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信茶、茶馆、体验


>>> 汪超洋[华润物业]

茶叶只是消费者喝茶这一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如何从一个古老的产品本身出发,定制出一种标准的服务,从而为顾客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这一点,星巴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标杆。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春风生。”户仝的诗篇写尽了饮茶的妙处。

因为打小就长在茶乡,茶自然是我最熟悉的饮料。在北京念大学时,也是机缘凑巧,认识了一帮同好。每到闲时,三五成群,相邀找一间茶馆,对座品茶,静静的体味茶的包容,看那细小琐碎的茶叶,在水的滋润下,从纠结里释放舒展,一叶叶单纯而清爽。茶舞蹁跹,心游物外,人生的千姿百味都在那温暖氤氲里清香甘醇起来。

那时候最常去的是北大西门外的嘉木茶馆、月坛边上的西子湖茶楼、望京新城东边的清澈居,还有新世界广场楼上的云峰茶居。这些茶馆,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嘉木格局比较小,但在那里可以喝到上好的冻顶乌龙和安溪铁观音,而且离校比较近,去那里的大多是学生,感觉环境单纯一些。而在西子湖茶楼能喝到正宗的狮峰龙井,那里的江南小吃和茶食做得也很精致,而且还提供茶具,可以自己动手泡茶,人多的时候去那儿挺合适。清澈居则是典型的台湾式风格的布置,室内的小景和古色古香的家具,给人一种雅致和宁静的感觉,茶老板和我们很熟,在她那里每次都能喝到体己茶,最喜欢的是她珍藏的二十年陈的普洱茶。云峰茶舍位于喧闹的商业区,感觉是闹中取静,很有一?quot;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味,那里的武夷岩茶,像肉桂、水仙、大红袍、白鸡冠也都还不错。

离开了北京,来到深圳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没想到来到深圳,还是会有与茶结缘的机会。上个星期随着华润新员工训练营的全体同仁来到了生产茶包的德信茶叶公司。进门就有一个气质很明朗的青年,引领着我们来到了茶道室。看见那熟悉的茶盏、茶海、六用、闻香杯、公道杯,旧时的感觉又溢满了心胸。随着这位同仁的脚步在茶叶公司我们参观了整个的茶包的生产流程,感觉挺现代化的,整个生产环境也很洁净、清爽。在参观中了解到,德信行做的茶包有几十个品种,据说在华南一带的销路还不错。临走之前,德信行的同仁还送给了我们一些他们的产品,德信绿茶和精装的铁观音,虽然茶叶比较陈,但是这份心意确实还是令人感动的。

回来之后,欣喜之余,怀着急切的心情,试着泡了一下我们的德信茶,因为我很想知道喝着自己从业的公司所生产的荼叶,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由于出门在外,我手头没有合适的茶具,只好用简易泡法泡了一下铁观音,感觉茶叶本身的质地还可以,入口微有一点涩,但后味还好,回甘不错,有一股兰花的清香,喉中的感觉也比较滋润。

品茶之余,最宜清谈。从德信茶我想到了许多,很需要借着清谈的由头把这些奇思乱想给倒出来。

在我看来,喝茶的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匆匆的过客,对于他们而言,茶仅仅是一种提神的饮料,是一种解决生理性需求的媒介。他们一直接受速食文化的薰陶,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勇于去尝试。他们是茶包的主要消费者,不排除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成为某一品牌茶包的忠诚客户。但是他们都是善变的,茶这种饮料在他们的眼中的不可替代性很低,不同样的茶包只能给他们一时的惊奇,而不会抓住他们的心。

一种是老茶客,这些人最注重茶叶的品质与口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说是这一行的行家,喝茶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他们来说,好茶是一种希缺的资源,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好茶之于茶客,如同好酒之于酒鬼,都是珍逾性命的东西。好茶对于老茶客而言,不仅意味着生理性的愉悦,更是一种情感性的需要。每一杯茶,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目前高档茶叶市场居高不下的价格,充分说明了这种体验有多么巨大的价值。

另一种是常去泡茶馆的人,这些人有老有少,去茶馆的目的也不局限于喝茶本身,他们或者是来茶馆寻找逃避现实的体验,舒展一下在商业社会里的闲人,来这里与旧友闲谈,抚今追夕,回忆旧日的荣光;或者是讲求情调的青年男女,来这里进行情感体验;或者喜爱新奇的小资们,来这里附属风雅。以上这些人对茶叶的品质,对喝茶的环境都有极具个性化的要求。而茶馆则是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的一个舞台。

这里特别要提到茶馆。前些日子看到一本书,是美国战略地平线公司的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写的,书名是《体验经济》。书中最主要的论点就是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现在已跨入了体验经济的阶段,它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也就是需要大规模量身定制(mass-customization)。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已经真的进入了体验经济的阶段,但书中的有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那就是消费者愿意为那种美好的、难得的体验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不是这样,星巴克的咖啡就不会卖得那么贵了。茶馆正是这样一个提供独一无二体验的场所,纸窗青瓦,二人对座,持壶在手,碧水清汤在前,美食茶点在左,茶还未入口,人就已慢慢澄澈。茶馆里的器具、布置都透出一种文化的沉淀,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茶叶只是消费者喝茶这一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如何从一个古老的产品本身出发,定制出一种标准的服务,从而为顾客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这一点,星巴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标杆。宁总曾在华润杂志上要求我们琢磨一下星巴克,我想德信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很值得在这上面琢磨一下。不知道德信行的同仁以为然否?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