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收获的季节—— 访华润微电子管理团队 ---------   王增利、蒋达强、宋贵斌【本刊】  

 

【编者按】: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是华润励致(1193,HK)的下属高科技企业,也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微电子企业。本着做大做强微电子行业的经营战略,2002年10月,华润成功收购了中国华晶电子集团,使华润微电子的资产规模和营业额都得到了数倍的增加,获得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的平台,为华润励致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亦使微电子行业成为华润的主营行业之一和新的利润增长点。2003年8月,又成功引入国际资本,与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国际金融公司、3i、CCI、邓普敦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和基金投资者合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出色的业绩,华润微电子获得2003年度华润集团总经理特别团队奖。9月26日,借华润经理人年会召开之际,在白洋淀管理培训学院图书馆暧暧的灯光下,华润微电子的四位经理人——朱金坤、王国平、赵建坤、李家迪坐拥书城,从容谈笑,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本刊:祝贺你们获得总经理特别团队奖,请你们谈谈获奖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朱金坤】:首先,非常感谢集团授予微电子管理团队这个奖励,其次,作为华润微电子的董事长,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同事们一年多来的辛勤工作。

我认为这个奖既是对华润微电子管理团队工作成绩的肯定,同时,更表明了集团对进入微电子行业的信心和决心。正如宁总在颁奖时所说的,总经理特别奖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在表明集团的一种取向和价值追求。

本刊:从香港到内地,微电子走过了一条华润集团经典的扩张发展路径,从小到大,从收购、重组、整合到管理团队的建立,华润微电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前不久,微电子又成功引入国际资本,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能不能请朱总您谈谈这整个过程?

【朱金坤】:2001年,集团提出了“再造华润”的战略后,我们觉得华科(华润微电子的前身)应该做大做强,为实现“再造华润”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思考如何快速发展时,受这几年集团发展模式——并购、重组、整合的影响,决定寻找合适的内地收并购对象,趁机进入内地、做大规模。正好,当时的华晶(国家908工程重点项目)由于身处困境,急需寻找新的“婆家”。于是,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无锡,找到当时的华晶总经理王国平谈合作,没想到双方是“一见钟情”,在企业发展战略、行业看法、团队建设等方面很谈得来,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并购华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难的工程,由于涉及到出资人、代管人、地方政府等多个方面,加上竞争对手实力很强大,华润能否胜出实在是很个未知数。

在这个时候,集团的支持和原华晶电子管理层的志向成为整个并购的关键环节,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集团领导也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最后终于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华晶的整体加入,对华润集团来说,意味着微电子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主营行业和利润增长点;对于华润励致来说,意味着找到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加速器,从实质上推动了励致的转型;对于华科来说,能从原来做的一个业务做成一个行业,完成了从量到质的飞速跨越。这次之所以能吸引外来投资,一方面是外商很看重“华润”这个金字招牌的实力和影响力,对华润发展微电子行业的决心和能力非常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对微电子这个行业前景充满信心,尤其是具备“中国概念”的微电子行业。

本刊:王总,朱总说和您是“一见钟情”,您最先也是通过朱总了解华润和华润人,可以说因人成事,您觉得华润人有什么特点?现在作为华润微电子的老总,相比以前,您的角色可以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您能谈谈吗?

【王国平】:2001年10月份,我和朱总第一次见面,通过交流,觉得我们两人在做企业的方式、方法、经营理念、发展思路上都很相近,很务实,就像朱总讲的有种“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感觉。通过朱总,以及后来慢慢接触了更多的华润领导和员工,我感觉华润人的特征非常明显:第一,华润人都很务实、实在、负责任;第二,华润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比较明确,不是在炒概念,当时,我们对这一点非常认同;第三,华润人比较敬业,并购过程中华润集团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所以我义无返顾地带领团队加入华润。

加入华润后,我感觉有一个很大的角色转变。随着对华润的文化、制度、价值观、理念的了解和认识的增加,我越来越感觉华润企业文化对经理人要求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要承担的股东的要求,集团的要求,战略目标、业绩考核的要求,也比原来更为具体和清晰。我觉得,压力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以前我感觉的压力仅仅是业绩上的话,那通过参加两次年会后,这种压力演变成一种多层的“学习和进步”的压力,一来是集团对微电子的期望很大,二是感觉兄弟企业发展非常快,经理人的认识水平每年都有新的提升。目前我们的业绩在中国消费类微电子里排第一,但在全集团的利润中心中排12位,感觉进步的空间和压力都很大。所以,现在我们丝毫不敢松懈,只能是一往无前、只能进不能退。

本刊:李总,您在台湾长大,在美国读博士和工作后,现在在祖国大陆工作。三个地方,三种文化,比较起来,您一定有很多感受吧?

【李家迪】:1999年2月我第一次来大陆,2000年10月我第二次来大陆,中间只相差一年半,但我看到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国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像中国一样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非常激动,觉得我一定要到回到中国来,做一点事情。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后来,因缘际会,2001年10月到香港,我见到了朱总,加入华科。刚到中国来,人生地不熟,但华润给了我很好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没有让我感觉到很困难,对此我很感动。我觉得我融入华润还是很快的,感觉和华润的文化挺相投的,也很认同。

本刊:赵总,您在华晶最困难的时候,您放弃了留学的机会,留在了华晶,和王总一起顺利的使华晶加入了华润。回想起来,能谈谈您现在的感受吗?

【赵建坤】:现在与原来相比,应该说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工作拼劲都更大了。从工作环境的角度来说,进入华润后感觉更安定一些,原来在老国企的时候,有些方面的关系比较复杂,影响工作。现在做工作的动力也更大了,原来主要是心理上的压力,现在在华润,提倡业绩文化,对经理人也有很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从心态来说,现在感觉是更加安心,做华润的经理人感觉比较务实,少参与别的事情,可以安心来做事。加入华润后,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老板,而作为职业经理人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个负责任的好老板。

本刊:现在中芯、台积电等外资对手不断屯兵长三角地区,面对家门口的竞争对手,华润微电子是怎样考虑的?

【王国平】:首先,我觉得我们不怕这些对手,而且欢迎他们来整体提高中国的IC业水准,对于华润微电子而言,我们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就是针对中国消费类电子整机制造商,为他们提供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区域优势等,目前,世界上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大的市场是中国,所以我们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

现在华润微电子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加强团队建设,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挖掘企业潜能;第二,提高开发水平,提高产品的档次,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兴建新的投资项目;第三,收并购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规模经济。另外,要加强企业国际化进程,在积极引入国际资本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当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刚刚开始,今后,随着我们的战略制订更完善,思路更为清晰,在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水平的提升、合作伙伴的选择、产品的转型,资产结构的调整上,我们都会有更加具体的举措,经过我们的努力,我相信华润微电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