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的“稳定剂” 出口创汇的“蓄水池”


新中国建设时期,华润为确保香港市场稳定供应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本地进行了大量的投资,遍及众多领域,促进了香港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同时,作为内地在海外最大的现汇来源窗口,华润为扩大我国出口不遗余力。

60年代初期,在华润的倡议下,“三趟快车”成功开行,解决了内地鲜活冷冻产品对港长期稳定供应的问题。70年代起,华润将国产石油引入香港市场,解决了油荒。华润为香港运去了国产大米,平抑了一度暴涨的米价。70年代中后期开始,华润在香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利用香港经济起飞期,积蓄了实力,获得了发展。

作为内地在海外最大的现汇来源窗口,华润为扩大我国出口不遗余力,进出口额从1950年的5000万美元,增至1986年顶峰期的35.6亿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一度占30%的比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华润为内地成功地引进了“通过展览会的形式,聚集交易双方,集中展示商品,看样成交”的交易方式,这就是迄今经久不衰的广交会。从那时起,广交会成为一年两度的中外贸易界的盛会。

新中国贸易的第一扇窗口

华润在大决战中创业,在与东北、山东解放区的贸易中,逐渐建立了海外贸易网络,控制了稳定的货源,贸易额迅速增长。到1950年,华润的贸易额已达5000万美元。

1949年到1952年,党将在港的贸易机构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合并,统归华润公司领导,加之解放后国家全面推行发源于东北解放区的统购统销政策,由此奠定了华润作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和东南亚贸易总代理的地位。

从1952年至1997年,华润是一家综合性外贸公司。这期间华润作为15家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在港总代理,源源不断地组织内地生产的商品在港本销,从工艺、丝绸、服装、农副土特、轻工等消费品,到建材、石化、机械、设备等工业和原材料产品,无所不包。进口的产品,则大多以粮食、棉花、化肥、木材、成套设备、西药为主。华润成为内地重要的外汇来源窗口。

这期间有许多值得人们记住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1978年,华润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峰(30%);1986年,华润的政策性代理业务达到历史最高峰(35.6亿美元)。1983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贸易的重点开始转向自营。

值得一提的是,此期间华润还是内地和台湾间接贸易中,贸易额最大的一家企业,1979年华润被国家指定为对台贸易总代理。

华润与广交会

1956年4月,华润公司总经理张平率团访问英国及西欧并参加了英国工业展览会,回港途中又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以展览会的形式,聚集交易双方,集中展示商品,提高出口效率,这一模式给华润很大启发,并产生了向国内推荐、引入这种交易模式的想法。

1956年初夏,张平总经理在广州向外贸部进出口局副局长舒自清、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汇报了引入这一贸易方式的想法。这三人都在华润工作过,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强烈共识。一个“由外贸部负责参展统筹,广州办事处负责场地安排,华润负责邀请客户,在国内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会”的思路在讨论中变得成熟起来。

会面结束不到一个月,外贸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建议举办出口商品展览会的报告,得到了批准。按照计划,华润公司成立了外商、华商两个小组,专门负责邀请客户的工作。华润通过驻港各国领事和商务专员来邀请洋商,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来邀请港澳和东南亚华商。最后,华润负责客户名单的审查、汇总和报批。

经过紧张的筹备,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于次年的4月25日在广州原中苏友好大厦隆重举行。广交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展销结合、看样成交”的对外贸易形式,成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形式,并延续至今。此后,华润一直担任邀请华商和洋商的任务,直至1994年将这项工作移交广州外贸中心为止。

进口粮食缓解内地粮荒

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华润紧急为内地进口了大批粮食。1960年9月,丁克坚出任华润总经理。他接到外贸部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内地紧急采购粮食,要求务必于春节前买到,让百姓过好春节。

任务下达后,华润利用长期与欧美国家建立的贸易渠道,于年底前为内地进口了大批粮食。粮源主要来自澳洲、加拿大、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美粮通过加拿大间接采购。此次采购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国外并不了解国内发生的粮荒。由于工作出色,华润获得外贸部电报嘉奖,陈毅、廖承志等国家领导人特地邀请丁克坚吃饭,表示对华润工作的肯定。从那时起直到70年代初,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粮食采购工作一直由华润负责,每年的采购量在500-800万吨之间,后来华润按照国家的部署,将此项工作转交中粮进出口总公司。

五丰行与三趟快车

三趟快车是“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的简称,至今已走过了46年风雨路。196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决策开行“三趟快车”,并定下内地对供港副食品必须“保证供应”和“价格稳定”的理念。国家授权五丰行独家代理内地供港活猪、活牛业务。

1962年3月20日,一趟满载鲜活冷冻食品的快运列车从武汉发出。同年12月11日,另外两趟鲜活食品快车也分别从上海和郑州发出。三趟列车运行线路集中于京广、沪杭、浙赣三条干线,在深圳重新编组后发往香港。

“三趟快车”开通前,内地的活畜、生鲜食品运至香港依靠汽车,活畜病死率、农副产品残次率高,不仅货损严重、影响现汇收入,也不能确保食品新鲜与卫生安全。“三趟快车”开通后,给香港市民带去了丰富的生鲜食品,即使在物价飞速上涨的日子里,市民也能够买到价格优惠的鲜活食品。内地的农副产品供应稳住了香港的物价,尤其是使生活在较底层的香港市民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证。“三趟快车”成为连接香港和祖国的生命线。

