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镇:
华润肩上厚重的国家使命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产业发展顾问。华润杂志特约撰稿人
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十多次把“三农问题”强调为全党、全国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针对性地在2005年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把统管“三农”工作全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八大战略之首。

2007年的中共中央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三农问题”不仅继续被强调为“重中之重”,并且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这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从以往的“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进一步充实为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四个文明”。随后又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过去造成重度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做出目标调整,明确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等新的指导思想。

在党中央的战略和方针调整中,华润集团领风气之先,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希望小镇”的建设。在上述指导思想提出之前,“希望小镇”的主要内容,都含有了中央政策调整的内涵,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的国有大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是对共和国成立60年的一份厚礼。

党中央在新时期的这些重大战略调整和方针路线的改进,意味着作为国家战略体系一部分的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广大农村长期以来的发展不足问题,还要解决几十年来高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理失序等严重的外部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追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兼顾农民权益、农业可持续、农村治理的综合发展目标。这种多重挑战,既不可能从中国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经验支撑,也不可能从先行工业化国家中找到现成答案。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探索。

2008年华润集团做出在广西百色市捐建“华润希望小镇”的决定,及时呼应了这一新时代的要求。作为国有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华润的希望小镇不但提供了一个样板,而且还开创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通过慈善事业,企业为国家探索扶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的做法,我们深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更可贵的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实事求是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从实际而非想象的观念出发不断自我调整,主动采取切合当地农村情况的措施,谋求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或许人们很容易将华润集团的这种慈善举动,简单地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然而在参与华润希望小镇的调研和建设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单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理解华润的这种举动太过于简单化。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透过历史的天空,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卷:1938年夏秋之交,香港中环,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不起眼的小商号——联和行。年轻人和年轻的企业,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党和国家的重托,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走向伟大复兴踏上漫漫征程。此后的七十余年里,饱经岁月风霜,历经世事变迁,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昔日的联和行如今已经成长为享誉国内外工商界的巨人——华润集团。

这是华润集团的一部非凡的奋斗史,透过这段历史,党和国家历史变迁的脚步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恰如“华润”两字蕴含的“中华大地,雨露滋润”之深意。七十多年来,华润集团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迎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带着这份厚重的历史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众人大谈企业社会责任的今天,对华润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来都是根植于华润整个发展历程的一贯传统。事实上,华润所承载的是比一般企业社会责任还要厚重的国家使命。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只有撩开华润历史的面纱,我们才能深切领会到华润希望小镇的真正意义,才能理解“感恩”为何在华润有着如此重要的分量。 让我们伸出手,挽住农民兄弟的手,带着我们的理想,带给农民希望,共创幸福的家园!让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