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首页 | 华润集团 | 昔日杂志 |
全脑型战略---------  □ 郝聚民【集团人事部】  

 

现在应该是巩固左脑,开发右脑,制定全脑型战略的时代了。


中国企业家们对战略的重视程度是与日俱增了。就连那些出身草根、白手起家的创业家们也开始开口闭口战略不离口了。尽管大家都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但在战略是什么、如何制定战略的问题上,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战略的制定问题,大致上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是可以通过一套比较严格的程序推导出的,这种观点,得到学院派管理专家的重视,并因为咨询公司的推波助澜和全球MAB教育的繁荣而广泛影响到企业,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流观点,这就是显赫一时的规划学派。

尽管规划学派影响巨大,但却不断遭到企业界的质疑。中国得机遇之先凭一身胆气成功的企业家,尤其不相信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规划专家能够规划出实用的战略。他们对于规划专家分析数据套用工具式的“制造”战略的过程尤其不感冒,并戏称这一过程是聪明人完成的呆头呆脑的游戏。

在这些一线经理人看来,战略来源于经理人对鲜活的现实的感悟,来源于深刻的洞察力和直觉。鉴于他们对经验及直觉的重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经验学派。

两个学派的不同,并不纯粹是来源于理论上的分歧,更深刻的根源是我们大脑独特的思维构造。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右两部分,左脑负责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右脑负责直觉、想象、艺术和创造力。很显然,规划学派是典型的左脑思维,我们称其为左脑型战略,而经验学派则是典型的右脑思维,我们称其为右脑型战略。

左脑型战略和右脑型战略,并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的问题,他们是不同的商业环境的产物。左脑型战略适应于行业变化相对比较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数据分析的准确度较高,基于预测的各类规划具有高的可信性,因此左脑型战略比较容易奏效。而对于行业变化比较快的环境,传统的预测方式变得不可信了,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规划就没有了基础。这种情况下,经理人的直觉判断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企业灵活应变的战略行动就日益得到重视,此时,右脑型战略就有了广泛的空间。

从战略发展史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这个规律。左脑型战略繁荣于上世纪60代到80年代的美国,这段时间美国面对全球二战之后出现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基本上是持续稳定增长而且是可以预测的,如此相适应,各类规划方法和工具层出不穷,这是左脑战略的黄金时代。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全球化浪潮的出现,需求变得多元化而不可琢磨,预测未来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规划方法出现了大面积失效的局面,对规划方法的非议也由此而起。人们开始重视经验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最近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Blink》,译作汉语就是《决断毫秒间》,特别强调直觉在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该书面市后,连续数月盘踞畅销书榜前列。其畅销程度,正说明了战略管理往经验和直觉方向回归的趋势。

右脑战略得宠,是不是意味着左脑战略就要失势呢?其实不然。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左脑型战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右脑战略虽然充满创意和洞察力,但也往往存在巨大的风险。左脑战略提供的逻辑分析方法可以对其中的风险进行论证;其次,现在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战略的沟通对于战略的成功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左脑战略提供的战略形成过程,往往是沟通和共识形成的过程;另外,现在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同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关系,因此,如何向他们说清楚企业的成长故事就非常重要。除非你具备了杰克·韦尔奇一样“赢”的资本,否则资本市场多半不能接受企业的战略来自于你昨天晚上右脑的灵机一动。对于资本市场上这帮左脑异常发达的基金经理人,左脑型战略是比较符合他们口味的。

因此,现在应该是巩固左脑,开发右脑,制定全脑型战略的时代了。就中国的企业而言,不要为拥有豪华名校MAB规划团队而忘形,也不要为自己深刻的洞察而居功。套用小平同志的“两手”理论,我的建议就是:“两脑都要用,两脑都要灵”。

 

[作者系集团人事部培训中心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