作为“三趟快车”运营终端的五丰行,依靠内地提供的货源,在香港迅速组织起庞大的经销网络,提供从运输、市场拍卖,到屠宰及冷冻储藏一条龙的服务。五丰行对内地供港的鲜活冷冻商品,努力做到价格、销量和质量的最佳平衡。经过多年拓展,五丰行不仅成为香港最大的鲜活冷冻食品经销商,而且发展成为集生产、加工、分销、批发、零售、屠宰、运输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食品综合企业。


新中国远洋运输力量的奠基者


历史上华润曾对新中国的远洋运输力量的建设作过的两次重大贡献。一次是解放前夕成功策反招商局13条货轮起义,这批船其后成为新成立的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家底。另一次是在1971年,华润将自身所属船队移交交通部,由交通部划归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进一步壮大了该公司的实力。

1953年,华润在东方轮的基础上成立了华夏公司。1957年华夏公司成立了远洋轮船公司,当时包括东方轮在内,仅有3条旧船,总资产500万港元。以后利用盈余滚存购置船舶,13年时间已拥有半球、半岛和南洋三支船队,50艘船舶,1970年资产总值已达2亿港元。华润的船队航行于我国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担负着华润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任务。1971年交通部指示华润,将这批船无偿移交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

以后的日子里,华润公司并未因船队移交而停止发展海运业务。以华夏公司为平台,华润继续购置货轮,发展近海及远洋运输。到1997年,华润拥有货轮9艘、总吨位31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有3艘,连同合营的货轮,运力达到100万吨,经营航线数十条。此外,还拥有内河驳船57艘,航行于香港和珠三角地区。拥有油轮26艘、10万吨装载量。1998年后,随着华润贸易转型,这批经营设施逐步淡化,至2007年华润将香港石化业务出售给中石化,结束了海运业务。

缓解香港石油危机

70年代前,香港市场上80%的石油来自中东,由蚬壳、德士古等7家英美油商垄断。六十年代末随着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原油不仅自给自足,而且具备了大批量出口的能力。在华润公司的建议下,国家决定将香港作为国产石油对资出口的突破口。1972年1月6日,第一批国产光明牌石油开始输入香港市场。当时仅煤油一个品种,数量仅30吨,用小木船运了2,070小桶,才分销出去。但这批业务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外油公司垄断香港石油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价格上涨4倍,引发全球性石油危机。危机波及到香港,一直垄断香港石油市场的英美石油公司已明显缺乏供应能力,香港发生了油荒,当时许多香港人靠煤油烧饭,因此人心惶惶。11月港英当局透过华润请求扩大国产石油供港,并表示可立即拨给青衣和沙田两块地皮供华润建油库储油。国务院听取华润汇报后认为,应充分利用这次石油危机的有利时机,加快国产石油供港,挤占跨国公司在港石油市场份额。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港澳同胞的配合下,国产石油迅速占领香港市场。华润利用自身影响力,通过爱国商人霍英东、刘浩清组建了东方石油公司,由该公司作为独家代理,发展起十几家分销商。1972年供应量为3,329吨,到1979年本销国产石油已达150万吨,1984年华润已成为香港第二大石油供应商,此后华润经营的石油一直占香港石油市场30%的份额。

石油危机成为华润石化业务在港发展的契机。1975年经国家批准,华润购置了香港牙鹰州的油库,1977建成了沙田油库。1976年3月成立嘉陵公司,开展石油产品运输业务。围绕油品分销,华润建立了包括油库、加油站、加气站、油码头、油轮在内的一大批经营设施,成为香港航空煤油和海上加油的主要供应商。此项业务于2007年出售予中石化集团,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中资在港成品油分销市场中的地位。

贸易促外交

总代理时期,华润遵照外贸部“对东南亚国家既做政府贸易,又做民间贸易,既做直接贸易,又做转口贸易”的指示,积极拓展对东南亚地区的转口贸易,通过贸易,推动尚未建交的国家,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寻找机会,以贸易促外交。

1973年的全球石油危机也波及到东南亚,泰国与菲律宾发生了油荒。1973年泰国侨商李引桐来华润洽谈进口国产石油,并提出以泰国橡胶作为交换条件。经请示国内,国家批准了这项交易。这项协议的意义在于,促使泰国修改法律放宽了对中国石油进口限制。之后泰国政府透过华润提出进口中国轻柴油的要求,12月泰国外长访华,与我国达成供泰5万吨轻柴油的协议。1974年1月,华润受中化总公司的委托,与泰国燃料机构正式签定了出口合同。1975年7月泰国与中国建交。

中国与菲律宾建交,是华润以贸易促外交的又一经典案例。1975年菲律宾因油荒,总统马科斯秘密派他的夫人来香港与华润公司接触,请求中国对菲出口石油,并表示如能达成协议,菲律宾将与中国建交。华润将这一情况立即上报国务院,国家批准了石油向菲出口,中菲两国遂于当年建交。

缓解香港粮食危机

1973年,东南亚国家粮食大幅减产,作为香港大米主要供应地的泰国,当年6月中旬停止大米出口,引起香港米价飞涨。华润请示中央后,及时调运内地大米对港供应,当年数量达15.5万多吨,内地大米所占比重由危机前的28%升至1976年的60%。由于华润及时组织供应,价格合理,使香港米价涨势得到控制。现在香港超市上见到的天字丝苗米,就是五丰行经营的,已成为深受本地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