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前辈的祝福--------- □ 雪仙【集团常董办】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华润的感情,他的表情里传达出对华润的祝福……



接连几天采访92岁的张平(又名张焕文),1951年7月至1960年12月他是华润公司总经理。

早上9点走进张老的家,他正在看报,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面刊登着宁高宁与GE老总的对话报道,我说:“张老,还在关心华润呢?”老人笑了,满口没牙,很慈祥,然后就问我华润的情况,我一一介绍九大行业,又介绍资产规模和利润率,老人很满意,不像是要接受采访,倒像是听取汇报,不急不慢的,又问了一些事。显然,老人对华润大体了解,也很关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华润的感情,他的表情里传达出对华润的祝福,见到我们就像老爷爷见到孙子时那样兴奋。

张老是个很厚道、很大度的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到自己,很谦虚,说到别人,很客观,说到华润对祖国外贸事业的贡献,有事实有依据,说到某些人做错了某些事,他能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原因,不夹杂个人成见。说到文化大革命中华润老前辈的遭遇,老人依然平和,微微地摇摇头,波澜不惊。

1956年,英国市场上鸡蛋供不应求,华润向英国出口过4000万吨冰蛋。张老和巢老(巢永森)访问欧洲时,在英国见到谢寿天,谢老与华润合作很多,持续了很多年。文革时谢老被关牛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央决定派谢老常驻联合国,工作人员在牛棚里找到谢老,向他传达了这个决定,突如其来的消息对谢老来说太意外,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结果因激动过分而死亡。


张老的皱纹里装满了历史,装满了故事。

我在采访提纲里给张老提了25个问题,第二天我发现,张老在每个问题的后面都写上了“答案”,我们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张老的夫人孙琼英也是老华润,85岁了,记忆力比张老还好,张老讲述的过程中,一些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人名,她做补充。她还讲了一些其他故事。51年,中央决定外派干部的孩子7岁后就要回国上学,她的孩子送回北京后由龚饮冰夫妇做监护人,杨廉安和黄美娴的儿子叫小伟,就住在钱之光家里。讲到孩子,孙阿姨的声音哽咽了,她说,孩子们在文革期间也吃了不少苦,小伟很出息,学电子的,北京最早的红绿灯系统就是他负责设计安装的。

50年代,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有两个窗口,一个是香港的华润,另一个是柏林的中国进出口公司,号称“两翼”,后者的负责人是丁克坚和麦文澜。麦文澜1949-1952是华润公司副总经理,丁克坚接替张平于1960-1971任华润总经理。

张老讲述华润50年代的历史如数家珍:反贸易封锁,开办广交会,三趟快车,等等。说到华润人更是充满深情,他的通讯录里记着许多老华润人的电话号码,就在我去采访的前一天,张老在家里会见了一位老华润,孙阿姨说:“他们谈的全是华润的事情。”

张老离开华润已经43年了,可是他还惦记着华润,还在祝福华润,作为今天的华润人,我好感动,我说:“张老,华润挺好的。”

我们也采访了刘恕,他证实,在钱之光到达香港之前,“联和公司”就已经改名叫“华润”。

我们去香港的注册机构查原始档案,找不到线索。工作人员说:战争年代,档案资料不全,“无限公司”的资料更少。

我们的采访仍在继续。收集史料的工作有点像考古,需要认真,也需要大家提供线索。

[欢迎大家提供史料,现在的技术设备很先进,对于您所提供的实物或文件,我们会马上拍照,或者扫描,而后存入电脑,署名“某某某提供”,尊重您的所有权,而后一定把原物还给您。您可把线索提供给集团常董办、研究部、《华润》杂志都行,或者直接跟我联系,我的电话是:13600187382(国内),(00852)97196662(香港)。]


[作者系集团常董办研究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