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今,银行业竞争已趋白热化,“银行多过米店”几成今天银行业的真实写照。基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中国银行业目前仍处较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状态。林林总总的所谓银行产品,实际上大同小异,忽悠的是不懂银行业务的老百姓。事实上,银行之间拼的仍是规模和网点。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几百家中小银行与国有四大行很难竞争。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早些年不断有人呼吁要学习西方金融创新,发展中国银行业。随着近年来几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又视金融创新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讳莫如深,实际上大可不必。金融创新虽然不可能成为银行业发展的灵丹妙药,但华尔街式的金融创新经验恰恰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反面启示。

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其真正原因是世界性的实体经济与金融投向的结构性失衡。本质上是虚拟金融层面和实体经济层面的关系存在矛盾和障碍,导致金融层面对经济增长信心不足,转而寻找收益和风险更大的虚拟组合衍生产品,以钱炒钱,脱离了以实体经济支撑自我循环的金融业。在资金链和风险链断裂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虚幻的金融大厦轰然倒塌。

同样,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亚洲各国忽视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在实体经济结构失调的情况下,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表现为过度信贷和信贷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领域投入的信贷资金远远低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生产领域,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和虚假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实体的虚弱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金融风险持续积累,实体经济贫血,经国际金融游资触动,引发经济危机。

事实证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距离越远,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越大,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产融脱节。让产业发展与金融真正结合,确保金融服务于产业,是防范和根治金融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中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国务院金融工作会强调,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必须做好“五个坚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金融企业要做好五个坚持,就必须紧密联系实体产业,切实走产融协同之路。只有在金融业全面推广、深入发展产融协同,才能实现金融资源按市场和实体经济需求合理配置,才能根据产业需求实现真创新而不是规避监管的假创新,才能建立以支持产业发展为基础的金融调控体系,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才能促进海内外经济实体的真实合作,实现自主渐进和安全共赢。

产融协同可以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其抵抗金融业行业周期风险的能力。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中信集团、工商银行以及中银集团都初步形成了金融控股的形式。但是,由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相对滞后、产业资本优先成熟,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产融结合的发动者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产业资本。并且,中国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所以目前中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多为产业集团向金融业投资,即产业投资金融。

华润集团“从产业到金融”的战略选择,主要是基于两点考量,即服务内部和多元拓展。服务内部的金融业务在发展中要与产业发展紧密合作,以服务内部为本,整合资源,开展业务;第二步则是立足金融、多元拓展,以金融的态度做金融,服从金融行业的规律。其思路正是产融协同的典范,有望为金融资源真正支持实体经济积累成功的经验,探索商业银行的特色发展之路。

华润集团在实体产业深耕多年,在零售、医药、燃气、电力等领域均卓有建树。成功的多元化产业经营是华润集团的核心优势之一,多元化产业吸引并积累了大量的多元化客户资源,为华润银行的产融协同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平台。华润银行将通过与华润其他产业板块的互动机制,培养行业金融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比如,作为公司业务延伸和深化的投行业务,可以在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时,为其提供其他融资方案;也可以为企业IPO或者并购重组提供财务管理,并在IPO成功后,继续为企业提供募集资金管理,银行由此增加了负债业务来源,传统业务发展也有了资金依托。

由关注规模增长的银行业传统经营思路转向关注组织能力的塑造,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锻造行业金融能力,实现产融协同、产融相长,这或许是中小银行实现特色发展的最好途径,亦或许是中国银行业健康成长的趋势。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