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华润70年


 
2008年2月,香港,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春节的氛围还环绕着“东方之珠”,香江两岸一片喜庆之气。入夜,华灯初上,维多利亚湾展开了她璀璨无比的景色,俊逸挺拨的华润大厦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秀丽。华润大厦低座香港展览中心,华润集团2008年新春酒会暨70周年庆典启动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星光熠熠,冠盖云集,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国资委、中联办等单位的嘉宾欣然到贺,新鸿基、东亚银行、信德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华润的新老朋友联袂而至,将酒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华润七十岁的生日Party,成为今夜最闪亮的风景。

从1938年在香港诞生以来,华润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十年的历程。正如陈新华董事长为酒会致辞时所说,七十年来,几代华润人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使命,披荆斩棘,奠定了今日华润坚实的基业,使华润成为一家蜚声海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70年风云变幻,华润始终紧随时代的步伐,顺时而变,主动转型,固本培元,不断创新,这是华润的生命之树常青的根本原因。

七十年光辉历程
时光回溯70年,1938年,抗战的烽烟正在中华大地弥漫着。这是一个家国兴亡的年代,一位名叫杨廉安的青年,如同今日无数的从家乡远赴大都市的寻梦青年一样,担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只身来到香港。不久,一间名叫“联和行”的小小贸易商行在香港湾仔的一间小阁楼里悄然诞生。“联和行”的使命是团结支持抗日战争的港澳民主人士和海外爱国华侨,接受和保管捐赠的物资钱款和慰劳品,采购急需的物资和药品。

1948年,联和行更名为“华润公司”。1952年,华润公司划归中央贸易部管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她一直承担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贸易总代理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华润开始向以商品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外贸企业方向发展。市场经济后,华润在巩固贸易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找贸易之外的新业务增长点,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1992年到1997年间,华润创业、五丰行、华润置地、华润励致先后上市,投资了一大批项目。到香港回归前,华润的非贸易业务的营业额和利润贡献超过贸易,企业经营规模和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香港回归后,华润用4年左右进行了业务结构调整。通过收缩贸易业务,清理投资项目,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华润由此安然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在前期整顿基础上,通过挖掘业务亮点,建立管理体系,理顺股权关系,开展业务重组,实施专业化发展,华润初步建立了多元化控股企业的经营格局和组织架构。2001年华润开始实施“再造新华润”的发展战略,大规模地投资内地市场,业务板块有进有退,主营行业快速增长。2005年华润提前1年实现战略目标后,又提出“再造新华润”的宏伟战略目标,计划到2012年左右,主要经营指标再翻一番。最近几年来,华润保持了高质量、高速度的持续增长,总资产、营业额和利润持续攀高,华润的品牌、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华润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战争年代,联和行积极参与党在香港领导的抗日募捐活动,将捐助物资妥为保管,辗转运至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华润完成了多项重要使命,例如,接送爱国民主人士北上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接管我党在港贸易机构,为解放区输送经济干部;配合三大战役,采购军需物资;采购国计民生物资输往被解放的城市,恢复当地生产、平抑物价等。

华润长期服务香港社会,为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贡献良多。“三趟快车”的开行及上个世纪70年代缓解香港石油危机就是其中生动的例子。华润在壮大自己基业的同时,始终处处体现自己对香港、对祖国的承担。

几代华润人心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神圣使命感,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不遗余力,无私奉献。华润曾是我国最大的现汇来源渠道,代理贸易曾一度高达全国外贸总额的30%(1978年)。华润是广交会的发起和组织者(1957年),是“三来一补”的首创者(1978年),是香港中资企业的摇篮。改革开放后,华润又积极将香港的众多优势嫁接内地,为推动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和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七十年来,华润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同呼吸,共命运。在各个历史时期,华润都曾承担了重要角色,发挥过重要作用,坚实地履行了历史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作出了贡献。七十年风雨创业路,华润一路走来,走得从容,走得精彩。

