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亲情之重---------   蓝屹【集团人事部】  

 

每天看着儿女慢慢长大的那种快乐,我相信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父 母

出差的路上,突然接到昌平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正急着赶回家。我不知道怎样安慰他,挂了电话,想象着昌平此时的心情,忧伤竟不住涌上心头,没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让父亲听到自己的呼喊,还有比这更遗憾,更悲伤的事吗?难道真要像歌中所唱的那样“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再见到爹娘”吗?这似乎是我们这些离家奔波的华润人共同的宿命。

那几天,情绪一直很难平抑。非常想家,想念远在大西北的父母。电话拨回家去,听到父母那熟悉的声音,电话这头的我竟泪流满面了。这些年与父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在空间上离父母越来越远,从宁夏到北京读书,又留在北京工作,已经够远了;之后又到香港工作,走得更远。随着我越走越远,父母也越来越老,曾经也如我一样喜欢闯荡世界的父母,现在已经不愿意出远门了。过去读到“父母在,不远游”,没太多的体会,现在才明白,你走得太远,关键时候赶不回来啊!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从远方来了一个算命的人,他告诉父亲,将来去世的时候,你四个孩子中两个会在身边,两个会在外面。父亲常常会提起这件往事,而我一直对他说别相信这种无端妄语,一你会长寿,二我们都会在你身边。父亲淡淡一笑,说生儿育女让他们养老送终倒是次要,关键是儿女要有出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时在梦中,会见到自己的童年。父亲挑着担子,两头是沉沉的行囊,一手扶着扁担,一手牵着我。我们爷俩坐汽车、挤火车、搭轮船,然后翻山越岭回到浙江老家,之后再由原路,满载着爷爷、奶奶送的土产,返回宁夏。母亲早早地站在家门口,那是一双关切而期盼的眼睛。记得两年前,在新鸿基大厦一楼的影艺戏院,看过一部名叫《那人、那山、那狗》的电影。影片中有一段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的情节,镜头不停的闪回,在同一个场景,彩色画面是儿子背着父亲,黑白画面是儿子小时候,被父亲扛在肩头。俯拍的镜头很美,在一大片泛着银色的河水中,父与子的身影催人泪下。想象着,有一天也有机会背起父亲,那该有多好啊!

杨娟的《父母是天》(华润杂志2003年第7期)写得非常感人,她这样写道“常常是孩子长大了,出息了,父母也老了。曾经是孩子心目中支撑了整个天地的脊梁不再硬朗,退隐成心窝里一个小小的角落。长长人生里,有太多的责任与道义需要去承担,去维护,去付出,只有这个角落贴贴实实地捂在胸口,是疲惫时候最安全的庇护”。

于是提醒自己,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时光如梭,别留下太多的遗憾。


夫 妻


到香港工作,许多华润人便要选择过一种两地分居的生活。起初,还很新鲜,有种独处的自由。但很快,便要受孤独煎熬了。我常说香港的这间小屋,是宿舍而不是家。因为家是和妻儿联系在一起的。

古人讲“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如何排解为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上,华润人其实是没有太多选择的。紧随老公而动,老公前脚踏进香港,老婆便辞职追随而来,在深圳附近安家落户,总之夫妻要须臾不离。此为选择一;接受两地分居现实,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沟通。增加打电话次数或延长打电话时间,“早请示晚汇报”,寻找便宜的电话卡;狂发E-mail或上ICQ,增强沟通的时效性;两地电脑同时装上摄像头,配置耳麦,通过MSN Messenger,实现远程面对面交谈;努力工作积极创造出差机会,合理利用休大假时间;创造惊喜送大礼,将财政大权拱手想让等等。此为选择二;选择二虽然各家有各家的高招,但目的是相同的,即不因两地分居而影响夫妻间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选择三为调离,在家庭与工作两者之间认真权衡后,最终以选择离开公司、夫妻团聚为首要。选择四为分手,承受不住相思之苦,只好各自劳燕分飞、各奔西东。此番苦痛只有当事人清楚,局外人是不好枉加评论的。

曾经有好事者,将华润人夫妻见面的时间长短,以出版物比喻之。夫妻在一起的,叫“日报”;夫妻一方在深圳、广州附近的,叫“壹周刊”或“半月谈”;夫妻一方在其它省市的,叫“月刊”、“双月刊”或“季刊”;至于“年鉴”,过去有,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与老婆很长时间见不着面,乍一见面,总有些陌生感,虽然这种感受去得很快,但心里总不是滋味。我知道做象我一样华润人的妻子很不容易,她们要付出很多。

孩 子

那时我在北京中国华润上班,住翠微北里5号楼。每天坐班车回来,楼下总有很多孩子在玩耍,他们大多是由老人或保姆带着的。我知道,其中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在香港工作。孩子们玩耍时,会时常提起他们的父母。他们偶尔也会发生冲突,当一个孩子说“我上楼找我爸”时,那些身边只有老人或保姆的孩子就会显得十分委屈,因为他们知道爸爸离得太远了。

每当他们的父母回到北京,这些孩子就会显得异常兴奋,象过节似的。总是拽着父母在楼下多待会儿,向小伙伴炫耀新式的玩具、新衣服等等。他们太需要在父母身边撒娇了,太需要让小伙伴们看到这种撒娇了。这是压抑许久的一种释放。可这好日子一年中就那么几次,父母会在他们熟睡时不情愿地离开。

做了父母的这些华润人,他们将自己孩子的照片摆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将孩子的照片做成电脑的桌面和屏保,有时他们会盯着孩子的照片发呆,流露出牵肠挂肚的思念。

大约六年前,我认识的一对夫妇,主动提出从集团辞职,调回北京。问其原因,他们说为了孩子。这些年孩子一直由双方的四个老人轮流带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变得非常叛逆。在家里老人管不了,在学校老师管不了。作为父亲的他,气愤之极,动手打了孩子,孩子却一声不哭,瞪着眼看着他。那一刻他说自己的心都碎了。过去觉得欠孩子许多,就加倍补偿他,但那种补偿更多是物质的,精神上却很少,因为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所以他们现在选择与孩子在一起,因为孩子还有长长的未来。

其实父母何尝不想伴随孩子共同成长呢,每天看着儿女慢慢长大的那种快乐,我相信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人生总要又取舍,可怜天下父母心。

于父母、于妻子、于孩子我们都亏欠很多,这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回避又必须承受的亲情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