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骗 子


>>> 高 翔 [华润置地]

一个骗子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或是财,或是色,或是名


还没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北大有所谓的“百团大战”,有山鹰社,爱心社之类的一堆“社团”,虽然看多了《古惑仔》,知道在香港社团有时带有黑社会的意思,但是仍然还是很向往,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我和一帮爱胡思乱想的小子们被团委干部一煽乎,也杜撰了个宗旨,注册了个名字很土的社团。我们本以为给自己弄个社团主席、秘书长之类的头衔唬唬人、骗骗赞助就可以了,没料到干部们为了出政绩要搞个“社团文化节”,要求所有社团必须搞个正经八百的大型活动,否则就别想在第二年注册。我们这个皮包社团于是就很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

北大有个很为外人向往的传统就是有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讲座,学生们尤其喜欢从那些自由分子的激进讲座中获得某种意淫政治改革的快感。我的一个哥们就因此建议我们请个激进分子办个讲座,一方面场面肯定热闹,另一方面我们这帮组织者也能在学生面前露露脸,说不定能被几个漂亮姑娘认识。这个主意倒不坏,于是我们就托一个自称在奥地利“流亡”了八年的老师帮我们物色一个人。那个老师说他认识一个颇有“思想”的“异议人士”,简历颇为唬人,中国某经济学权威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研究生,某部现在几乎已经破产的法律的缔造者,给某某某、某某某等大人物做过顾问,积极参加过十几年前的那次政治运动,写了几本在大陆出版不了的书什么的。我们一寻思这家伙可能颇受学生的欢迎,就给他打了个电话,请他来北大做个讲座,题目随便,热闹就可以。从电话里的声音来判断,他肯定眼睛亮了一下,然后又赶紧摆了摆架子说自己很忙,一直忙,忙得不得了,同时暗示如果派车去接他并且管饭,他可以抽空来一趟。我于是也暗示学校会给一定的报酬,车、饭都没有问题。他说没问题,然后又装腔作势说“电话可能被窃听,讲座内容就不先给你说了,题目就定为中国的宪法改革”,我一听搞定了,便坏笑着恭维了他几句老先生果然有思想,有胆识,小生的好不佩服后挂掉了电话。

由于负责讲座审查的那位学化学出身的干部正在如同痴迷法轮功般地痴迷一位法律系的女生并且为此自学法律,听说讲座是有关宪法的,只交待了一句如同废话般的“不要出什么乱子”后就大笔一挥放了行。我们于是把一切安顿好后,就弄了一辆车去请那家伙。他在电话里说自己现在搞了一个叫某某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机构,并在告诉我们路线的时候强调他办公的地方是个“写字楼”。那个“写字楼”果然名符其实,墙上写满各种与IT及证件、公章等有关的商业机构的电话号码。我疑心那个楼是危房,上楼的时候颇为小心,生怕用力大了把楼弄塌。按他的说法找到了一个房间,推门,见是几个估计是刚下班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在吃面条并且打扑克,不象个研究所,于是便四处张望一番,发现是我走错了,于是长出了一口气。那个“研究所”有两台386电脑,几个挺难看的秘书模样的人在嗑瓜子,本文的主人公则在看股票行情,表情甚是严峻。我寻思他估计是被套住了,但是不便多问,寒喧几句便把他接到了北大,他的一个穿着那个季节爱“美”又怕冷的女人流行的裙子的把黄色毛裤当作丝袜的女秘书也打扮了一番撒娇说“同去、同去”,我在尽力控制自己不要呕吐的同时答应让她也同去。

讲座吸引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大一的小孩子,700多人的阶梯教室居然坐得满满的,以至于楼上剧院的一出由许多后来在学生圈里颇为有名的人物主演的水准很高的话剧没什么人看。这让我到现在很是内疚,尤其在话剧的女主人公后来让我心动以至于整整追了她一年的情况下。他的那个秘书看来很激动,于是四处拍照,尤其在我们贴的那个宣传海报上浪费了数张胶卷,大概是为了将来向别人秀她老板在北大做过这么一个轰动的讲座吧。