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当北方还处于萧瑟的冬日之时,南国已然是一片山花烂漫的景象。维多利亚湾春潮涌动,时光流驶,逝者如斯。七十年后的2008年,春天的香港,人流如织,在那并不宽阔的街道上,有轨电车一路响着“叮咚”之声悠然驶过,这旧时代留下的古董历经百年之后,已然成为今天香港最具特色的风景之一。夜幕降临的时候,霓虹闪烁,蓦然回首之间,我们又发现许多去年醒目的广告牌“已把新桃换旧符”,折射出商海的潮起潮落,企业兴衰荣枯。根植香港七十载,华润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始终能够顺势而动,不断探索,不断转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使企业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从一株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众所周知,从贸易代理起家,华润经历了五次战略转型,才形成现今的业务格局。历史上华润曾经尝试了各种贸易形态,参与了增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兴建了各种经营设施,开设众多的海外贸易机构,在中国商务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华润各阶段的转型前后递进,互为因果:当具有行政垄断性质的总代理贸易被削弱之后,华润发展了自营贸易;自营贸易需要有经营设施和生产基地作支持,于是发展实业;实业化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经验,集团和下属企业同时多元化、实业化,摊子过大、管理链条过长,出现问题和隐患;华润又主动收缩业务,清理整顿;结束清理整顿后,将有前途的项目加以培育,定型发展模式,培育竞争力,扩张并购,努力建立行业领导地位。

每次发展的十字路口,华润都能顺利地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及时转型,在经济周期逆转前安然度过危机。历来秉持稳健经营的方针,使华润持盈保泰,不盲目发展;按市场规律经营管理企业的意识,使华润能够未雨绸缪,先人一步进行改革、转型;多年来根植香港,使高层管理团队既具有国际视野,又熟悉国情,既能够充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又能够在内地顺利展开扩张并购;勇于反思、不断找差距,一步一回头,更使华润成为善于借鉴标杆企业发展经验的学习型企业。

2001年华润开始实施“再造华润”发展战略,这是华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它奠定了今日华润的辉煌。陈新华董事长在总结华润发展成功经验时精辟地指出,这得益于华润近几年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同时又坚持了“一手抓资本运作、一手抓提高企业内部经营水平”的两翼齐飞的具体发展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执行力,加强经理人队伍建设。

战略实施以来,华润连续开展了9次高层研讨,以行动学习为工具,群策群力,凝聚共识,形成发展思路。通过高层研讨,明确了企业发展定位,通过了华润庄严使命,提出了战略目标,做出了向内地发展的决定,明确了集团与利润中心的管理关系及运作原则,制定了比较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了市场化的薪酬奖励制度。建立了资产组合和资源配置模型,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利润中心层面的竞争战略中,围绕业务模式,提出了发展目标,确立了主业,围绕发展领域、发展路径、竞争方式、发展步骤、发展轨迹,制定了战略实施计划,产业以战略为导向,进行了高效发展。

战略实施过程中,华润不断将资源向主业聚焦,不断强化风险控制,果断出售了与发展战略相关度不高的石化、移动通讯、玉米深加工、制钢等10多项业务。通过产业重组,培育有竞争力的生意模式,华润努力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价值创造。在发展中,华润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华润创业重组后形成了零售+消费品制造的业务模式;华润置地形成了住宅开发+都市综合体+建筑装修+家具制造的业务模式;华润水泥形成产业纵向一体化的生意模式等等。

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辅业退出中产生的特殊收益、主营行业强劲的现金流,使华润的主业发展建立在充裕的资金支持基础上。短短几年,电力从无到有,成为华润资产和盈利贡献第一的产业,超市、啤酒、地产进入行业领导者之列。

通过努力转型和实施“再造一个华润”发展战略,华润从一家老国企、传统贸易公司、香港企业中脱胎换骨,发展成为管理科学、治理规范、机制灵活、运营稳健、资本雄厚、整合能力强、发展速度快、整体效益高的新国企。

