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对货币的使用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货币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商周 包金铜贝.png        
>商周 包金铜贝        


早在商朝以前,中国就有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的记载。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字,譬如“赃”、“贡”、“费”等。

 

货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贝”由装饰品到交换媒介的演变过程。中国使用贝币始于夏朝,盛行于商周时期,但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都可以充当钱币的作用,能够胜任这一使命的,是一种叫黄宝螺的贝类。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与发达,天然贝壳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这便是我国古代货币的第一次重大演变。而随着人工货币的普及,自然货币便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


 

从商朝仿制海贝出现铜贝开始,直到战国后期,货币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由于战国及战国以前诸侯遍布,加之各诸侯国并没有认识到铸币权的重要性,导致各诸侯国乃至诸侯国内各地区都自行铸币,货币的标准、形状、价值等自然多种多样。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统治者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逐步开始统一本国货币,到战国后期,我国的货币出现了以诸侯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主要可分为:铲币、刀币、环钱、楚币。

 

秦统一中国后,带来了货币的变革,始皇帝于公元前210年颁布法规,明确“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由此开始,中华大地结束了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多样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货币形制的统一由此开始。秦半两钱确定了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在刘邦建汉后,一开始还允许民间私自铸造钱币,后期,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铸币牟利,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使得各地富商豪门操纵铸币权,富可敌国,给汉朝埋下莫大隐患。

 

幸而汉武帝看到了这个问题,公元前113年,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成立专门的铸币部门进行管控,并下令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由此国家铸币逐渐取代民间铸币。于是五铢钱成了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由此,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铸币权收归中央,对中国后来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标记重量到通宝、元宝

 

在经历了三次演变后,我国古代的货币已经非常规范了,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金属货币磨损后币值不足。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但流通时间长,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除了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此举一改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均以“通宝、元宝”相称,由此确定币值。如此一来,即便货币磨损,也不影响其价值,大大方便了市场交换。自此之后,我国古代铜钱再不用重量相称,都以通宝、元宝相称,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由金属货币到纸币交子

 

众所周知,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几乎达到顶峰,而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货币流通额增加。史料记载,北宋太宗时期,年铸币八十万贯。古代一千枚铜钱为一贯,重约四公斤。八十万贯,相当于三百二十万公斤铜。这对铜料资源造成了极大地压力,乃至政府为弥补铜料不足,改用铁铸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因为其自身的笨重,不便携带的不足,所以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不但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纸币,更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一直到今天,纸币仍然是货币的主要形式。

 

从手工铸币到机制纸币

 

明清时期出现了钱钞并行的模式,由于纸币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数次崩溃,致使纸钞逐渐退出了流通,白银和银票逐渐成为政府流通的主流。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十铜元。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要演变。此后“元”成为新的货币单位,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中国货币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交子

 

 

2022年是宋代交子诞生的998周年。作为金融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交子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发行的纸币要早六七百年。交子深刻影响了全球金融创新,也映照出那个繁盛的时代。

 

交子的由来


 

北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金属货币,通行值低、量重的铁钱,使用极为不便。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当时的地理交通闭塞,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再加上,当时川蜀地区的经济快速恢复,朝廷鼓励百姓垦荒和耕种荒废的土地,铁制农具等用铁量大增,一时增大供应量较为困难,成了铸造铁钱的原料瓶颈,使钱荒愈演愈烈。

 

于是,一些商户推出代存铁钱业务。人们只要拿着商户所开票据——交子,即能在各地分号取钱,相当于现在的支票,还不是纸币。

 

存款人把现金(金属货币)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桑树叶做的纸质券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桑树叶纸)就是“交子”。“交子”是四川土话,就是票证、票券的意思,字面上有交合之意,也就是“合券取钱”。

 

北宋交子的印版.png        
>北宋交子的印版


 

交子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伪造、滥印等一系列问题。至1024年,北宋政府宣布接手交子的发行和管理,“官交子”诞生,成为一种地区性的法定货币。

 

“官交子”共分十贯、五贯、一贯、五百文等几种,券面印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故事,如诸葛孔明羽扇指挥三军、孟子见梁惠王、尧舜垂衣治天下等,图案精美。此外,为了安全防伪,北宋政府用红、蓝、黑等色印刷“交子”,套印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模仿,并使用官方印章。

 

由于商号恪守信用,存款人可随时兑现,加上商号所印“交子”的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后来,为避免金属货币搬运的麻烦,商人之间在进行大额交易时,干脆直接用可随时兑现的“交子”来支付货款。这样,“交子”逐渐具备了货币的特征。

 

交子为何诞生于四川

 

 

造纸必备步骤 打浆.png        
>造纸必备步骤 打浆


交子最早诞生于成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造纸技术在四川发展至当时的巅峰状态。二是安史之乱后很多富人逃亡至巴蜀地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使更便捷的交易工具出现。三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多种原因,蜀地盗匪横行,携带大量钱财极不安全。经济、技术、地理环境等综合作用使交子出现后很快便得到推广,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形式。

 

公元1287年,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繁华让他惊呆了:“都会大城”“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所以,交子诞生于成都也不足为奇。

 

交子的消亡

 

 

交子的消亡.jpg        
>交子的消亡


“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实它仅仅出现了不到100年就消亡了。

 

宋朝初期,国家对交子的规定用量、发行都是谨慎小心的。南宋中后期,政府实施“称提之术”,将贵金属、铜钱、告牒以及有价值的实物与纸币价值挂钩,推动超发纸币回收,缓和纸币大面积贬值的压力。

 

《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道:“所有纸币的发行都是在严格的审查和授权下进行的,而且在每一张纸币上,都需要主管官员签名盖章,在每一张纸币上都留下了皇帝的印章。于是,纸币也就拥有了皇帝授予的权威。任何因疏忽而未在纸币盖章的人,将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在当时,官方规定,交子为每2年要发行一界。当该界纸币交子的流通使用达2年时,旧币就可以用来换取下一界新币。最重要的是每界交子的发行限额有规定,总额度为1256340缗,一缗即1000文钱,即一界交子所代表金额总共为12.5634 亿文钱。

 

到了宋哲宗时代,为筹措和西夏战争的军费,北宋政府仍时常临时印制数十万,乃至数百万贯交子。到了宋徽宗时期,交子的发行已经不受控制,此时交子的作用已经偏向收刮民间财富。在大观元年(1107年),每一界交子的发行量,已相当于宋仁宗时代的二十余倍,交子的市场价,也随之跌到了只剩面值的四分之一。随着通货膨胀、币值大跌、政府威信扫地,交子已经形同废纸,最后不得不废止。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