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述
降本增效:赢在竞争的起跑线上

 
一场跨越全球的金融危机呼啸着从08年坠入了09年,这是一场灾难,华尔街为之落泪了,中国跑慢了,很多企业消失了。就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宣告破产的时候,大洋彼岸的华润迎来了今年一季度的飘红业绩:营业额、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78%和58%。媒体称金融危机是“通用”衰败的导火线,而长期的失效管理是其不堪重压的必然结果,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华润整体业绩的增长,不得不说是企业长期严格管控的成果。

在这个内需缩水、订单减少、汇率上升、各项成本上涨的困难时期,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考验的是华润降本增效的基本功。而“成本”和“效益”这两个概念,在华润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已扎根深久。2006年,集团就曾经提出了成本效益管理主题年,把成本、效益作为管理主题,表面看是冲成本去,但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降低成本这个切入点提升管理水平。华润是从贸易型企业转型过来的,行业经验积累时间短、专业化管理较弱。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集团希望通过成本效益年活动,建立起持续、长远地降低企业成本的能力,促进效率的提升和基础管理水平的进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优势。3年过去了,成本效益的管理主题在华润得到了持续深入地推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今天,站在狂风大浪中的华润,面对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落马的境况,以营业额、利润稳步增长的业绩深刻体会到了,企业长期贯彻成本效益的管理理念为华润夯实了发展基础,撑起了抵御风险的保护伞,赢得了市场领先。


调整经营战略 提升组织效率

华润长期坚持不懈地抓成本效益,培养了经理人对市场的变化有着一种特别敏锐的嗅觉。当金融风暴袭来之时,华润及时调整了发展战略,从快速扩张时期迅速转变到成本管控、防范风险的稳定发展阶段。不仅放缓了战略性资本的投资速度,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迅速提高了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华润置地、华润纺织、华润微电子等利润中心都加强了经营性资本投资的审核审批,加强内部资源的合理调配,重点扶持优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企业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力图实现从外延式扩张方式为主向内涵式增长方式为主转变。

由于投资环境恶化,产品需求减弱,要使企业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化效益,在放慢投资节奏的同时,必须改变固有的经营思路,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华润纺织已开始承接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及时贴近市场和客户;华润置地在今年1-5月,积极把握了市场刚性需求集中释放的“小阳春”,快速去化资源相对充足的库存,实现销售合同金额约人民币87亿元,同比增长530%的业绩。

在华润各个利润中心调整投资战略和经营思路的同时,各单位的组织效率也得以有效提升。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不仅是降低成本的表现,更是为在特殊时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降本增效管理理念的指引下,优化组织结构是华润各单位一直在推动的工作,而在特殊时期,这项工作更是成为了影响全局运作的关键点之一。华润万家、华润微电子、华润纺织等利润中心调整了总部管理层级,对组织结构进行了适度调整和优化,提高组织效率,降低组织成本。其中,华润纺织的总部职能管理部门从7个减少到5个,通过定岗定编,优化了部门岗位配置及人员,部门岗位由原来的98个优化到75个;华润微电子开展的优员计划,不仅通过人员和流程的优化,提高了管理和运作效率,还使企业预计全年可减少支出5000万元以上……优化组织结构,不仅仅是降低组织成本的简单举措,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管理流程中的繁杂环节,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而组织效率的提高,对企业而言,在困难时期能调动一支反应敏锐、作战高速的管理队伍尤其重要,也为企业投资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和执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系统成本控制 强化资金管理
被称为管理大师的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家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营销,二是削减成本,其他都可以不做。”企业如果想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就必须加强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持续地拓宽增效的途径。华润一直强调“精打细算”的成本效益管理,在考验企业管控成本、资金能力的危机时代,这样的“精明”更显得尤其重要。华润电力、华润雪花啤酒、华润微电子等利润中心已首先将资金统一管理起来,把所有项目的资金纳入全公司的统一管理调度体系中,实行资金集团统一管理机制,将统筹资金快速、高效率地培植到战略优先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单位加大了应收帐款的清收力度,收紧放帐政策,减少信用放帐,降低了坏帐的风险。

