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更重要的是应当从稀缺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这两个概念之间去领悟经济学的真谛。

制造稀缺与创造需求
 
端木义和【华润万家】
经济学在眼下已成为一门显学,就连工科、医科、农科等专业大学也办起了经济类的院系。我们也都知道经济学是关于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它是研究如何最佳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需求的一门学科。的确,人类消费的需求是无限的,在高消费带动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巨轮之下,就连那些本来无限的空气和淡水也因为污染而显得珍贵起来,据说国外繁华的都市里还开起了“氧吧”。可见自然与社会的资源之有限了。

由此看来经济学真是太重要了,如果能按经济学的原理把有限的资源充分使用起来满足更多的需求,那该是好的事啊!可遗憾的是,经济学的真理一旦用到实践中却总是不对路。因为在我们身边的市场中到处充斥着过多的资源浪费和需求不足的现象。比如家用电器市场上,家电卖场如雨后春笋般树立起来,家电产品可谓堆积如山,价格战越打越烈,商家厂家的利润越来越薄,迟早要倒闭一批企业。因为家电资源太多了,需求反而显得不足了。再比如牛奶这个大众商品也是如此,伊利、蒙牛、光明加上各地方的小品牌,牛奶的市场竞争也是价格战不断,绝没有喝不到牛奶之虑。商铺更是如此,中国商业之都上海就时有超市关门信息传出。前天报上又登出华联超市关闭了北京20个便利店的消息,因为店铺资源太多了自然要关掉一些。尽管经济学理论已经诞生了几百年,但理论上的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和现实中的需求“有限”与资源“无限”,这个矛盾的确让你感到实践总是不买理论的账。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去担心经济学究竟有没有用,或者经济学家们着急不着急,因为他们肯定过的比你好。而作为企业更重要的是应当从稀缺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这两个概念之间去领悟经济学的真谛。

实际上资源与需求,稀缺与无限都是相对的,那些恶性竞争是因为同质化的商品或商店太多。实践中只有稀缺的资源才能引来无限的需求,所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就是如此。那么如何制造稀缺呢?出路只有一条:通过差异化来制造稀缺。就拿苏果便利店来说,细心的专业人士会发现苏果便利店和全国各大城市的便利店都不同,比如上海的便利店有几千个,虽然分属几个大公司但基本上千店一面。笔者曾经去上海专题调研便利店发展情况。小小的上海市居然开出了4,000多个便利店,你在田林路上逛逛,随处可见好德、可的、良友、快客、罗森等许多品牌的便利店隔壁隔、街对面拥挤在一起,互相打拼,赚钱很难的。北京、广州的便利店也一样,都是港台和日本的翻版。表面上看不同,经营内容却是同质化的。

到南京再看看苏果便利店,偌大的南京城虽只有几百个店铺,但却深入人心,便利之宜妇孺皆知、童叟皆晓。其市场效应已经成功对顾客进行了“心理占位”。用专家的眼光来剖析苏果便利店,你就会发现在网点布局、店面设计、品类结构、价格定位、服务功能等诸多方面与那些泊来版的便利店不同,细节之处都可以总结出苏果创新的东西。这才是中国自己的便利店、南京人喜爱的便利店。因此,就连前几年曾经批评过苏果便利店不是典型的便利店的一位连锁业学者也在全国便利店研讨会上说:“苏果便利店是中国特色的便利店模式。”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用在此处恰到好处。因此,苏果便利店独特的业态模式在行业内就显得稀缺了。

所以,企业要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只有不断地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在不断寻求改变中你或许就找到了一条制造稀缺与创造需求的捷径。用文学流派上一句话说,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创造稀缺,引来需求。
[作者系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