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十年炼剑股市情 --------- □方明【中国华润】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十年来,华润在股市的熔炉中越炼越强。


十年前,华润还是一家贸易公司。当时的集团结构图上有28家二级公司、4家海外公司和3个业务部,基本上都是贸易公司。尽管那时的永达利已经改名为华润创业,但在集团的结构图上,还找不到这家华润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

集团研究部有台大利市机。客人来时,我们便过去输入一个291,让人家看一眼华创的股价,带点炫耀地告诉客人华润还有一家上市公司。“瞧,别看我们是中资企业,还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呢”。只是觉得集团拥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是件光彩的事儿,潜意识里还保留着中资企业和香港股市关系不大的观念。

那时,很少人能意识到华润控股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意义,更想象不出华润日后在香港股市里翻江倒海的作为,想象不出那些作为对华润转型和发展的巨大影响。

想象不出的事情该发生还是要发生,发生得让人眼花缭乱,重塑观念。





1993年,华创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厂,这是日后华润啤酒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1994年,华创收购的励致洋行上市;

1994年,华创入股北京华远房地产股份公司,后来将其打造成华润房地产业的旗舰;

1995年,集团注入华创的地产业务——灏景湾项目动工;

……

一连串的收购,一连串的资产注入,一连串的股市融资,华润在香港资本市场上辗转腾挪,大展宏图,华润系上市公司高速成长。作为大股东,华润集团的实力迅速壮大。

1997年9月1日,是一个辉煌的日子,一个华润人应当记住的日子——华润创业晋升为恒指成份股,蓝筹桂冠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重要的,是华创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能力,是基金经理们的关注和华创在基金投资组合中比重的变化。

这时,在集团的结构图上,上市公司已经占据显赫的位置了。再向客人炫耀,在大利市机上不能只敲一个291了,要多敲几回才能展示全华润的几家香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人所皆知了。但当时,我对利用资本市场的概念还停留在上市后资产的增值和低成本融资上。

直到2000年集团进行业务重组,直到以后从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工作,才对企业利用股市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股市是熔炉,股市上筹集的钱是热的。一旦进入熔炉,就要遵循熔炉规则。若干个分析员紧盯着你的一举一动,要求你披露,把你变得通体透明,看你的战略是否应时、盈利前景是否明媚,发出些“买入”、“持有”或者“沽出”的建议;机构投资者紧盯着你,用买入沽出给企业评级打分;监管机构紧盯着你,看你运作是否规范、治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众多的小股民紧盯着你,他们的毁誉褒贬影响着你的声望和市场地位。好公司百炼成钢,不好的公司灰飞烟灭。资本意志和商业逻辑让股市对上市公司随时变换表情:冷酷、威严、或者妩媚。运气好的时候,你可以调戏股市一把,但接下来你得准备承受股市加倍的的报复,那报复,熔炉般的残酷。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来,华润在股市的熔炉中越炼越强。一次一次的招股路演,一次一次的业绩公布,一次一次的同资本市场对话,华润利用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的要求,利用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监管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和期望这些压力,促进企业内部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和运作方式,推动企业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转型。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中,资本市场时时处处显露身影。这种模式主张采取对专业子公司成熟一家、上市一家的方式,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弊端,利用资本市场的压力和评价标准保证和推动专业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如果说,善用资本市场,是华润能够从一家依靠政策从事垄断性代理贸易的公司转型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竞争性行业并有良好业绩的优秀企业的关键之一,那么,对资本市场更加充分的利用,则是华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集团的整体上市,不仅可以为集团的运营提供一个更为合适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规则和监管机制的规范,使集团公司和专业化子公司之间,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出资者——管理者的关系,使“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经营模式的优点发挥到淋漓尽致,使华润的战略管理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从而使华润能够完成好自己庄严的企业使命。

我们期待着华润按照中央指出的国企改革方向,实现集团整体上市,踏上进入世界一流公司的征程;我们期待着在大利市机上敲出集团级上市公司的股价,向客人们介绍。


[作者系中国华润总公司管理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