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一个萝卜一个坑--------- □ 王震君【华润轻纺】  

 

一路北上,驻扎北方,在出好萝卜的地方,抚平了心,看准目标,回到地面,落在属于自己的坑里,使劲踩踩,有大地的真实,有泥土的芬芳。



小雪新晴

山东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有意思的根本原因不是缘于这个地方真的多么有意思,而是……

从离开白洋淀,踏进临清华润,到入座接风宴,席间一句“喝啤酒的请举手”,片刻另一句“剩下的是白的”让我真实地从长途颠簸中清醒——山东到了!

临清的短期入职培训结束后,我们一行十三人分别奔赴各自的实习工场。回想起当时相送的情景,似乎真有些“壮士一去兮不归还”的感觉,当然,我是少了那份豪迈的。

六个多月,从美国人安全度过“9·11”纪念日,到我们有了第一个离开地球的宇航员;从萨达姆被活捉,到梅艳芳离世;从台湾公投,到“勇气”、“机遇”;从中法建交40周年,到中国相声100年;从SARS,到禽流感;从深圳2003年GDP增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榜首,到深圳地铁一号线将在华润中心弯一个出口;从潍坊华润“退城进园”工程的即将结束,到潍坊国际风筝节的倒数计时……我也一路从细纱到后纺到华潍到准备到织布到整理到验配,从2003年走到2004,从老厂到新厂,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从一个师傅到另一个师傅……

六个多月,不必说细纱车间完全跟运转的三班情结,不必说不尝不知的夜班滋味,不必说接细纱断头烫伤的手指,拉纱撞瘀的腿,收管磨劈的指甲,顶纱失误砸疼的脚趾,放纱机械麻木的双手,浆料浓重的气味,织布振耳的轰隆,验布看花的眼睛……不必说师傅的热情,老师的厨艺,同事的婚礼和自己在这敏感时期的莫名发热……也不必说厂里高耸的白杨,硕大的柿子,新鲜的枣子,清香的木瓜,珍贵的银杏,快乐的灰喜鹊……更不必说没有电视的日子是如何从和“相依为命”的新同事两两相望的尴尬对视到用磨了几层皮的拇指发高频率的短信功再到努力学会自娱自乐得出其实“孤独的人并不可耻”。

(画外音:那是可怜吗?)

呵呵(短信发多了的后遗症),除去这些“不必说”,我想,我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原来只会说风筝之都潍坊,黄海之滨青岛,孔孟之乡曲阜,黄河入海口东营,五岳独尊泰安,战略重地威海,还有泉城济南和美丽的烟台。而现在是说“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萝卜皮”,还有沾化东枣,昌乐宝石,淄博瓷器,大泽山葡萄,周村烧饼,寿光蔬菜,杨家埠木版年画……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和厂里的各种同事在各式场合(尽量发挥想象力)中得知的。所以我说,山东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有意思的原因不在于山东真的多么有意思,而是山东人他很有意思,山东人习惯用地方特产概括这个地方,而特产种类,首当其冲的,山东人选择——吃的。


萝卜篇

在出好萝卜的地方,抚平了心,看准目标,回到地面,落在属于自己的坑里……

在潍坊生活了才知道,让潍坊人最引以为豪的,并非我原以为的风筝,而是萝卜。潍坊人对于萝卜的热爱也绝对超乎你的想象。除了前面说过的“不如潍坊萝卜皮”之外,还有“吃着萝卜就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等等习语。

潍坊人吃萝卜是竖着切的,你要是看到谁打横着切给你青皮的潍坊萝卜吃,估计你吃到的不是正宗的潍坊萝卜,人不专业,能挑好吗?所以人在潍坊,要专业精,并不断在实际操作中结合书本的原理,学校实验的难点重点有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深入专业,才可能挑出好萝卜。萝卜外表挺普通的,一查相关书籍才知道它真的是好处多多。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性平,不寒也不燥,所以四季人人适宜。从西医来看,它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维生素且极易吸收。从现代人们热衷的话题来看,它热量极低,吃上十根八根热量还不到两个苹果,完全可以用萝卜减肥法来代替时尚的苹果法。重要的是,它非常可口。当然了,以上仅限于潍坊的青皮萝卜,而不是胡萝卜之类也适用的。

记得大四那会儿老师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中国的萝卜越来越多,而地就这么大,一个萝卜一个坑,没地方刨坑了,萝卜们都该往哪儿晾啊?我想,萝卜多了,要么一堆萝卜挤一个坑,看谁有本事。要么再在温室里多长长才来地里争坑。另外,这坑不是永远属于你,有许多的萝卜瞅着机会呢。所以,要作好一个萝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一个有了坑的萝卜。或许,刚从温室里出来,没有头破血流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坑,一个雀跃,直冲云霄。过于激动以至于半天没回过神,找不着北。现在,一路北上,驻扎北方,在出好萝卜的地方,抚平了心,看准目标,回到地面,落在属于自己的坑里,使劲踩踩,有大地的真实,有泥土的芬芳。这种感觉,真好。


