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地产业务的致胜之道 ---------  □ 刘百成【华润物业】  

 

地产是香港一个重要的行业,它的兴衰影响着香港经济的整个大局,过往三十年香港地产行业的兴旺,为香港创造了不少世界级的富豪。由于大家都相信地产行业挣钱容易,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前仆后继,希望在这行业中捞一笔。 近年香港地产市道回落,负资产的小业主比比皆是,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投机心态带来的恶果,亦为香港埋下了一个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最近市道略为回升,大家又忘记以往痛苦的日子,大举出击了。

无可否认,香港地少人多,工商业发达,资金进出方便,税制简单,的确是冒险家的乐园。记得我第一次涉足地产,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太古城楼价每方呎只有港币230元 (即每方米港币2,500元)左右,买楼订金10%,即以一成的成本,炒卖十倍价值的资产,楼价每上升一成,资金回报率就达到100%,加上通涨时期,物价不断上升,吸引了一大批炒家疯狂入市,造就了无数的富翁。我亦在当年抓紧这个机缘,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今天香港著名的地产商,全部在当时开始发迹,他们的成功,靠的就是眼光准确,胆色过人。当时他们盖的房子,素质比今天许多内地楼宇好不了多少,他们的崛起,证明经营地产成功之道,与一般人理解的企业成功基本因素,没有必然关系。

香港现时许多著名的地产商,包括新鸿基、长江、恒基等,当年只是小型的公司,管理水平其实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第一代负责人并没有什么MBA或者大学的学位,有的只是一股干劲,他们没有管理学或市场学知识,不注重楼宇质素,推广手法落后,物业管理质素差,但他们所拥有的公司,今天却成为大企业。反而当时管理水平高很多的大型英资洋行,团队质素优良,发展历史悠久,自己拥有著名的建筑公司,例如怡和系内的香港置地、太古洋行、会德丰及和记黄埔等,今天的成就却比华资地产商差很远,部份英资洋行甚至乎被他们看不起眼的华资地产商吞并(例如和记黄埔及会德丰等)。华资地产商的成功要诀,靠的只是三板斧“准、快、狠”。而英资洋行的没落,除了因为改朝换代影响了他们投资的意欲,错过了过去二十年的发财机会外,输的就在“不够准、不够快、不够狠”的决策上。

地产发展的经营周期,与一般的商品比较其实长许多,一般的商品生产周期短,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成本与售价比较容易掌握。但一个地产项目的发展,由买地到出售、落成,需时三五七年,甚至乎超过十年。几年的市场变化,往往影响这个项目日后的成败,所以对市场的长远变化便要掌握得很“准”,才可以成功。许多地产投资者,容易受到羊群心理影响,被眼前的市况迷惑,作出投资决定,但他们只看到市场短期的上升或下跌轨迹,却忽略了中长期的市场变化,幸运的话可能混水摸鱼,乘势赚钱,但亦很容易成为别人的点心,因为楼房物业投资是不动产,套现有一定风险。许多投资者更透过借贷投资地产,市况下跌时完全失去防守能力,最后只有弃械投降,成为香港近年流行的负资产“苦”业主,所以这个“准”字是三板斧之首,至为重要。“准”主要在两方面,即是买入地皮时的地价及出售物业时的售价。地价便宜,发展项目已成功了一半,而这两个价是相对性的,不是绝对性的,掌握得好,战无不胜。



便宜的地皮,当然有很多人争夺,所以便要“快”,要快人一步,要在其它人还没看清形势时采取行动,不要犹豫,否则可能错过出货或入货的好时机。但这一秘诀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尤其是对大型的集团公司而言,因为许多大公司的决策层,市场接触面不够,对市况并不了解,无法清楚价格是否合理,加上错了要承担决定错误的责任,最后只好采用拖字诀,经过一大轮的特定程序,大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集体决定才落实,可惜已被其它投资者捷足先登,错失良机。事实上,许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成疑,撰稿人其实只是在捉摸领导人的心思,就算我自己所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亦未必百分之一百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心话,因为说得太好日后无法完成会被怪责,写得太差又怕领导不批准。无论如何,“快”的先决条件乃必须在“准”一方面掌握得分厘不差才成,但如何掌握,却又是另一种学问了。

广东有一句谚语,“卖仔莫摸头”,说的就是“狠”字,“狠”就是要忍心,就是有能力战胜人性“贪念”这心魔的意思。 其实物业都应该有一个可以提供合理回报的价格,高低按个人的要求或有少许差别,但不会偏差太远。 正如股票市场的P/E理论一样,只要在超低或合理的价钱购入一只好股票,在非理性或超高P/E的时候将之出售,投资者一定可以得到合理的回报。可惜许多投资者,虽然懂得这套简单而又容易的投资哲理,实行起来却往往因为无法战胜自己的“贪念”而功亏一篑。他们在市场非理性化的时候,自己亦失去理智,他们面对非理性的出价仍不肯接受,希望有更高的价钱出现,最后却丧失了套现的机会,须知市场价格许多时都过份敏感,不是偏高便是偏低,但并不代表真正的投资价值。我们若无法战胜“贪念”这心魔,注定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总括而言,就是要在物业价格已超乎合理水平的时候出货,在超乎便宜的时候入货,出货或入货时要狠心,不要三心两意,怕吃眼前亏,怕卖平了或买贵了。我在决定出售灏景湾的时候,就是采取这种策略,不会因为灏景湾第一期卖得超高价而期望第二期的售价更理想,最后一期比一期便宜,但低处未算低,在我们沽清全部三期的单位后,许多发展商才发现已错过了出售时机,后悔莫及了。

现时香港最成功的地产商,包括新地、长实、恒基、新世界、恒隆、信和、南丰和华人置业等,全部都是家族生意,公司CEO就是公司大老板,他是公司最终决策人,他们对市场非常了解,决定简单直接,不需要一大堆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个优势令他们慢慢累积了一大批财富,最后打败那些经过百多年发展的巨型霸主英资集团,成为香港的新财团,甚至乎世界级富豪了。

虽然这三道板斧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却相当困难,香港的许多地产商,成功地靠这三道板斧去建立自己的财富,但他们的成就,其实亦有高低,这就涉及许多其它因素了,有机会时再与大家深入研究。

 

[作者系华创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