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009年底,在集团法律部廖绮云首席律师的信任和鼓励下,我来到集团法律部从事知识产权等法律事务工作。为尽快熟悉工作,当时做了三件事,一是整理档案,二是开展了集团的知识产权摸底调查,三是恶补华润历史。

对于档案,当时各种知识产权资料历经多个时期,没有特别的分类整理,原件与复印件掺杂。于是我利用最初熟悉情况的时间段,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整理档案,使我对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脉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集团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早,早年作为代理公司,替国内不少知名企业在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注册了很多商标,包括“青岛”啤酒等的香港商标都在集团名下。这些就是所谓的“口岸商标”。随着华润集团的实业化,其自身的商标在上世纪90年代才初步得到重视,在香港和大陆申请了一系列的“华润”商标。由于当时国内法律环境限制,商品商标必须以使用为前提才能申请,因此集团在商品商标上注册较少。90年代末,商标申请放宽,“华润”的商品商标被大量抢注,尤其在江苏出现了“江苏华润集团公司”,名下申请了30余件“华润”商标,这对集团的形象和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各级领导的努力下,该公司变更了名称并将“华润”商标转让给了我们集团。同时面对国内出现的各种“华润”企业,集团与国家工商总局几经协调,于2001年专门发文,要求各地不得注册与华润集团无关的“华润”字号企业。可以说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开始就是从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吃一堑,长一智,事实上大部分知名企业都有这么一个成长过程。

第二件事是知识产权调查。通过集团的知识产权调查,我们可以对集团的知识产权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也仅仅是大致的,因为下属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时间紧,可能没有特别的日常管理,上报的数据不够准确。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了一个基础。据我们统计,截至2009年底,集团共有4287件商标,其中国外565件;而获得注册的是国内2844件,国外388件;申请专利395件,注册专利346件;登记著作权27件,共登记域名446个。到今天,这些数据已经进一步增加,集团仅驰名商标就有10多个,调查准确性也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有遗漏。下一步我们将努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分析各种数据,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完善和补充基础工作,先做好基本的权利维护和布局,尤其是避免核心知识产权的疏漏。

第三件事是熟悉华润历史。一个公司里最熟悉公司历史和荣誉的一般是两类人,一类是公司的文化宣传者,一类就是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者。由于法律工作的特性,后者掌握的信息需要更加准确和翔实。企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字号、商标等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它是企业商誉的凝结,价值的体现,亦是企业广告宣传的载体。熟悉历史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在商标异议、异议复审等案件中使用。一般比较知名的商标,均会遭到有意无意的抢注,如涉嫌仿冒华润的就有“华润诚”、“华润雅家”、“华三润茶”、“锦华润”、“华润双驰”等。为了清除这些商标,我们必须提出证据说明,我们使用“华润”在先,包括作为字号的使用情况,作为商标的使用情况,这些都需要明确包含时间、使用形式等客观证据。只有先熟悉企业发展历程,才能找到相应的材料,争取获胜的可能。

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不外乎首先熟悉情况,通过浏览档案、学习历史和调查现状掌握整体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紧急、难易程度等排序予以逐步解决。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管得好,公司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一些核心的商标、专利能够得以保护完好,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无人管理,必然会出现疏漏,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华润集团的“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