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城市的建筑及城市地居住--------- □ 连铮  

 

建筑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其实能让上帝高兴,是多么地难得可贵。


接到凤凰城二期项目后,大家坐下来务虚。象往常一样,试图发掘项目独有的环境特质和场所精神,找出设计的起点和回归线。

分析一下目前市场上的高层项目,基本上是公园的居所(TOWERS ON THE PARK)的路数。溯源可以回到柯布早在1925年在巴黎新城方案中提出的概念。按他的说法,这样的居住经验应该是“从树影间隙看到全玻璃高塔的剪影”诗意的居住。他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提高多少居住密度,而只是让巴黎传统社区的居民换个活法,从五层小楼搬入大高层中,然后把富余出来的地段建成公园。

但北京从80年代初完在的第一批高层住宅--前三门大街南侧的住宅起,骨子里就不是这样的想法。城市化、现代化过程带来的人口膨胀要得以消解,必然要提高居住密度。高层住宅自然是一利器。目前北京城里绝大多数的高层项目,容积率在2.5以上。虽然覆盖率只有10--12%左右,但所谓公园里的住所,甚至空中别墅,都只是一个幻影或错觉。一般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比规范所要求的日照间距稍好的楼间距而已。很多项目甚至连这一点也保证不了。

设计师面对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是:如果你不可能让房子落在公园里,那你让业主住在哪儿?

在城里。在城里--城市的建筑和城市地居住是我们整个二期规划及单体设计的基本概念,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城市意象而展开。

将城市的功能引入到社区内部,而不做一般的封闭式社区(人为地与城市生活拉开距离)。整个社区呈现出一个向城市开放的姿态,使业主能充分地享受到城市生活的方便,繁华和文化氛围。

户型的设计,除基本的阳光,空气外,着重考虑城市大的景观的引入--三元桥周边燕莎商圈的繁华和西山的开阔。设计力图把整个城市一隅的景色纳入到项目中来,把握城市尺度上的大山大景,而不仅是内部庭院的咫尺山水。

建筑细部尤其是与地面接近的楼层,以及外部环境、景观植栽的处理,都努力给业主一个个性化的亲切尺度。每幢楼都有的半公共的共享门厅,自然地完成了从城市尺度到居家氛围的过渡。设计上提供了尽量丰富的空间层次,使业主的生活能够各得其所。

建筑立面形式的设计,也是从“城市的建筑”出发。有关城市与建筑的思考,尤其是高层时代的城市与建筑,得益于十几年前的纽约体验。城市的力量城市的性格,远非作为构成元素的单幢建筑所能比拟。业主及建筑师的自我中心主义,唯恐自已的建筑成为背景而非明星,其结果只能使城市的面貌显得凌乱,削弱了城市整体的力量。因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甚至某一区域的地标性建筑,其形成几乎都有历史宿命的必然性,而非建筑师所能刻意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凤凰城二期的三座高楼,是要扮演好城市建筑的角色。立面的取向是沉稳大气,优雅高贵。既有现代建筑的痛快明丽,又讲求传统建筑立面划分上的细腻章法。以优良的品质做保证,而摒弃了所有花哨的小把戏,由此消解了时下很多建筑所显示出的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这三幢100米的高楼,在城市的一角沉稳地散发出成熟的魅力,优雅地流露着品质的高贵。为城市面貌的改变,默默地做着自已的贡献。

设计过程中有些微感受,拿出来请大家指正。套用昆德拉的话,建筑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其实能让上帝高兴,是多么地难得可贵。


[作者为加拿大ADS首席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