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当《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曲调响起,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涌上心头,让我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勤劳本分,不善言谈。尤其是父亲,更是老实木讷。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更多地体现在“身教”上。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父母养育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非常不容易。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一个人一针一线亲手缝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过年时总能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衣服。

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是父母仍然竭尽全力供我们上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母亲为给我们交学费去邻居家借钱,艰难的样子。每天,放学后总能马上吃到母亲早已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我们就更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平时除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之外,我们也从没有因为干农活而耽误学习。上中专的几年,父母更是节衣缩食,总是尽量让我们把一学期的钱带够,生怕我们在外受委屈。有一次回家听邻居讲,父母平时连豆腐豆芽都舍不得吃。

在南京上学期间,最让我难忘的是收到父亲给我写的一封信。由于之前母亲听一个亲戚说我在学校比较节省,于是立刻到乡里邮局汇了二百块钱,并让父亲写了一封信,叮嘱我一定要注意身体,吃饭要注意营养等等。这是我第一次收到父亲写给我的信。父亲大概几十年都没写过字了,字体笨拙,语句也不太通顺,但是,我总能透过信纸文字,在朦胧的泪光中,依稀看见父亲佝偻蹒跚的背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数着为我上学积攒的一张张零钱。

毕业后,父母又为我们的婚事、孩子操心。每当我们说“我们都自立了,您就别操心了”,母亲总说:“等你有孩子你就能体会父母的心了,实在是不由人啊。”

多年来,父母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现在还是如此,剩饭剩菜舍不得丢,无论我们做儿女的怎么说都没有用。但是,毕竟年岁不饶人,他们的身体确实大不如前了,各种老年疾病也纷至沓来。但就是这样,每次回家他们仍是忙个不停,让我们既感动又惭愧。古人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其实我们现在能做的也仅仅是尽量多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他们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就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心愿!

现在每次打电话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工作忙,就不要回来了,好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我们身体好着呢。哎,说来惭愧,天知道我究竟忙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我的父母不觉已到古稀之年了。我常常想父母是怎样一天天变老的?母亲的满头黑发是怎样一天天变白的?父亲的脊背是怎样弯成现在的弓形的?自从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生病时,自己的担心焦虑、寝食难安,让我明白了父母就是在积年累月的体力劳动、为孩子永不停歇的操心中一天天变老的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现在女儿已经四岁多了,每当我教她读《弟子规》,她稚嫩的童音响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我总是想起生我养我教我育我的年迈的父母……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