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与饺子 ---------  □ 郝聚民【集团人事部】  
 


有些看似炫目的管理体系, 正如华而不实的金筷银筷, 离其本质越来越远了。

筷子与饺子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对于食客而言,饺子满足口腹之欲,提供维持生命的营养和能量,而筷子呢,只是食客方便地将饺子运输到口中的工具。这个主次关系,其实在我们幼时第一次用筷子战战兢兢地将食物挑到嘴里的时候,就大致明白了。不信你观察一个幼儿,因不堪饥肠辘辘而嚎啕大哭时,只要送上一碟食物,他肯定是十指齐下,笑逐颜开,不一会就将食物涂得满头满脸,全然忘了他半年前就学会用筷子了。而如果你送上的不是食物而是筷子,恐怕不但不能制止他尖利得刺穿几个社区的哭声,还要冒被筷子袭击的危险。

幼儿能够明白的道理,不意味着我们成人就一定明白。就说筷子吧,作为将食物运送到嘴里的工具,没有任何雕饰的竹筷几乎是最佳的选择。特别是用还透着绿意的新竹制成的筷子,使用轻便灵活,入嘴自然熨贴,可以承担各类食品入口之重任。可是有人偏偏就忘了筷子的本分,对筷子大加包装和改造起来。最简单的包装,就是给筷子涂上一层鲜红的到现在也不知道毒性几何的油漆,奢侈一点,就要给筷子穿金带银,还有更过分一点的,干脆直接制成金筷银筷了。所有这些包装和改造,其实只有一个作用,就是让筷子离其本质功能越来越远。

几年前去广州给一家企业进行物流培训,主人盛情,邀我去一豪华酒店吃饭,桌上赫然摆着的就是沉甸甸的银筷(至少是镀银的)。可怜俺用了半生竹筷的手,无法驯服这付沉甸甸的家伙。席间不时出现筷子敲击碗碟的脆响,每挟一次菜都被这声音记录在案,好容易送到嘴里,又搅得俺的牙齿和舌头躲无可躲。更可气的是,主人特意给我点了一盘油炸山东大花生,我折腾了120余秒钟,愣是没有吃到一个花生。情急之下,我五指并用,直接将花生擒到嘴里。花生是吃到了,但却落得一个“五指先生”的美名。

我将这种不问筷子功能及本分,片面追求新潮或奢靡的倾向,称为筷子主义。与此相对应的,应该还有一个饺子主义。我将饺子主义定义为拒绝任何可以帮助饺子入口的工具,不论筷子勺子,更遑论刀子叉子。饺子主义者认为,唯一合乎逻辑的将饺子送到嘴中的工具,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双手。

对于我们平头百姓而言,不论是筷子主义者还是饺子主义者,其实都是非常少见的。但在精英云集的中国企业界,筷子主义和饺子主义正是大兴其道,甚至是愈演愈烈了。

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还有各类管理理论和工具。从MBA教育到世界大师论坛,从国际培训到管理咨询,从耀眼的管理学海龟(洋博士)到抱着洋文管理书籍苦读的土鳖(土博士,本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都在往中国输入各类管理理论和工具。而关于这一潮流最新的动态是,一帮商业意识异常敏锐的出版人,找了一帮英文和管理都不通的所谓翻译,生吞活剥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和工具书。每次到深圳书城,看到新鲜出炉的大量所谓的管理畅销书,我就双目迷茫,心跳加速,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股汹涌澎湃的管理风潮,令现代管理几乎一片空白的中国企业界陷入了空前的困惑和迷惘。有人将这些管理理论和工具奉为企业致胜的法宝,不但全盘吸收,而且还勤学不辍,不断引进新的工具。结果中国的很多企业倒成了全球最摩登的企业,因为企业的方方面面,都贴着是世界最佳实践的标签。

这就是典型的筷子主义。其实任何管理工具,都是帮助我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多创造价值而已。所谓的最先进的工具,未必最适合我们的企业。因此,管理工具的选择,不在于多,也不在于是否先进,关键是看是否适合我们的企业。

其实,现在西方的管理工具,已经出现了过度包装的问题。有些看似炫目的管理体系,正如华而不实的金筷银筷,离其本质越来越远了。就我看来,这些管理工具,减掉70%的内容,不但不会影响其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反倒更好了。因为这时候你得到的,是一付朴素而实用的竹筷。

与筷子主义者对管理工具的崇拜与痴迷相反,有些人被这些管理工具吓坏了。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他们采用了饺子主义的态度,对任何管理方法和工具都一并抨击和拒绝,认为自己的管理已经很好了,而且动不动拿出祖宗的《孙子兵法》,说我们在战略管理领域几千年前就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孙子兵法之于战争意义说多么重要我都相信,但如果说孙子兵法多么适合现代企业管理,我保留意见。

孔圣人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此言不虚,那么说“企业管理若用筷子吃饺子”似乎也可以接受。只是这吃的时候,要经常反思一下,莫失了平衡,乱了次序。

[作者系集团人事部培训中心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