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 东 日 记


>>> 蓝屹 [集团人事部]

当你看过这些工厂,走进车间与工人交谈以后,你会觉得那些文字其实是十分浅薄的,在真正真实动人的人和事面前,文字永远是苍白的。


得知轻纺集团将培训地点选在潍坊,我心中窃喜。要知道,自烟台控股企业经理人年会后,盼望去山东几家华润的纺织厂看一看,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6月19日 星期三 晴转多云

冯毅和我从北京飞到青岛,又乘车到达潍坊,已是中午了。我们被安排入住在市中心的鸢飞大酒店,鸢乃风筝也,听其名颇有些到了“风筝之乡”的感觉。午饭后,见到了先期到达的魏景芬以及潍坊华润纺织的刘维黎总经理。刘维黎穿着的短袖衫,我还是第一次见,上面印满了华润的logo和“China Resources"。远处看那logo像是一朵朵鲜红的玫瑰缀满在衣服上。魏景芬介绍说,这是轻纺内地控股企业统一制作的新工作服,布料是咱自己织的,染也是咱自己厂染的,设计得不错吧。

培训将于两天后进行,具体地点安排在潍坊华润纺织厂的办公楼里,我们急着想去看一看。厂区非常干净,也很安静,几乎看不见有人走动。许多建筑看得出已十分陈旧了,却仍能留给人有风骨的感觉。刘总介绍道,这厂建于1958年,经历多年岁月风雨的侵蚀,还能保持现在的样子,这定是不易的事。进入厂区的主路两旁隔几米竖一块标语牌,蓝色的基调,上面摘录的都是陈董和宁总说过的话。在主路的拐弯处,更立着一块大的标语牌,写着“我靠华润生存,华润靠我发展”,十分醒目。

天十分闷热,有下雨的兆头。走进车间,一股热浪袭来,衣服开始向皮肤粘来。在织布车间,温度、湿度和噪音达到了高潮。国产的老式织布机不停地“卡嗒、卡嗒”,使出了吃奶的劲,仿佛要将整个车间的地板掀翻开来。空气里飘浮着细小的棉絮,不停地往你的眼睛和嗓子眼里钻,躲也躲不开。刘维黎告诉我,他刚参加工作就在这个车间。

走过每一个车间,都能见到工人自己主办的黑板报,很讲究的版面,很朴实的语言,以及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华润”。吸引我的还有每个车间里都有的生日祝福牌,我记得这天在织布车间好像正是一位叫做王小红的职工过生日,她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那里,底下是几句祝福的话和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的图案。你可以想见满耳噪音、全身湿透的我,此刻站在这块生日祝福牌前,从心底深处所涌出的那股暖流。

走出车间,清风扑面。其实外面的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对比强烈所致的错觉而已。我终于看见了自己的衣服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穿在了我的身上,体会到这过程渗透着怎样的辛劳和汗水。刘维黎总经理总是不好意思在自己的办公室开空调,他在这里挥汗如雨过,所以能够度量车间的温度和工人汗水的份量。

厂子里有一些柿子树,华润未进入之前,柿子从来没有长大过,也没有看见它红过。厂子更名华润以后的第一年,柿子就红了,每年都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刘总和他的工人们向我们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他们热爱华润的理由很简单,他们找回了曾经失去的,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他们还来不及想辛苦的滋味。

6月20日 星期四 晴见多云

一大早,冯毅、《创业论语》的编辑刘立栋和我便坐车往滨州去。从潍坊到滨州2个多小时的车程,不过由魏景芬这位心直口快的滨州人做向导,时间过得很快。沿途路过的两处地方不能不提。一是寿光,北京市民吃的蔬菜就是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出的。望不到边的塑料大棚真有些人定胜天的感觉。其实人是胜不了天的,据说寿光在为自己赢得蔬菜大王美誉的同时,也给环境和气候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塑料大棚一盖,水气无法蒸腾上去,规模又大,因此干旱明显多于往些年。看来规模大了也未必就是好事,还得按自然规律办事。再一处地方是博兴,当抬头看见“喝董公酒,做天下孝子”广告牌时,你也会在不远处看见“华润”字样。魏景芬说那就是山东华润博兴油化厂。说到博兴油化,眼前自然会出现胡波宽宽的额头,认识他也是在烟台的控股经理人年会上,浓重的博兴口音说起三国故事,透着乡土式的率直和幽默,据说这里经过几年的奋斗开始有钱赚了。过了黄河大桥,看到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的雕塑,就进入滨州城了。

滨州华润比潍坊华润建厂差不多要晚20年,因此厂区要漂亮一些,厂区规划得非常有序,参观路线从棉花拆包、拣棉花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到布匹检验出库这最后一道工序结束,清清楚楚。魏景芬曾担任过这个厂子总经理多年,介绍厂子如数家珍。车间里许多标语口号都是出自他的手,不但琅琅上口,还很有嚼头。据他讲,华润进入改制的第一年,他提出了“不敬业就失业,不爱岗就下岗”的口号,刷在一进厂区很显眼的位置。这个口号曾召来政府的干预,说太赤裸裸了。现在这个口号已经被“走进滨州华润,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体味工作着的快乐”所代替,斯文了许多。厂子的厕所里也贴着标语口号,两个小便池,一个正前方写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这条倒是看过,另一个很新鲜叫做“靠近方便,贴近文明”,很有品味,比起那些五星级酒店里的“请勿”之类,要有文化得多。

