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时收,应放时放,而且先行一步,占尽先机,这就是华润的幸运所在。

幸运的公司
 
方明【华润医药集团副总裁】
在中国,乃至全球,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不多。一家即将迎来七十年华诞的公司,应该是十分幸运的公司,这是推断。

当我说华润的确是一家幸运的公司时,不是根据推断,而是根据我在华润十五年的参与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接触了几家身陷危机的公司,更让我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

以下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认定的标志性幸运事件:

——在至今让人谈之色变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一年,华润大张旗鼓地清理经营不善的二、三级公司,对业务相近的企业及同类投资项目进行合并重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调整子公司的投资权限,特别对从事投机性业务和代开信用证之类的高风险业务发出严格禁令。当金融风暴的飓风横扫亚洲之际,不少在港中资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被迫进行债务重组,而华润拥有净现金,财务健康,信用状况良好。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出的第一笔给中资企业的贷款,就是给华润的。日后,人们评论说,如果没有金融风暴前的那些举措,仅代开信用证一项业务就能把华润拖入危机。

——1997年前,香港出现了红筹狂潮。那时,一个即将注入资产的传闻,就能让红筹股公司股价飞升。不少中资企业热衷于投资、收购拟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当红筹狂潮退去时,留在手上的是一把坏账。而在此时,华润的管理层提出了审慎经营、“战战兢兢”地经营国有资产的方针,建立并不断完善投资管理制度,避免了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2001年,香港经济在金融风暴之后进入萧条期。华润的管理层从分析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格局入手,结合华润的现状和优劣势,确定了“立足香港,面向内地”的方针,提出了用5年或再长一些的时间,实现主要经营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华润的战略目标。其后,华润在内地通过产业整合大规模扩张,业务规模和盈利大幅增长,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利益。

——在内地地产行业飙升之前,华润对自己的地产业务进行了重组。此举不但使华润的地产业务迅速成长,为再造华润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借势在资本市场上完成了融资,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2007年华润对12家企业进行了业务重组,主动退出了移动通讯、酒精玉米深加工、石化等领域,使主营行业更为集中,更是为华润第二个再造华润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前提。

应收时收,应放时放,而且先行一步,占尽先机,这就是华润的幸运所在。

幸运性事件的构成,有神来之笔、灵光乍现的因素。另外,更多的是以下成分:

——管理层的洞察力、决心和决策机制;

——总部的战略管控能力;

——业务单元乃至员工对战略目标的服从性、创造性发挥和出色的执行能力,各种意义上的牺牲和拼搏。

更重要的成分是:整个集团从管理层到员工对待国有资产,对待华润这家公司的神圣态度。

愿华润今后有更多的幸运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