不得不承认,那个家伙是有两下子的,首先,花了半个小时向我们讲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如何为了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用打字机打印出来的007式的冒险故事,由于情节过于惊险而他要达到的目标过于容易,让人听起来很是可以,不过故事总是好听的,大伙掌声不断,一时间这家伙成了个英雄。在继续吹嘘了自己半个小时以强化他是个“很有思想”的“异议人士”后,讲座总算切入了正题。内容对我来说并不新鲜,不过那些不是学法律的同学们听得倒是有滋有味,大致便是要求政府经济与政治改革要齐头并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罪推定”一定要写入宪法之类的老掉牙的主题,举了几百年前托克维尔就讲过的一些典故,仿佛中国按照他的方略几年后就成为所谓的自由繁荣的国度了,让我听着汗毛直竖,庆幸我党英明没让他混进领导队伍。他接着就开始给我们擦皮鞋,说中国走向民主自由人权等等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这些北大精英的身上云云,大一的小孩对糖衣炮弹怎么可能有抵抗能力,自然就非常配合的开始上当,站起满脸崇拜的长时间的鼓掌,有几个似乎在中文系出没的漂亮丫头还激动地扑上去让他签名,场面很是激动人心。那个小秘书似乎对这么大的场面没有准备,扭头对我说,我们XX老师那可是给几亿人做过讲座的大人物,后来想起我到过他们的老家,便吐了一下舌头急忙跑去拍照去了。

活动就这么结束了,学校给了他200块钱茶水钱,那家伙数了半天,收下了,似乎不是很满意,不过仍然装出大方的样子,说要捐给我们社团。当时还比较纯朴的我客套了一句,他马上就把钱塞进了钱包,让我后悔了好久。过了几天,我在某份小报上看到了《经济学家某某某北大畅谈宪法改革》这样的报道,因为错别字挺多,就没有耐心读下去。

我们社团的几个哥们讨论了几个星期,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他确实是个骗子,只不过是一个能吹牛很能造势但是却帮了我们的骗子。虽然我们是帮凶,但是为了避免以后被类似的家伙骗或者学习如何骗人,我们还是分析了一下这类骗子的特点。

要做一个成功的骗子,首先就要弄出来一个好的简历,本文的主人公的简历倒确实是真的,更多的骗子则喜欢玩文字游戏,这招我也会用。我上过一个在北大举办的英国法律培训班,有30个人参加,我就可以在简历上写,我参加过一个英国法律教育项目,全中国只有30名法学院学生有资格参加该项目,这就OK了,一句假话没说,很诚实的。没有真实的经历,有个洋学历也行,这些年英国为了振兴经济,大肆招收硕士研究生,很多乡下的大学只要十几万块钱,有个500来分托福成绩就可以录取,9个月后就可以发毕业证,弄得英国满大街都是中国硕士,个个绝类方宏渐。

其次,骗子还得能煽乎,不会讲几句豪言壮语,是骗不了青年学生的,做导师、先锋的这招我就学不会,所以就放弃了做骗子的念头,打算凭真本事吃饭。

最重要的,骗子还得能有本事摸透被骗者的心理。比方说北大学生,一进校门整天听的都是些革命斗争故事,幻想自己就是英烈,时刻惦记着上街游行这样的趣事,所以骗子如果能在政治上投他们所好,树立一个“异议分子”的形象就成功了一半。这还不够,骗子还得让被骗的人觉得自己特了不起,比方说那位先生最后的一番吹捧,结结实实拍了个马屁,位置力道都恰到好处。当然这是很高深的学问,没有长时间的道行,并不容易习得。

具备了上述素质后,一个骗子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或是财,或是色,或是名。本文的主人公的目的当然就是出名,后来听说他混的似乎还不错,摆脱了在“写字楼”办公的窘境,还在某位重要领导人参加的会上发了言,散发了不少文集,风光了好长时间。起初我还很不屑,认为该消息实在可疑。直到某天我看到一家有数个文章被选进我们中学时用过的课本的老先生主办的,曾经用诗歌吹捧过卡斯特罗同志一个月只领2000块工资的“感人事迹”的现在已经停刊的左派刊物猛烈地点名批判了该先生一下,我才相信他确实混得有模有样,因为那家刊物从来都是谁风光才敲打谁,很有骑士风度的。

总而言之,骗子还是很有前途的职业,现在的很多行业都可以供骗子们大展宏图,比方说干麦肯锡那一行的许多人就很有骗子的嫌疑,只要有以上的素质并且厚下脸皮就可以了。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