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谁敢不读这本书?
位于地王大厦对面的深圳书城,已经成了深圳一景。无论你什么时候进去,黑压压的人头都会令人想起我国各大城市每年春运时的火车站,许多人推着超市购物车买书,一买就是一车,好像以前东北冬天老百姓家家户户储藏大白菜,据说比尔?盖茨给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买书也就这光景吧。

有道是“深圳人买书用手推车,北京人买书用手提袋。”深圳人买书可谓是当下阅读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然而看到画家陈丹青的一段话:当今西方音乐,不论古典、流行,这样地繁荣昌盛,不是音乐文化使然,而是投资运作构建而成的艺术景观。“文化工业”走到今天,早已不是“为消费者而制造商品”,而是“针对商品而制造顾客”。这话用来说今天的阅读市场,也可谓一针见血。

我感觉这些年我们读畅销书籍的经历和看中国大片的经历遥相呼应,是一个不断忽悠和被忽悠的过程。一部又一部流行书籍和一部又一部中国大片一样,从造势、宣传、作秀,到全民观看,过程都是那么地相似,善良勤劳的我国人民也太厚道了,看《英雄》被忽悠了一把,看《十面埋伏》又被忽悠了一把,还嫌不够,结果被《无极》再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把。从上个世纪末一本《学习的革命》开始,到现在《把信送给加西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类,在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出版商显然拿准了大众的命门,一个劲往人们的痒处挠,掀起一个又一个全民阅读某一本书的高潮。不是说这些书本身就什么不好,而是感觉全国人民一起看某一本书这件事情有点太后现代的感觉。

有一阵子中国的企业流行把《把信送给加西亚》人手一册发给员工读,还组织学习会专门谈读后感。有位年轻人有点吃不消,在博客中写道:公司买上千百本的《把信送给加西亚》,美其名曰“新年礼物”,以上帝传授真理的神圣姿态发给所有员工。 我当即就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抗拒感——企业的内部洗脑,可不见得比它忽悠客户的营销差,老板想要员工遵从他的旨意,巴不得把公司搞成一个教会组织。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很简单的人生道理,何必要浪费笔墨搞成一种形式上的深刻?而且罗文的“主动性”是以其个人对国家利益的忠诚、以其服从命令的军人身份为基础的,这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能够等同吗?从对一个完成艰巨任务的军人的表扬,到对于“听从上级命令,无论上级说什么,都要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工作态度的肯定,作者正是缺少对问题实质性背景的分析,缺乏对送信任务本身正义性和必要性的前提的强调,才造成了一种荒诞不堪的观念表象,那就是明目张胆地宣扬奴隶的道德,奴隶要赴汤蹈火地完成主子的命令。说到底,在我看来,这事就是公司的老板和出版社的老板不谋而合设计的一个局,公司的老板需要给员工洗脑,出版社的老板对此心领神会。

与此类似,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预测未来的书籍受到热烈欢迎是不言而喻,因为大众需要有人为他们指明方向,多数人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了。前不久有幸看到香港版的《世界是平的》——九月份内地即将推出中译本了,书的封底这样写道:“这是比尔?盖兹已经推荐过N遍的一本书。他说,这是一本所有决策者、企业员工都必须读的一本书。《BusinessWeek》说,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财星》杂志说,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谈《世界是平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建议,进职场前应该先读《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学院甚至要新生来报到前就先把《世界是平的》读过。”看书商这意思,就差手里拿一把左轮手枪喝道:谁TM敢不读这本书,我就做了谁!

回过头说眼前这本《财富的革命》。作为鼎鼎大名的《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的作者的新著,这本揭示了财富的空间原理、时间原理和知识原理的新书,即将在中国阅读界掀起的滔天巨浪是可以预见的。最后,我想起彼德?德鲁克的这句话: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时代巨变是史无前例,实际上历史在多数时刻都在重复自己,重要的是学会谦虚。
[本刊 宋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