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媒体焦点  

 

合肥资源对接“华润战略”

明天,徽商大会将正式拉开帷幕,随著会期的临近,许多重量级客商纷纷抵肥。华润与安徽有著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华润集团在皖投资近70亿元人民币。其属下的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肥投资成立了华润置地(合肥)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由华润控股的苏果超市也已进入合肥。这些为华润集团与安徽经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昨天的会见上,合肥市市长郭万清表示,华润的战略规划与合肥的发展具有诸多可“对接”之处,双方完全可以进一步携手,实现共同发展。郭万清说,华润选择在内地几个城市相对集中地发展,合肥完全有条件成为华润在内地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等领域,双方的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华润介入高科技领域,而合肥在这一领域具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微电子、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合肥不仅具有人才上的优势,还有一批很好的企业和研究所,双方合作空间巨大。

郭万清还开玩笑说,华润收购龙津啤酒,虽然不是发生在合肥,但是也同样为合肥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以前啤酒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屡屡发生纠纷事件,现在夏天不会再“打架”了。

[安徽商报]2005/05/17


华润电力盈利增长稳定


5月27日中国华润总公司对外宣布正式发行30亿元企业债券。对于这家历年来在香港证券市场融资达300亿的大型国有企业,这是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首次直接融资。本期债券所募集的30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江苏常熟电厂等八个发电项目,建设总规模为478万千瓦,总投资为222.3亿元。

华润于1985年起涉足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电力行业已由策略性投资发展成为中国华润的主营行业之一。近几年国内电力行业增长性很好,电力行业对华润盈利的贡献越来越重要,2004年电力的盈利贡献是30%,资产规模占总资产25%。华润电力的增长带动了整个集团资产结构的变化。华润电力旗下的江苏、广东、浙江、河北、河南等电厂随着煤电联动机制政策的实施,将为集团获利做更大贡献。尽管国家对违规大型电站叫停,环保总局也拉开环保大旗限制大型电站,此次华润融资投资的项目符合国家电源发展政策,而且对于华润在电力行业的布局影响深远。

华润此次在国内资本市场上首次直接融资,与华润整体业务向内地转型有关。华润的未来发展战略一个月前刚获得国资委批准:一是消费品的分销、生产,其中华润雪花啤酒是重点;二是地产以及相关行业,主要包括华润置地和万科;三是能源、基础设施,其中电力是重头戏。“华润涉足的行业很广,三大战略之下,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以战略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华润高层如此解释华润的集团战略。

[经济观察报]2005/05/29

华润完全控股苏果水到渠成

昨日,苏果超市总部大楼里面首次出现了华润的黄色LOGO,“从目前的情况看,华润拿下剩下15%的股份,完全控股苏果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苏果相关高层告诉记者。华润创业自2002年9月收购江苏省最大的连锁超市零售商苏果超市39.25%股权以来持续增持股份,今年继续增持至85%。至于再次增资的两亿元,还将继续用做苏果连锁扩张和业态细分。按华润的思路,苏果今年将要在南京当地推广平价大卖场,在上海,常州等地打造“平价购物中心”,除了食品,生鲜,还将引进大家电,时装,高档化妆品。而这一发展策略显然是华润为了给自己集中精力进军零售业准备的一着棋。

华润正在剥离非核心业务,开始集中转向零售业和啤酒业务。去年50亿的资本开支中,超过五成投放于零售业务。并称未来零售业务投资比重仍不会少于五成,同时啤酒业务也将更多地通过苏果和万家的销售平台实现扩展。

[现代快报]2005/05/13

华润置地分散单一城市楼价波动风险

去年华润置地销售物业36.7万平方米,增长76.7%,销售合同额增49.4%,收入81%来自北京,其余来自成都。各项楼盘销售理想,销售率在75%至100%之间,在开售的8个楼盘中,半年已售清,其中反应至为热烈的成都翡翠城,数日内售清983个单位,是继北京翡翠城后另一成功楼盘,成都翡翠城共有5期,已售1期,2期将于今年第三季推出,售价将有所提高。

原来集中于北京的华润置地,市场早已扩散至上海。受拆迁影响,上海滩花园1期面积3万平方米于去年8月才动工兴建,上半年预定情况热烈,去年才完成迁拆,该地盘是拍卖前以洽商形式购入,地价较低,现时兴建中面积不多,近期上海楼价的回落,对其影响很有限。

去年内地政策已对地产作出调控,今年初加大力量,一般楼价受到若干压力,个别地区更甚,而华润置地的市场,已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及合肥,可分散单一城市楼价波动的风险。

预测未来五年后,可将营业额提升至收80亿元,去年只是24亿元,亦预期净资产回报可提高至双位数字,去年约为3.7%,显示管理层的经营信心,特别是楼市仍在调控中,属于不明朗时期,作出如此预测,若非信心爆棚,焉有如此预测!

[东方日报]200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