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延安,是我一直以来曾想“朝圣”的夙愿,前段日子,中组部组织的培训班圆了我多年的梦,把延安从拥有100多处革命遗址的红色地理概念升级为撼人心扉的精神家园,从灵魂深处让我接受了延安精神的神圣洗礼。

在培训班学习的60多个日日夜夜,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更加深刻了,理论知识更加丰富了,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意识更强了,管理能力和水平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课堂学习中,从同学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收获,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在延安的六天里,教授们的讲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凤凰山、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王家坪的现场学习,让我受益良多。

一次神圣的精神洗礼


战争年代,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里,由弱变强,转败为胜,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一代领袖所表现出来的理想、精神和作风,是我们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武器。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民心者得天下,党在延安时期特别注重党群关系,响亮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通过减租减息、精兵减政、开荒种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人权财权等措施,深得百姓拥护。这是党当时能在延安立足的基础,也是党在1947-1948年平安转战陕北的基础。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为减轻农民负担,党领导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支持了敌后的艰苦抗战,使人们丰衣足食。

延安精神是廉洁从政、艰苦朴素的精神。当时,最高领导人的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布衣草履,粗茶淡饭,亲自开荒,深入基层。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经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整风之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延安精神是民主精神。边区政权采用“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农民,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保障各阶层、各阶级人民的各种权利,与党外人士真诚合作。在选举过程中,通过简单巧妙的安排,让选举人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意见。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骆驼精神、学习精神、以身作则精神、公仆精神、团结精神等等,都是延安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延安精神的当代契合

延安精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下亦能找到其契合点。如今,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重要关口”,国内矛盾重重,群体事件不断发生,非主流媒体突起,人们对主流的声音不是质疑就是嘲讽,司法腐败,公务员占比不断提高,公共品需求不断增长而供给短缺低效,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对外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围堵,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受到挑战,国际环境趋于恶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延安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为国有企业的经理人,提高领导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中不妨多思索,遇到问题多问几个“如何”。

如何对待股东?我们是国有企业,最大股东是国家,是全体人民,国家和人民信任我们,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平台,我们要珍惜这份信任,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提高企业精益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给股东更好的回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与国外企业抗衡,并借此壮大国家的实力,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对待员工?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产,员工强则企业强。我们要努力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水平,给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工作环境,要倾听员工的心声,要深入一线,要尊重下属,“对经理人要严,对员工要善”,要创造一个“简单、坦城、阳光”的组织氛围,并努力提高员工的收入,让员工体面地生活。

如何对待社会?国有企业应该尽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给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要有“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

如何对待我们自己?我们肩负的责任要求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企业尽责,要有奉献精神,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廉洁自律、诚实守信,不能以权谋私、欺上瞒下;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能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要胸怀宽广、善待下属,不能小鸡肚肠、高高在上;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身修养,不能满足现状、得过且过;要以身作则,不能光说不练;要迎难而上,不能遇难而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不能个人英雄主义。

延安之行结束了,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却依然萦绕在我的脑际。延安精神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灵魂得到洗礼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长期学习、反思和弘扬。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