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海拔高了一些,氧气少了一些,气压低了一些,条件苦了一些,但置身于那种喜庆热闹的氛围,感受藏族的饮食文化,对于在西藏工作两年的我来讲终生难忘!

吃藏餐
 
文/丁小兵 [华润雪花啤酒(青甘藏区域总经理)]

人们常说去了西藏不吃顿藏餐不能算真正到过西藏。说来也惭愧,尽管我早在2003年就来过西藏,也早有吃一顿藏餐的强烈愿望,可惜阴差阳错,吃藏餐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直到2006年8月8日正式调到青藏工作之后这一心愿才得以实现。

记得是06年的秋季,公司接待内地来拉萨的客人,为表示诚意,特意在拉萨最负盛名的藏餐馆—团结新村边的“藏家宴”安排了一顿地地道道、正正宗宗的藏餐。虽然是请内地的客人,但也顺便实现了本人吃藏餐的夙愿,颇有点“假公济私”的嫌疑啊。

一般旅游季节要到“藏家宴”吃藏餐必须提前两三天预订,否则去了也没有位子。因为我们人比较多,提前订了一间大一点的包房,房间按地道的藏式风格布置,有两位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姑娘做服务员,客人落座后,首先上饮品:酥油茶和奶茶两种,对汉族同胞而言,一般喝奶茶问题不大,但有些人对酥油茶喝不惯,酥油茶喝起来带一些咸味、酥油味和茶香味,其实喝惯了蛮好的!我在西藏工作期间,有时候独自一人去藏吧要一壶酥油茶,感觉非常不错。饮品上完后,就开始陆续上正餐,有烤羊腿,藏式香肠,大盘上的煮熟的牦牛肉,还有生的牦牛肉,一般生的分两种:一种是风干的牦牛肉干,制成办法很简单,就是选新鲜上好的牦牛肉切成条挂在露天,风吹日晒,自然风干后即可食用,吃起来津津有味很有嚼头;另一种是冰鲜的牦牛肉剁成肉末,里面拌些小海椒末,肉末里既有辣椒的红,也有新鲜牦牛肉的血水之红,用水拌成稀粥状,食用时一般先用手揉好糌粑,把糌粑捏成窝窝头状,用小勺舀上一两勺牦牛肉末放到糌粑里然后一并送到嘴里,有些人很不习惯吃,也不敢吃,可我却很喜欢吃,觉得很好吃。除了肉食以外,还有西藏昌都的人参果,亚东的木耳,林芝的松茸,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口味都称得上是极品。

说到藏餐的主食,刚刚提到的糌粑是青稞面和酥油拌制而成,营养价值很高,一般人们都能吃习惯,可还有两种主食我却吃不习惯:一种是奶渣糕,另一种是奶渣包;实在是难以下咽啊!特别是奶渣包,咬上一口顿时感觉肚子里翻江倒海,似乎要把胃里面所有的东西吐出来才能好受一些,那种味道真是特别的不能再特别了,吃一次能记住一辈子!记得有次总部市场部和其他兄弟公司的人来西藏举办“勇闯天涯”极地探索的活动,也是请他们吃藏餐,为了诱使他们吃奶渣包,我带头吃了一个,刚咬一口顿时觉得肚子里的东西都要吐出来的感觉,为了做示范我强忍着咽了下去,他们问我好吃吗?我点点头,说好吃,非常好吃,结果他们可没有我的“忍耐”劲儿,当时就“现场直播”了:有的发出极其恐怖的叫喊声,有的捂着嘴往洗手间里冲,那情景真有点“惨不忍睹”啊!其实“直播”了也倒好,难受只是一时,我可惨了,咽下去后肚子里叽里咕噜叫个不停,整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后来每逢有内地来的朋友和客人到拉萨,我都把吃藏餐作为一项必须的活动议程,遇上特别熟悉的朋友就会不失时机地调侃一下:有次我们四川的一个大客户和自己的“亲家”一家老小来西藏旅游(“亲家”在四川是指从小给孩子认干爹,干妈之类的,认干亲后两家就变成“亲家”了),到拉萨后也安排到藏家宴吃藏餐,为了“捉弄”一下他们,我特意叮嘱餐厅先什么也别上,只上一盘奶渣包!落座之后我一本正经地给他们说,奶渣包是藏餐的第一道,类似于内地汉族人的肉包子,先打个牙祭,才能用正餐,一听我介绍,大家争先恐后地夹着奶渣包往嘴里送,可吃到嘴里后一桌人的表情虽不一样,但看得出来大多数人都很痛苦,只是出于礼貌强忍着把奶渣包咽了下去,我装着若无其事、毫不知情的样子假装关心地问:“好吃吗?”,只见诸位难看的表情里强挤出一点笑容回答道:“好吃,好吃”,我大喝一声:“服务员,再来一盘奶渣包!”只听众人异口同声地恳求道:“不要了,不要了!实在不要了!”四川人一般都含蓄,内敛,这会真是着急了!

说完主食,还没介绍青稞酒呢!青稞酒是用青稞酿制而成,类似于内地人的醪糟,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喝,酒精度约为5度左右,比啤酒度数略高一点,吃着藏餐,品着青稞酒,听着藏族姑娘天籁般的祝酒歌,尽管海拔高了一些,氧气少了一些,气压低了一些,条件苦了一些,但置身于那种喜庆热闹的氛围,感受藏族的饮食文化,对于在西藏工作两年的我来讲终生难忘!

我热爱蓝天丽日的西藏!我喜欢风格迥异的藏餐(当然奶渣包除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