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浩在潮惠项目当总指挥时,是他来华润的第二年。有一次向我感慨道:“华润真厉害,人一进来就变了个样。”我是做人力资源的,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也让我一直在思考,这种“引力”从何而来?

2011年8月,恰逢华润新能源成立一周年,同事们对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感触颇多,纷纷撰文以言志。浏览一篇篇心得感悟,我眼前如过电影般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我与新能源共同成长》一文中,马震讲述了他2009年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件事。那时公司刚进入辽宁,一切都还在初创阶段,设备简陋,全公司只有一辆车,当时一直以为是领导专车。出乎意料的是,员工去现场工作时,林总经常把这仅有的一辆车派给他们,而他自己却打车出行。这一点,曾打动过无数合作方。我敢自豪地说,在我们的竞争对手中,没有一位老总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传递的理念就是,华润人想真正做点事。

阜新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10个自然村、临时与永久征占地28公顷。为确保公司与村民的合法利益,土地征占形式、数量均需现场认定。从2011年2月底开始,每天早晨,张鹏、朱宏岩、李树广、姚志伟、李云辉等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兵分两路,开始现场量地。初春的东北白天温度也在零下,刺骨的寒风挟裹着从内蒙古吹过来的细沙,硬生生打在他们的脸上、手上,钻到脖子里、鞋里。丈量用的米绳是由尼龙包裹着钢丝制成的,上百次的卷起和拉直,再加上寒冷,细细的钢丝断成了一段一段的,一不小心就扎到手,换了几十双手套,双手依然伤痕累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及各方的合法利益,每一分土地我们的员工都要用双脚丈量两遍,以消除当地村民的顾虑。用他们的话说,“每天十公里,锻炼我身体。”晚上更需将数据汇总,输入电脑,打印成账,及时交与村民、政府签字确认。做完所有的工作,抬头一看时间,早已过了11点。就这样日复一日,用了3个月的时间,大家将风机用地、道路临时用地和永久用地、架线的临时占地、耕地、林地、荒地等丈量得一清二楚。以至于镇政府对各村地界不清楚时都来询问我们的员工。

这时我想起了《永不言弃的猎风者》,刘春刚笔下的“猎风者”——风资源团队,始终猎寻风的踪迹,不言弃、不放弃。蔡创彬、刘志强、王铁强在对潮惠项目进行选址时,曾因地形异常复杂难走,雇来带路的农民大叔嫌太累连钱都不要就走掉了。而我们的风资源团队顶着炎炎烈日,背着半箱矿泉水和一堆仪器,徒步在方圆40平方公里的荒山野岭中,早出晚归干了2个月,共完成了207台风机机位的微观选址,每人徒步走过的山路超过200公里。准确选址,保证了项目质量。如今潮惠项目已投产发电,年发电小时数在2000以上,是非常好的项目。2010年,又有两名硕士研究生加入风资源团队,开始了猎风行动,他们都是永不言弃的猎风者。•

放下稿件,我终于明白了一直思考的“引力”来自何处,那不就是多年来我们浸淫其中的华润文化吗?华润人相信“业绩不向辛苦妥协,价值观不向业绩妥协”,对于工作,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套用一句广告词,Just do it.先进来的人先做,后进来的人跟着做;先进来的怎么做,后进来的也就学着怎么做。

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文化。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