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停车收费面面观

2010年4月1日起,北京城区内13个重点区域的停车费大幅上调。调整后,一类中心区域路内停车场1、路外停车场2 白天小型车临时停放收费标准,将从原来的2.5元/半小时分别调整为5元/半小时、4元/半小时和3元/半小时。对路内停车还将实行累进加价政策,首小时后收费加价50%。此次调整后的停车费用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作为减少城市中心区机动车流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项经济调节手段,停车费的上调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再加上国家以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政策以及国家鼓励消费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许多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近几年来,有些大城市机动车新车牌照发放量每天达到了一千辆以上。这不仅对城市动态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静态交通管理提出了挑战。

交通有动有静,不止不行。一个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应由完善的动态交通系统即行车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即停车系统所组成,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但是,我国大多数城市静态交通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机动车停车位数增长缓慢,停车位严重不足,已经形成了停车位供求非常紧张的局面。“停车难”成为加重城市交通拥堵、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泊易畅行,是城市交通的和谐体现,也是每名出行者的愿望。在诸如城市商业中心等交通高度拥挤的地区,通过对机动车停车需求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出这些区域的机动车数量。这些措施包括定额分配停车位数量、短缺停车位配给标准及停车位使用收费调整等等。其中,通过价格杠杆平衡区域机动车分布形态,引导停车方式由路内向路外、由地上向地下转变,引导出行者更多地选择公交出行方式,停车费率的调整是一种很有效的市场行为。而且,提高停车费作为一项经济调节手段,相对于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更能够让大多数出行者接受。

以北京为例,据交管部门统计,停车费新政策实施半个月以来,城市重点区域车流量下降近三成;CBD早高峰拥堵时间移至9点以后;路内停车数量明显减少,让出了道路空间,从而增强了道路通行能力,车辆行驶比停车费政策调整之前畅通。由此可见,停车费的调整对于改善城市区域交通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刨根问底,停车费到底属于哪种费用?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停车费用政策的制定标准又是什么呢?

停车费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性收费。由于占地停车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一种对资源的占用,而国家土地资源是不可能被无偿使用和低价使用的,因此,停车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且,不同地段的土地价值不尽相同,因此还要在不同的地段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

停车收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制定合理的停车费率。费率是调节市场供需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停车费由资源占用费、管理费和交通调节费等组成,主要是依据供需关系来确定资费标准,一般由城市物价局、交警队、规划局、国土局与房管局通过联合召开停车收费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制定。华润停车场公司商业研究部通过对上海、北京、深圳这三座城市历年停车费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从中总结出了引发停车费率调整的几个关键指标:①机动车数量与泊位数量比值、②机动车保有量增速、③机动车密度3、④公共交通分担率4。我们发现,当一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速≥10%、城市公交分担率≤25%(我国大多数城市≤20%)、高峰小时城市主干道机动车密度接近270辆/公里的饱和容量时,政府和市场将会推动停车费的调整。此外,停车费率的调整同时也要考虑到物价指数和消费能力。

城市

机动车保有量增速

停车泊位供需比

停车费调整前

停车费调整后

停车费

中心城区主干道机动车密度(辆∕公里)

公共交通
分担率

停车费

中心城区主干道机动车密度(辆∕公里)

公共交通
分担率

北京

15%

≈7:1

2元/小时

279

20%

5元/小时

260 ↓

29% ↑

上海

12%

≈7:1

5元/小时

285

21%

15元/小时

265 ↓

30% ↑

深圳

11%

≈8:1

5元/小时

300

24%

15元/小时

275 ↓

35% ↑



数据发布时间:2009年6月,基础数据来源: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

随着停车场公司城市拓展业务的全面进行,在各地方同事们提供的详尽停车场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公司商业研究部对各城市的停车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停车规划、政策、管理等方面来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停车费受到物价部门的控制,现在还不能随空间、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没有发挥价格杠杆对机动车出行的调控作用,即未达到优化交通流及停车活动的目标,造成非法停车和占路停车情况严重。此外,收费管理混乱、费率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优化停车活动的重要因素。占路停车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路内、路外停车收费的差价不合理,路内停车收费低于路外停车收费。虽然从表面上看,路内停车所需的可见成本是很低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路内停车却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十分严重,尤其是对居民生活及出行的隐性影响重大深远,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成本,其代价是很高的。因此,应在路内停车收费的结构中尤其是长期性的路内停车收费结构中加入间接成本或者交通拥挤成本,制定合理的路内、路外停车差价。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实行分区收费、分路段收费、分时段收费和分车型收费将是停车收费的调整方向。通过对费率结构的梳理,提高路内停车的收费价格,加强路内停车的收费管理,期望能用价格杠杆来引导车辆尽量选择路外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停放,从而加快路内停车位周转,提高利用效率。并且,路内停车场也将结束统一收费,按照地段的繁华程度和停车周转率将路内停车场划分为一、二、三类地区分路段收费,白天收费标准以小时计,夜间则按次收取。路内停车场一类地区24小时实行最高限价。

综上所述,以经济作为杠杆,提高停车收费,对于调节城市的交通结构和出行结构是一项很好并且便于实施的措施。参照香港等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的进程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大中型城市将迎来停车费大幅调增的高峰时期。(以下是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停车费率,数据来自凤凰网)
国外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停车费价格一览(单位:元/小时)

纽约

伦敦

巴黎

东京

悉尼

曼哈顿

160

50

36

50

100

20


国内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停车费价格一览(单位:元/小时)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州

重庆

香港

台湾

15

15

6

8

3

35

2



“小生意,大事业”,停车场公司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拓进取,着眼未来,迅速抢占宝贵的静态交通资源,尽快拓展城市并且落实项目,早日把公司做大、做强。“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好。”这是华润停车场全体团队的共同目标。

1、路内停车场:指占用城市道路两边指定的地段停放机动车,以作为公众临时性停放车辆的场地。

2、路外停车场:指不占用道路的独立置于室内或室外供车辆停放的专用停车场地。

3、机动车密度:指城区主干道上在高峰小时状态下平均每公里行驶的机动车数量,国际通用饱和容量标准为270辆/公里。

4、公共交通分担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与总出行量的比例。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