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保持企业的肌体康健,永葆青春,那就得学会“打疫苗”和“强身健体”。

行医与治企
 
王亚平【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前些天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一位很久没有见面的老朋友。他是一位主任医师。我们自然谈到了时下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民生问题。他说,这当然是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有一种原因很少被人们关注。长期以来中国普通百姓沿袭着一种不好的习惯,小病不当病,觉得扛一段时间就过去了;再加上社会基层医疗力量薄弱,很多病得不到及早诊断和治疗,延误了宝贵时机,结果小病拖成大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朋友的见解很独到,给了我很大启发。聚会结束时,我给他满上一杯,“其实我们是同行,只不过你医治的是病人,我治理的是企业。我们都得精于医术呀!”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疾病,如果不能及早预防和治疗,就会成为大病。而企业在运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和解决,也会伤害到企业的“健康”。早发现,就是小问题;迟发现,就会是大问题;晚发现或是没发现,那就可能成为大病或绝症了。

《华润》杂志增利先生近来发给我一篇小故事,读来颇受启发。话说,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是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呢,总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就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提到的就是预防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企业管理和行医治病有相通的地方: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又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经营者并未认识到这一点,等纰漏导致差错,差错酿成事故,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到那时才寻求弥补,往往是即使神医也无力回天了。如果要保持企业的肌体康健,永葆青春,那就得学会“打疫苗”和“强身健体”。

早几年就有预测,中国电力在2007年将进入饱和时期,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尤其是江苏地区,这种状况可能会更为突出。而对我们这样一个发电公司,地处江苏经济末端的苏北地区,日子“难过”更是不言而喻。大环境变了,一向发展平稳的电力行业也要“变天”,发电企业的立足点和成长方式也必须随之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认识到事前控制的重要性,为此,提早打了一系列的“预防针”。2005年提出了精细管理的内涵式发展思路,主要是请南京大学的专家和我们部分员工一起,做一个“管理优化工程”。先是“把脉”,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体检”和“会诊”,之后开出“药方”,必要的地方还动了“手术”,历时一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一个系统的强身健体工程。经过这次“诊治”,各项流程和制度变得更加规范、高效,血流畅通;控制节点尤其是各项费用的控制更加严谨,免疫体系更加完备。这次调理之后,整个公司“经脉活络”,“身姿矫健”,免疫力也大大提高。我想,即使在未来遭遇市场再大的风雨,哪怕冷暖无常,企业也能如钢铁一般强健。

有了基础保障以后,就是怎么做的问题。进入2006年,我们更意识到发电行业的竞争不单是谁能多发电、发好电,而更是内功的较量,谁的管理好,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在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打造系统控制成本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管理的主攻方向,以“节约·创新”作为我们的实践核心。我们的想法是,通过系统、科学、有序的管理思想的实施推进,在企业管理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能够挖掘潜力,提升效益,在狼烟四起的外部环境包围下,通过我们的苦练内功,达到提早预防、系统调理,防“骨髓”之病于“皮肤”之疾,以强健体魄应时世变化。这样一来,我们的企业才会继续健康成长,才能够从容应对一切。

如果说自己也算是个“医生”的话,我不想做名医扁鹊,宁愿做没有名气的“长兄”,细心调理,巧妙拿捏,看着我们的企业健健康康的,那就是快乐,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