在集团层面,初步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快速整合的能力,各业务单元形成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盈利模式,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基本形成。在产业层面,华润的超市、啤酒经营规模全国第一,地产经营规模全国第四,电力运营效率和效益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全国名优品牌,例如万家和苏果超市、中艺百货、华润堂、“雪花”啤酒、“五丰上食”、三九制药、东阿阿胶、万象城、凤凰城、翡翠城、上海滩花园等等。华润的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行业领导地位开始形成。

新长征路上的华润
七十年风雨沧桑,有多少沉浮起落的商业周期。一路走来,当时与华润同类性质的许多外贸进出口公司、驻港中资窗口企业,都由盛而衰,甚或销声匿迹。七十年之后,华润已由当年一家毫不起眼、籍籍无闻的小商号发展成为管理科学、运营稳健、资本雄厚、整合能力强、整体效益高的新国企,成为在啤酒、地产、电力、零售等竞争性领域具市场地位的国有控股集团。华润及时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围绕发展战略,引入市场机制,开展企业再造。业务转型、转战内地、产业整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改造国企……过去十年来中国商业史的主旋律之中,华润作为领跑者的声音显得雄浑有力,却以一种更加稳健平和的方式。

两次“再造”,生机无限
2001年,陈新华董事长提出了“再造华润”的战略目标。到2005年底,仅用了四年的时间,这一目标已经全部实现。四年之中,不仅仅是经营业绩在数字意义上的翻倍,华润在业务、组织、文化、薪酬及激励机制、团队建设、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生意模式、行业地位等等各个方面都不断转型,突破创新。华润人用自己的汗水、辛勤的劳动,将华润带入一个新的意义上的华润。

“再造华润”战略目标的成功实现,在华润转型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使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完成了资产的行业布局,主业进一步清晰,电力、地产、啤酒、超市等产业迅速成长,并成为行业领导者;资产素质明显改善、回报率进一步提升;内地业务代替香港地区,成为华润的主要盈利来源地;多元化产业组合趋于合理,抗风险能力、协同能力大为提升;主要资产和业务进入上市企业,企业经营机制更为市场化;多元化企业的生意模式、管理模式开始形成,产业运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2006年,集团又提出了“再造新华润”的战略目标,即以2005年为基数,用6-8年时间再造一个与现有规模相当的新华润。承接良好的发展势头,华润连续三年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增长,华润的总资产、营业额和利润持续攀高,华润的品牌、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07年华润集团总资产达2,400亿港元,营业额超过1,100亿港元,利润总额超过260亿港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42%、22%和122%。员工总数达30万人。凭借优异的表现,2007年11月,华润被国资委授予“业绩优秀企业”的光荣称号,在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考评中列A级企业第4。中国500强企业排名中,华润名列第33。

在未来,华润将进一步完善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巩固传统业务,培育新的主业,在价值提升中优化非核心业务;上市企业在与企业定位、业务模式、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开展资产重组、业务重组和组织架构调整,突出核心业务,提升专业能力;华润在引领民族产业发展、推进央企重组、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等方面,继续探索作用发挥的空间,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独具特色的华润管理理念
华润发展历程中的每个重要时刻都挑战重重,在历次转型中无不带来新的难题,同样也引发了新的思维。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时代发展潮起潮落,华润始终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生机勃勃,主要与华润建立在适应多元化企业发展基础上的经营管理策略密切相关。

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华润的多元化具有独特性,它是历史形成的,行业差异较大,也难以找到类似的企业可资借鉴,华润一直在思考多元化企业如何达到有序管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华润的多元化是建立在专业化发展基础上的,多元化仅反映在集团层面,而且是有限度的多元化,下属各利润中心必须高度专业化,不允许脱离主业定位搞其他投资;利润中心实行专业化的经营,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的标准,专业化的团队,通过专业化,促进行业领导地位的形成;华润通过产业重组、结构优化、退出辅业、发展主业等一系列手段,形成合理产业组合,使产业之间相互协同、平衡风险、业务有机联系,确保集团整体业务的平稳发展。

