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平凡物流人


>>> 王京 [华润物流]

我们这里个个都是这样的,我们倡导的是一个快乐的团队!


集团人事部新来的冯毅副总将与培训中心的蓝屹总经理一起给我们做培训,行前他提出想到公司实地看看,“现场感受一下‘物流’对培训有好处。”过两天,在培训地见到冯总,问他对公司的观感,他冒出一句:“你们码头门口那个保安情绪高涨,高声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是不是你们事前安排的?”其实这种疑问我已不是第一次听到,前一段有一间世界500强之一的企业来我们公司做项目审计,也有这样的感叹。但我知道没有事先安排,因为我天天坐班车到公司门口,无论是哪个保安,都是高声笑着说“早晨!”无论我走路进出或是坐车进出码头堆场任何一个大门,保安都热情向我挥手致意。可能是熟视无睹吧,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会给来访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不禁好奇心起,想问问码头业务的负责人——万国清。

听明我的来意,万国清很得意:“我们这里个个都是这样的,我们倡导的是一个快乐的团队!别小看这工作情绪,如果员工心里有疙瘩,我们不及时想办法解决,工作起来肯定效率不高;而且客户来到公司最先见到的就是保安,他们不热情,客户又怎能对我们留下好印象呢?”

我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万国清,他最初给我留下印象是每天早上坐班车时,常见他上车时拎着打包的早餐,冲我打招呼,黑黑的脸膛上透着憨厚,我心里犯嘀咕:吃不了还兜着走呢!

万国清原是船员,后来上岸了,也离船不远:管着润发仓码的码头业务,和员工们关系都很好,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打包的早餐是带给喜欢吃油条的香港员工的,一开早例会,油条摆上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都一一摆出来,个个都发言,有什么事都摆在台面上,以免积累不决。

可是光员工关系融洽还不够。万国清接手管理润发码头业务是去年10月,那时的香港经济已渐入谷底,作为传统业务的码头也不能幸免,行业陷入低价抢客的恶性竞争,当时润发码头平均每天的进出柜量仅为500多。香港政府修西铁,润发门口有一站,加上周围的房地产发展,整个码头被包在地盘中间,塞车不可避免,货柜车进出不便,润发码头经营愈发困难。如何才能突破困境,万国清为此伤透了脑筋,原本浓密的头发也日渐稀少。

解决问题只能“开源”、“节流”齐头并进,成本控制更严了,费用支出更省了,现场管理也更紧了,万国清周日也不休息,常见他在码头转悠;开源呢,就必须想办法在恶性竞争中留住客户呢?客户拜访频次更密了,而且万国清亲自参与到客户服务中,和员工们一起想办法,“以诚待人”,留住老客户,积极争取新的客户。眼见着业务一天天稳定上升,还没得及笑出声呢,新的问题又来了:堆场门口的交通随着每天进出的货柜车更窘迫了,每天早上7点货柜车就开始在马路上“打紧长龙”(排700米的长队),附近地盘都去运输署投诉货柜车妨碍交通。好不容易排到堆场,司机还要等待电脑单据的办理,怨声连天。怎么办?大家开起了紧急会议,群策群力想办法,还是集装箱部经验丰富的张木华、朱健忠想出简便可行的点子:买一辆自行车去货柜车队尾收单,然后拿回来输入电脑,等货柜车排到堆场门口,单据也办好了,不需等候司机即可送货柜或取货柜了。这办法有多大效益?看我一脸的疑惑,万国清解释:“这样司机排队时间至少可以减少30分钟,而且也减少了以前我们派车去收单的成本和时间。一天下来,进出货柜车增加了105车次!”

我知道公司一直在努力向新型现代物流公司转型,在这个传统的码头业务上如此下功夫值得吗?

万国清正色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要知道,目前,香港港口的货运处理总量约80%是发往内地或来自内地。货柜运输作为香港的经济支柱之一,每100个香港人中就有13个从事与之相关的行业,货柜处理和港口运输给香港提供了25万个就业机会和2000亿港元的经济收益。华润集团作为在港最大的中资机构之一,同样对降低香港失业率和推动经济恢复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事实上,我们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10月29日,我们一天进出货柜量为911个,达到历史最好的水平,离我们最大生产能力——1000个柜非常接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今年香港港口业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如果我们连自己手头的业务都做不好,做不精,又何来转型,何来现代呢?实际上码头业务也是物流项目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GE进入内地的原料、出口的成品就都是经润发码头转运的。”

听完这些故事,顿生感慨:原来创新可以这样进行,团队可以这样凝聚,流程可以这样改进,业绩可以这样产生!在一爿传统业务里,还有这样一片天空。华润物流需要发展,需要腾飞,需要有“顶天志”,同时更要有“立地心”,在现有业务、现有人员基础之上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练好内功,才能在更大的重担落到我们身上时,能自信的说一句:“我们准备好了!”

坐在下班车上,万国清打来电话:今天要组织员工与客户的篮球赛,他不坐班车了,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密切与客户的联系。天边的云彩映衬着微波的碧蓝海面,趸船上的灯光在这海天一色中点点闪烁:他们是7天24小时工作的!透过趸船的货柜装卸架,远远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中环,正是香港基础工业的发展与成熟,才为金融、高科技等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眼前这壮丽的景色令我不禁想起了坐着大卡车从天津颠簸千里到绥芬河考察的李鹏们;想起了在上海带领员工吃了一个月方便面晚餐的叶波们;想起了忍着胃痛在南沙与员工通宵盘点货物的朱剑平们;想起了为赶项目书夜宿办公室的林晖们;想起了顶着深圳的八月酷暑在没有空调的南洋仓库里办公、使旧仓库焕然一新的冯波们……

正是这些辛勤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普通通的员工,为华润物流的转型、为华润集团早日实现宏伟目标,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着。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