时候,西点介绍过雷锋。
教官介绍说,西点是一所开放性的大学,西点的课程变化很快,内容涉及科学、文学、政治、经济、信息(包括情报)、外交等等。另外,西点已经开始招收外国学员了,今后的西点,不仅为战争而存在,更为和平而存在。

我印象中的西点军校就是这样活生生的:那山水相依的校园,那些穿着T恤奔跑的学员,那一个个改写历史的人物,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还有那些故事带给我的思考与感悟。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