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导者。华润的投资遵循“做行业而非纯粹做业务”的策略来经营每一项主营行业,每个利润中心都致力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严格遵循行业选择7项标准,投资中坚持量力而行、总量控制、系统分析的原则,确保现金流的稳定和财务资金的健康;对超出自身能力、无法形成行业领导者的行业,即使盈利前景再好,也决不进入;各产业必须在与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发展。

建立适合多元化企业特点的母子公司管控关系。华润采取战略型母公司管控模式。集团总部通过掌控行业整合战略与资源,追求在特定业务领域内的投资回报最大化。管理重点上,母公司按照管理主要资产、主营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的需要,确定了战略、预算、评价、资产、团队、文化等六大管理职能。母公司只管到上市企业及战略业务单元,企业享有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经营管理权,负责最大化占用资本回报率及具体的业务经营。

将6S战略管理体系作为华润的主要管理模式。华润以6S管理体系为基础的管理平台,以战略业务单元为出发点,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以管理信息为关注点,以内部审计为支持点,以评价考核为落脚点,清晰行业分类组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综合信息管理,实施动态业务的审计监督,开展业绩评价与考核,使战略的构建、执行、落实和监控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建立多元化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华润重视控制行业选择、投资发展的风险,决策的风险以及运营中的风险。坚持行业选择的7项标准,防范行业选择和投资失误。坚持集体决策,严格按投资程序办事,防范决策风险。通过清晰业务单元、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团队建设、评价指标引导等措施,防范因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所产生的风险。华润通过明确企业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建立规则执行机制、开展行动学习等措施防止盲目发展,确保发展目标和制度落实到位。

推动行动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
行动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要求从负面事件入手,紧紧围绕企业最重要、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通过群策群力、持续性地学习和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行动学习推动了华润反思文化、业绩文化和团队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华润组织学习能力,提高了企业执行力,对于防止决策和管理失误,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从2001年开始,华润至今已经进行了九次高层培训,形成了华润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战略,会议所倡导的行动学习、群策群力、树标杆找差距的学习管理方法和华润自身案例的最佳实践分享,已经成为华润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培训和行动学习成为华润无边界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变成了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推动力量。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华润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这是一个海纳百川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普通的人变成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变成卓越的人;源源不断的人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华润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队伍建设的宗旨是:秉承‘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升华人的心灵’的价值理念,打造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组织文化,培养一支理想崇高、才华卓越的人才队伍,他们是主人翁、是脊梁。在华润发展的征途上,他们背负庄严使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华润文化
七十年的历史,使华润积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继承传统,不断扬弃和发展的基础上,华润形成了以“诚信、业绩、团队、创新、学习、人文精神”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她是华润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

诚信——诚信是华润的核心价值观。华润以诚信为本,向股东、员工、客户、消费者、政府、社会做出全面诚信承诺。在华润,诚信是品牌内涵的核心,是基业常青的基石,华润遵循讲规则、走正路、说真话、办实事的行为准则,始终恪守承诺,一以贯之,并通过“华润十戒”等一系列制度确保诚信文化的落实。使华润成为员工靠得住的企业、社会信得过的企业、股东最放心的企业。

业绩导向——华润追求业绩第一,要求业绩不仅包括经营指标,还包括团队建设成绩和培养人的能力,要能够创造新的生意模式或管理办法,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依靠卓越的财务成就、优秀的专业团队、领先的管理模式、敬业的员工队伍,推动业绩不断增长,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

人文精神——华润的行业选择、产品和服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无不建立在“一切以人为本、人口驱动增长、尊重人文精神、改善人们生活”的理念之中。华润努力打造和谐企业,对内营造良好的环境。