和乐篇

世上没有绝对的偶然,每个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有它的必然性……

在潍坊初见“和乐”二字,自然不经大脑的默读“hele”,又见“鸡鸭和乐”时不禁窃笑:原来山东人不全是不解风情的绿林好汉嘛!也挺幽默,就像广东人讲究的“和气生财”。后某天在一餐馆听闻本店特色乃“饸烙”,一大惊喜,这里居然有陕西的特色,可当东西端上来,我大叫,我要的是“饸烙”!小二应答:“是和乐啊!”我不解:“那怎么是白色的?” 小二丈二和尚摸不到脑袋:“客官,那您说是什么色儿啊?”我振振有辞道:“当然是褐色的啦!”顿时只见数道凛冽的目光扫过我的方向,我前后左右快速瞄过发现四下无人方确定都是冲我来的,我不好意思的自我解嘲:“原来山东的荞麦面是白的啊,进化得好进化得好啊!哈哈哈……”一场小闹剧后我了解到原来那就是“和乐”,所谓鸡鸭,也就是上面放的是鸡肉鸭肉。而“和乐”二字用潍坊话念就成了我错以为的陕西特色。用荞麦面做的另一种东西“饸烙”。

听厂里的一个老潍坊师傅说,这和乐可是有典故的:相传乾隆爷当年下江南来到咱潍坊(可能是顺便转了个弯儿),夜里乔装到了一小吃店,不巧店里的吃的都卖完了,老板情急之下将剩余的面粉随便搅和搅和,再随便挤成了长短粗细不均的条状物下到沸腾的水中……这样凑合出来的东西居然叫乾隆爷赞不绝口,忙问名字,老板心想,这随便搅和出来的东西叫什么呢?就叫“和了”吧。所以就把这个名字报了出来,乾隆把“了”改成了同音的“乐”,这便有了出名的“和乐”。顺便提一下,现代和乐是用一相对成品比较壮观的杠杆式物件由人工积压出来的粗细均匀的条状物。

这无心插柳的好事自然人人都想遇到个十件八件,可是再有运气的时候,再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如果你没有做好抓住它的准备,它又凭什么为你柳成荫呢?世上没有绝对的偶然,每个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有它的必然性。


火烧篇

他们老板似乎只想把“火烧”做成一个名词,安扎在这儿,而不是烧遍全城全省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做成一个动词……

火烧是动词还是名词?这是一个问题。

吃过传统火烧后,细纱主任大力推荐了一家全潍坊最好吃的电烤火烧店,最妙的是,这家店离场子不远。我们三个来实习的新同事一致认为电烤火烧比潍坊的传统火烧味道好,可惜这种观点不能得到所有师傅老师以及老潍坊的完全认同,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也没所谓,只是每当我们在店里吃着电烤火烧,玩着自创的游戏:数一分钟内有多少个火烧卖出。每每此时,我们都有摆摊卖火烧的冲动。

我想,这家电烤火烧店的电烤火烧虽然可能由于与传统火烧风格的迥异而受到一些“先入为主”观点或者“卫道士”的异议,但是,由传统到电烤,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一种发展,或者再简单点说,让我们这些食客又多了一种选择,另外,从这家店的客流量来讲,恐怕不是十家甚至二十家传统火烧店可以譬比的,不过可惜的是,这么好的经营势头,他们老板似乎只想把“火烧”做成一个名词,安扎在这儿,而不是烧遍全城全省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做成一个动词。


朝天锅篇

人是铁饭是钢,萝卜也是需要浇灌的……

哈哈,说了这么多好吃的,一定按捺不住要去吃东西了吧,也不会,过完年了,恐怕好东西已经吃到你不想吃而只想当个苦行僧,最后说说朝天锅,这是潍坊一种将喜欢的肉,菜卷进薄饼里,然后喝汤不用钱的吃法,人们喝的是从一口朝着天的锅里舀出来的煮肉清汤,不限量。朝天锅也因此而得名。朝天锅从2000年起被列为中华名小吃,我觉得它不但反映了老潍县人在集市上的一种饮食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们围着同一口锅边吃边喝边说边笑的乐融融,现在朝天锅之所以还能这么经久不衰,量足管饱经济实惠已经不是重点,这种中国式的交流方式才是最受用的。

不要嫌我越写越少,实在是因为越写越饿,所以就此搁笔,先填饱肚子再说其他。人是铁饭是钢,萝卜也是需要浇灌的。


后记

在一些夜晚,在潍坊华润实习的夜晚,没有电视的嘈杂,没有闹市的喧嚣。在橘色的光下,靠近书,令人觉得安宁。喜欢简?爱,但不喜欢她的“活着,就是含辛茹苦”,天性总驱使着人喜欢轻松,在实习的闲暇我们可能也可以做任何事情来消遣,在环境的突变后我们尽可能地用一切方式消解焦虑,以免崩溃。然而,八十年代生的我们恐怕已经过于脆弱了,焦虑可能已经不仅仅来自被放大的痛苦,还来自对痛苦的害怕,这使行动变得困难,但我知道,生活可以太平,但不能回避暗流汹涌。用另一种方式生活,学习是我要努力的功课:心平,气和,专注。


[作者系华润轻纺(集团)有限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