同时,各利润中心注意从行业关键指标入手,控制各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华润电力,关注煤价、煤耗,关注发电量,通过建立燃料协同体系,战略联盟,提高合同煤的兑现率,降低标煤的单价,全年综合煤到厂单价上涨37.4%,低于行业44.4%的增长;华润微电子、啤酒、纺织等企业,关注能耗水耗、产能利用率、成品率、库存、原材料价格等,其中,华润纺织加强了原料、浆料消耗的管理与控制,并加强对工厂能源消耗的分析与监控,缩减了生产成本;华润万家,积极寻求政府和相关物业的配合,降低了部分门店的租金,并全力降低新店开发的成本,缩短新店回报周期;华润置地摸索出了一套设定有12项理论模型条件、13个技术指标、7个限额指标及产品配置标准的建安成本目标管理体系,加强了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设计了阶段成本前置以指导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并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降低系统成本。

各个利润中心在系统成本控制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在降低各项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华润电力通过严格控制可控固定成本和费用,使企业08年仅可控固定成本和费用一项就降低了成本1.5亿元。

在危机四伏的金融海啸中,掌握好成本控制权、更强的现金流,是做企业的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但这个道理在很多公司的实践中,或流失、或被误解,而导致企业始终无法渡过难关。华润各利润中心努力降低成本开支,收拢资金,花好每一分钱,积极应对危机,展现的是一种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是一种植根深厚的成本意识。

推动创新增效 促进产业升级
“成本效益”要求企业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以最合理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面对金融危机的肆虐,原本朴溯迷离的市场变得更加的神秘,而要抢占这块蛋糕,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好的产品。基于成本效益的管理理念,华润一直鼓励创新,倡导企业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事实上,在企业推出真正能迎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减少了销售费用、广告费用,实现真正的高效率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华润的各个利润中心,在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不断创新增效,利用高科技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华润纺织成功开发了7大类共计百余个国家鼓励类创新产品,其中袜品莫比龙产品、涤锦复合记忆面料等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同。OUTLSST空调纤维系列产品更打入了日本市场,华润锦华成功开发的100支股线色织衬衫面料还填补了四川地区在生产色织布方面的空白;华润微电子的市场拓展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上华的BCD、矽科的16位MCU、安盛的QFN封装均得到客户认可并开始量产……华润电力还努力开拓创新生意模式,改变以前以市场为中心的区域布局,以资源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调整电厂布局。

事实上,产品和技术甚至生意模式的创新,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升级,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在拓展了新兴市场,吸收客户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身处相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企业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都是成本的竞争。控制成本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是节约某项开支的工作,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经营动态,和经济效益紧密相连。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治水箴言——“深淘滩,低作堰”,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智慧和内涵。特别是“深淘滩”,指的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的潜力,降低运作成本,发挥最大的效能。而其所衍生的意义——围绕着成本所展开的“挖潜增效”,从源头上千万百计通过各种途径控制成本,恐怕是企业始终不变的追求。

08年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涌,影响久远,对企业而言,身处同等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谁能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谁就是起跑线上的赢家。强调运营成本下降和经济效益提升,是集团长期实践的一个重要管理思路,是推动集团实现内涵式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利润中心进一步细化战略的重要途径。记得马云说过,任何一次商业危机,都是一家伟大公司抓住机会的时候。华润有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实践中证明。

[本刊 魏娜 执笔]

相关链接:

王群(华润雪花啤酒总经理):
金融海啸对啤酒行业影响在于: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啤酒销量下降明显,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华润雪花啤酒针对市场需求减弱这一不利因素,坚持开展成本效益活动,坚持内部提高效率和外部查找弱项相结合,在内部,我们成立了资金管理部,并完成了网上资金系统管理系统;成立了效益管理部,全面检讨生产过程影响效率的各因素,查找原因并制定政策。对外,积极推广统一设置的品牌,推广新工艺,细化市场管理,把全国市场分为44个细分市场,对重点细分市场制定了高目标,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根据2009年经理人年会发言整理)

王国平(华润微电子总经理):
金融海啸给微电子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由于需求大幅下降,大量的电子厂家倒闭,行业开工率大幅度下降,全行业出现了亏损,金融风险不断增加。为了扭转困境,华润微电子把经营重点从追求规模扩张调整到控制经营风险,控制应收款和库存,确保经营性现金流稳定,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费用。另一方面,努力稳定客户,积极开拓市场,确保市场占有率不下降,并注重细分市场,特别是利用家电下乡带来的机会,开发新市场;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上市,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根据2009年经理人年会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