团队建设——华润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强调团队意识,讲求群策群力,不突出个人。对管理团队,华润的评价标准是“没有增长的团队不是好团队”.团队合作、群策群力与行动学习是工作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团队包容不同理念、发挥团队精神、倡导行动学习,推动组织发展。华润要求经理人不仅是一个市场化的CEO,还要拥有主人翁精神,要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是产业领军人物,具有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对经理人按照12条标准,通过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动态监控,严格要求。

创新求变——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由此推动华润持续进步,基业常青。

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作为一家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元化企业,华润把“与您携手,改变生活”作为自己的企业理念,始终重视从企业管治的方方面面来实践企业公民的责任,近年来每年纳税总额近百亿元,累计对教育、赈灾扶贫等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总值过百亿元。希望能通过华润的努力与大众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贡献社会。

多年来华润一直努力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仅在四川省就捐建了十几所希望小学。1998年,中国内地遭受特大水灾,华润毅然决定取消了周年庆典的系列活动,并把用于庆典活动的费用和员工捐款过千万港元,捐给了灾区。2002年,华润举行“华润带你闯内地”招聘会,配合业务的发展招收香港大学生加入华润拓展内地市场。
2004年12月南亚地区发生了惊天大海啸浩劫,华润集团又第一时间发动员工捐款赈灾,力所能及地帮助受灾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从2004年开始,华润每年出资500万元,捐助香港学生入读北大、清华,促进两地交流,也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培养栋梁之才。2007年2月,华润捐资3000万元人民币,在河北省设立了“华润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2007年8月,华润在香港岭南大学设立了“华润奖学金”,用于资助内地偏远地区学生到岭大修读,为内地和香港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华润的不少企业还成立了义工队伍,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项目当中,为打造和谐上进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华润根植香港近七十年,业务渗透到香港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华润利用开展多元化业务中形成的网络及资源上的优势,配合国家对港政策,在保持香港经济繁荣,促进香港社会和政治稳定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在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华润在奋力推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以身处香港所获得的管理优势,积极投身改造陷入困境之中的内地国企,以一种实践的方式破解着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出了贡献,揭示着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再造华润”战略实施以来,华润通过大力在内地投资,积极参与国企改造,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为政府提供税收收入。随着地产、啤酒、超市等行业领导地位的建立,华润在规范产业经营秩序、推动产业进步、带动产业整合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你的梦就是我的梦,七十载梦想都相同……”在2月28日华润春茗酒会上,七十位华润青年人白衣飘飘,光彩照人,手拉手唱响了“七十年携手同心”的主题曲。他们身上那蓬勃的朝气和丰沛的热情,让来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一幕,七十年光阴易逝,但华润始终年轻。先辈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我们这一代华润人更要为华润的美好明天风雨兼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走过了七十年风雨历程的华润,迈入了自己的耳顺之年,更显得虞智、沉稳、开放和包容,犹如华润的标识琥珀色,令人倍感成熟、浓郁、厚重与平实。展望下一个七十年,当我们再一次从星光大道远眺港岛,白色的华润大厦从容矗立在蓝天之下,以自己特有的气质与港岛众多的建筑物构筑了那道著名的风景线,这是美丽香港的一个象征,也是香港和华润明天更美好的一个预言。它象征着无论风晴雨雪,华润始终与香港、与祖国根相接,心相连,共创繁荣。也预示着在未来的岁月,华润一定会在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承载着无数华润人的光荣与梦想,迈向百年老店、迈向基业常青,继续传唱那不朽的香江传奇。
[朱虹波、宋贵斌 执笔]


里程碑:
1938年,华润的前身“联和行”在香港成立,创始人为杨廉安。

1948年,联和行进行了扩大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钱之光先生为首任董事长。

1948年9月至1949年春,华润公司在中央的直接指挥下,以航运贸易为掩护,分批将当时旅居在香港的蔡廷锴、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等百位民主人士运回解放区,保证了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