在滨州华润还看到了两位老朋友,两年前在烟台演讲《华润大车我们拉》的小袁,现在已做了厂里的办公室主任了,拉车的辕想必是更重了。李小辉也要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了,这个小姑娘在烟台文艺演出时曾穿着一袭上绣“CRC”的长裙,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现在不但是厂里的文艺骨干,还是生产能手,我在车间里便看到她获得并条第一名的通报。

惠民是孙武的故乡,我们从滨州乘车一个多小时到达这里。惠民华润的整体感觉,比起潍坊和滨州厂要弱一些。可能加入华润比较晚的缘故,在其他两个工厂所感受华润文化的气息在这里比较稀薄。厂区里一幢类似北京中国剧院的雄伟建筑只完成了外部结构,上面写着“国营惠民纺织厂”,据讲这个半拉子工程下马之时,便是国营惠民纺织厂走入困境之时。这幢建筑放在那里,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晚上回到潍坊,见到了傅春意总经理和应伟,他们刚从西安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晚饭宴请市长,冯毅和我做陪,谈潍坊“退城进园”的事。所谓“退城进园”就是用工厂现在的地在工业园区置换一块,建设现代化的新厂房。为了给华润争得更多的利益,我眼看着傅总和应伟喝了很多白酒。

6月21日 星期五 多云转晴

培训从这一天正式开始,我做开场白并完成第一天关于团队和沟通的大部分课程。虽然此前已为五、六家公司做过类似的培训,但还是不免紧张。
傅总对此次培训有较高的要求,之前我们在香港谈到此次培训的目的时,就希望培训能紧紧围绕轻纺集团建立三个中心这一重点任务展开。通过培训逐步催化形成一种无边界的组织气氛和文化来,以便管理队伍内部能够顺畅地沟通,指挥决策和部门协作敏捷有效。同时希望此次培训能够协助轻纺的管理团队建立自身的学习发展能力,在管理能力特别是发挥领导作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为达到这一要求,充分的热身是极为重要的。第一天的热身搞好了,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了,对于后两天进入实质问题的研究才会非常有帮助。看到轻纺内地控股企业的经理人操着各自家乡的口音,开始投入地沟通了,我的心里非常高兴。

培训主会场的隔壁是厂里电视台的制作间,休息的时候过去坐一下。厂电视台就两名工作人员,李丹和小谢,李丹也参加过烟台控股经理人年会的文艺演出,是厂电视台的播音员,还担任潍坊《山东华润报》的责任编辑,刚做了妈妈,非常辛苦。小谢是一个四川的小伙子,非常聪明,电脑很精通,昨晚还为我们培训做了不少片子。他不但摄像、编辑、录音、做网站,还管着会议室的扩音和投影设备,整天乐此不疲的样子。人很瘦小但能量很足。我问起他一天做这么多事,累吗?他说再累也比车间里工人轻松。这种想法办公室的石鲁宁和小臧都谈及过,他们现在很珍惜,很满足,也很努力。

6月22日 星期六 间中有雨

冯毅为了搞好这次培训,每天都看书看得很晚,原先我搞的培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现在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他认为还应该用一种方法把大家的状态激发得更加饱满起来,观念还需要进行强烈的冲击。于是今天早上一开始,他推出一个称为“红黑”的游戏。把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公司,甲乙互为对手,丙丁互为对手,展开争取最大赢利的游戏。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排兵布阵,结果是四家公司都没有赢利,满盘皆输。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大家陷入了深入的思考,一种双赢的思想也就从这时开始慢慢地植入了每一个经理人的脑海中。

有了上午的思维高度和讨论气氛打底,下午运用《发现利润区》的分析工具进行建立三个中心的研讨,就比较水到渠成了。冯毅第一次拿这样的分析工具来做培训,渴望能够成功。大家都很投入,配合积极,使培训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一天在不经意中就充充实实地过去了。

6月23日 星期日 小雨

今早一开始,四个小组就轮流在全班汇报昨晚讨论的结果。大家争论的非常激烈,几个一年中说不了几句话的内向人也冲到了台前。

经过价值链分析、客户分析,下午大家把思考的焦点都放在了生意模型的选择上。四个小组运用团体列名和头脑风暴的工作方法,对轻纺集团的业务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选择的结果是惊人的相似,大家都把眼睛盯在了“配电盘模型”和“金字塔模型”上。配电盘就如同轻纺正在筹建的营销中心,将供应商和客户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傅总有感而发,抛出了“水调节论”,来解释他所理解的“配电盘模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图(下图):

过去甲乙丙三家水厂都往树里浇水,却把小麦和玉米遗忘了,旱涝不均。现在我们要建一个调节站,把所有水厂的水都注入调节站,然后根据树、小麦、玉米的需要进行灌溉。我们要建立的营销中心就像这个调节站,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生产的安排。模型可能容易设计,但把模型变成现实的运作却要困难许多,需要大家的支持和理解,可能还要承受暂时的利益损失。

培训结束了,留给大家一大堆的作业和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晚餐时大家都来敬酒,厂子的食堂只进雪花牌子的啤酒,喝了几杯就上头了。 6月24日 星期一 多云转阴

离开潍坊的时候,特意和冯毅、应伟、魏景芬到厂子里参加每周一早晨7:30的升旗仪式。听着华润之歌,望着华润大旗缓缓升起,看着周围工人们严肃的表情,我也不禁庄严起来。仪式让人由衷地感受到个人在一个好集体里的踏实,和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送我们的司机讲,看过我写的《我感动》,我很感激他还记得那些文字。其实当你看过这些工厂,走进车间与工人交谈以后,你会觉得那些文字其实是十分浅薄的,在真正真实动人的人和事面前,文字永远是苍白的。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