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终端就是把商品和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顾客,用什么形式的店铺最合适,完全取决于需求。

把业态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
 
马嘉樑【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CEO】
我们已经习惯于把店铺叫做业态,不同的店铺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业态。目前,国外所有的超市业态,中国几乎都有了。零售业是比较容易模仿的,毕竟不是高科技产业。当然,模仿者与原创者总是有差距的。如果你一味地模仿就永远不可能超越原创。所幸的是各国各地乃至各商圈的顾客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给学习者带来了创新的空间,只要用心思考,把先进业态的理念、特点、模式与本地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理解去加以创造、创新,学习的效果就与简单的模仿完全两样了。由于市场的多样性,我们对业态的概念应给予科学的理解。

一是业态没有绝对的标准。以便利店为例,上海已经把便利店做到了极至,但基本上还是模仿日本和港台的模式,前几年过度扩张,这两年开始了整合与调整。南京的苏果便利店没有走日本与港台的路子,而是立足于南京市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探索了社区便利店的新模式,实现了单店销售和盈利的良性循环。我们曾从商品结构、价格定位、物流系统等各方面将苏果便利店与上海便利店做过对比分析,运作模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看来,业态没有绝对标准,适合市场的就是好的。适者生存的道理用在这很合适。

二是不能孤立地看待业态。比如综超,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业态。孤立地看待综超,几千平方米,高不成低不就。苏果社区店就属于综超店行列,但我们在南京布点六七十个,形成了规模,网络效应使业态功能放大显现出来。所以,把一个业态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做,业态的概念就不一样了。最近上海市场上的大型超市已经达到140个,虽然分属内外资不同的企业,但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市场网络效应,使得大卖场在购物距离上也有了一点便利性,这必然大大威胁到综超,特别是标超店,去年上海关闭了一批标超就是验证。其实超市业态的运作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在“便宜”与“便利”的两个“便”字上做文章。

三是业态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就标超店业态而言,它是中国连锁业起步阶段的主要业态。随着新业态的导入,特别是大型超市的快速扩张,标超业态受到挤压,发展受到制约,行业内的一些公司的标超经营环境恶化,业绩不理想。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标超业态并加紧对其进行业态改良与升级换代。苏果在几年前就感觉到市场趋势的演化,及时对标超店的定位进行了调整,通过精选生鲜品种,优化食品百货,向精品超市转型,业态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现在苏果的标超店始终在盈利的状态下运作,业态改良升级的目标得以实现。我认为,标超业态的生存力是很强的,在大城市完全可以与大卖场错位,在业态互补中生存并发展。国际上也有成功案例可以证明,比如香港、日本的中小型店铺就很发达,而大卖场的生存空间反而受到限制。当然,除地价、城市化水平等条件以外,较高层次的消费水平反而有利于中小型超市的生存,因为在那种市场环境中,大卖场的优势就丧失了。所以,我们也要对标超店保持信心。

零售终端就是把商品和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顾客,用什么形式的店铺最合适,完全取决于需求。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店铺的多样化。所以,业态的设计与开发是可以不拘一格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照搬照套国外的模式,而应该把握顾客需求,直接与市场对接,我们或许就能够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业态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