1948年,华润组建“华夏企业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航运业的摇篮。

1949年,华润向港英政府申请了“南洋商业银行”的牌照,并将牌照和资金交给爱国华侨庄世平先生,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海外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1952年,华润划归中央贸易部管辖,正式成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总代理。

1957年,华润参与发起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1958年,华润开始投资中国国货公司,这是华润进入零售业之始。

1962年,华润承担起内地鲜活冷冻食品供港“三趟快车”的运作,保证了香港的食品供应。

1970年代初,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引致全球性石油危机,香港的燃油供应也开始呈现短缺,华润将内地国产石油打入香港市场,缓解了香港石油危机。

1979年,华润的办公地址由香港中环的旧中银大厦迁至湾仔湾景中心。

1983年,香港华润大厦落成,华润公司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984年,华润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的经营方针,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1984年,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华润首次涉足超市业务。同年4月第一间华润超市在香港开业。经过不断发展,至2007年,华润拥有的超市门店数和经营规模已经跃升至全国第一位。

1992年,朱镕基视察华润。

1992年,华润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为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7年,华润创业晋身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1993年,中国华润总公司在北京成立,成为华润集团控股母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华润股份、华润集团是同一管理团队领导下的三层控股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为华润管理总部。

1993年,华润创业并购沈阳啤酒,开始向啤酒业进军。1994年,华创与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组建了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1995年,五丰行在香港上市,集资约12亿港元。2000年,为满足华润集团重组的需要,五丰行被私有化,并被注入华润创业。

1996年,华润置地在香港上市,为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和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

1999年,华润开始实施6S管理体系,它将华润多元化业务与资产划分为战略业务单元,并将其作为利润中心进行专业化管理,推进业务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检讨。现在6S已经发展成为华润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

2000年,华润自行设计建造的观塘石油气站是香港首个专用石油气加气站,特首董建华先生与中联办、环境食物局等嘉宾为气站开幕剪彩。揭开香港环保新一页。2007年4月,配合央企业务优化整合,华润将油库、加油站及相关油气业务转让给中国石化。

2001年,华润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再造一个新华润”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主营业务发展方向,提出了华润集团庄严的历史使命。到2005年提前一年实现“再造华润”,总资产、营业额、经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翻了一番。

2001年,李岚清视察华润万家。

2002年,由于香港经济不景,失业率攀升。华润举行“华润带你闯内地”招聘会,招收香港大学生加入华润拓展内地市场,体现了华润对香港社会的担当。

2002年10月,华润更换新标志,以反映新发展时期的企业文化和业务特点。

2003年7月,华润创业分折中港混凝土业务,与华润集团的水泥业务整合,组成华润水泥,并以介绍形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2006年7月,华润水泥通过私有化方案正式退市。

2003年,华润在河北白洋淀成立管理学院,倡导行动学习和培训文化,为“再造一个华润”奠定了基础。

2003年11月,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恒生综合行业指数(公用事业)及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之一。

2004年,胡锦涛主席视察五丰行国际渔业公司。

2004年10月,华润石化入股成都燃气,联同以往对苏州、无锡和郑州的管道燃气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华润石化以内地燃气为突破口,初步实现了传统业务的转型。

2004年12月,华润万象城在深圳开幕,这是华润探索地产商业模式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以万象城为代表的都市综合体已经开始在杭州、大连等多个城市复制。

2006年5月,华润召开经理人年会,会议提出了第二次“再次华润”的发展战略,即以2005年为基数,用6-8年时间再造一个与现有规模相当的新华润的发展目标。

2007年2月,华润捐资3000万元人民币,在河北省设立了“华润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

2007年8月,华润在香港岭南大学设立了“华润奖学金”,用于资助内地偏远地区学生到岭大修读,为内地和香港培养更多的人才。

2007年,温家宝视察华润万家。

2007年11月,在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一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总结表彰大会”,华润集团获得“业绩优秀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