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藏高原,神奇的地方,没有想过要来,然而,接到通知,还是满怀希望地来了。中国盐湖城——青海格尔木,远在祖国的大西北,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却只有27万人口。

2012年5月20日到格尔木,从飞机上望下去,连绵千里的昆仑雪山,一望无际的柴达木盆地,沙漠戈壁,星星点点的盐湖,视线之内,拳头那么大的绿洲,那就是格尔木。

到了格尔木,才知道夏天晚上也是要盖被子的——昼夜温差大;才知道桌子上的沙尘是天天抹都抹不干净的——风沙大;才知道灭蚊是用飞机打药的——各单位还要分担灭蚊费;才知道冬天是寸草不生,没有一片绿叶的;才知道望山是要跑死马的——格尔木周围400公里没有一个城市。

到了格尔木,才尝到夹生面、夹生饭的味道。这里气压低,平均气压724.7毫巴,只有标准大气压的70%;才知道夜不能寐的滋味,这里空气含氧量为平原地区的74.1%,由于含氧量不足,睡眠不深,空气干燥,流鼻血成了第一课,事实证明,减肥效果还不错的。

到了格尔木,才知道公司大不同。100来人的公司,来自全国15个省市以上的员工,有汉、藏、蒙、回、土、满、苗7个民族。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各异,说什么地方话的都有,知识和技能普遍较低——高的都往沿海、内地打工去了。怎么来把“团队建设”、“精益管理”、“无边界”等管理理念导入这个公司,快速走上发展轨道,不是想像中那样简单。

开始接触格尔木燃气人,他们历经国企、民企、外资管理模式,能接受华润燃气吗?心里真有些忐忑。事实上,格尔木燃气人具有很典型的西北汉子粗犷、豪爽的作风,这是接触的初步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沟通的深入,不足之处亦暴露无遗:文化、技能水平偏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和交流,很多工作都停留在传统水平上,很多人以前从没听说过华润燃气。

把华润燃气外派人员看成传道士倒是很贴切,我们除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外,还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大家了解华润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短短几个月时间,格尔木华润燃气VI形象焕然一新。在对外接触、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我们努力让政府、让客户、让公众知晓华润,认可华润。我们也是华润的学习者,常常让大家去看华润的网站、华润成员企业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让大家从“简单、坦诚、阳光”开始,接受华润的文化。可喜的是,格尔木燃气人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要求更高,华润燃气让大家看到了新的希望,走进了新的职业生涯,用了半年时间,员工们基本都融入华润了。

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容易,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难。我们热心地带来了华润燃气的先进管理和理念,但很多同事刚开始还是觉得以前的操作简单、习惯。如何让大家愉快地接受新生事物,成为我们最迫切的课题。从管理层到员工,不理解的要说服他们到理解为止,不合理的部门、流程和岗位配置,按照华润燃气组织架构进行梳理。这个工作,用了3个月的时间,从不习惯到慢慢习惯,大家感受到了新模式带来的有效、便捷。

改变,要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服务上。当困难到来的时候,“与您携手、改变生活”让客户真切感受到了华润的魅力。2012年10月15日下午5时,格尔木8级沙尘暴,黄沙飞满天,然后开始下雪,气温从13℃突降到-3℃。当天是格尔木供热采暖期开炉日,沙尘暴后还有30多个单位没有通气,由于气温突降,我们的同事来不及回家加件衣服,来不及吃口热饭热面,考虑到下雪后气温降低,晚上更需要锅炉采暖,全部员工踏着沙尘暴后的黄沙落叶,顶着雪花,冒着严寒,一家一家通下去。连各单位的司炉工都非常感动,都说华润到这儿来了之后服务提高了。直到晚上11点多,所有通气单位通气完毕。

2012年12月,格尔木长江源安置小区200多户藏族用户通气,居民全是从唐古拉山草原迁下来的牧民,不会普通话,不会认汉字。公司制作了汉藏安全用气宣传图文,专门组织上门通气队伍,请消防队、唐镇领导、汉藏翻译人员,一家一家地教,手把手地教。如今,他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安全用气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去了,他们都热情地迎出来。

正如格尔木公司一位同事所说,“我不是诗人,不会用漂亮的诗句歌颂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会用动听的音乐歌唱我的岗位;但,我可以是一名优秀的华润员工,用我勤劳的双手和热忱的心灵,用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家万户。”

在格尔木,当华润置地、万家、怡宝等都还没有进驻的时候,华润燃气的同事们,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率先扛起推广、宣传华润的大旗。这里辐射甘(肃)、新(疆)、西(藏),辽阔的西北大地,美丽的青藏高原,富饶的柴达木,一颗华润燃气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华润的阳光雨露,必将滋润这片干涸的土地,华润梦,必将在这里实现。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