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热爱,奔赴下一程山海

pic01.png

2019年7月初我加入华润置地,《华润》“产业发展史”系列帮助我快速了解了华润的前世今生,快速融入组织。从此,我成为《华润》的忠实读者,后来又渐渐增加了一重“作者”的身份。


我在《华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城市蝶变》,记录了华润置地以“场馆建设+片区开发+产业引入”模式,代建西安三中心(即奥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及相关公共配套设施,撬动城市发展的故事。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到深圳湾万象影城看电影,排队等待时,她随手翻阅起放在售货台前的《华润》杂志,刚好看到这篇文章。虽然只是短短一瞥,但她说:“华润做的事和办的杂志,都不一般。”收到这样的评价,我感觉与有荣焉。


在《华润》,我总能读到令人或茅塞顿开、或耳目一新、或会心一笑的文章,杂志所体现的商业视角、深度思考、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很有启发,激励着我在忙忙碌碌中,努力保持勤学、慎思、笃行的品质,无论眼前有多少“一地鸡毛”,不舍“诗与远方”的追求。同时,也警醒着我,每一次下笔都要深思熟虑,因为《华润》是一部企业编年史、一扇形象展示窗,我写下的每一个字,要对事实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前不久,我参加了《华润》杂志创刊30周年年会。在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瞬,而《华润》和华润人将这份事业默默坚持了三十年——目之所及,还有更远的未来,这种专注和执着,像磁铁一样,让人心向往之,我非常荣幸能继续为这份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微小的一份力量。


pic44.png

在《华润》杂志的三十年里,绝大部分时间我只是一位看客。2017年11月,我第一篇投稿被刊发,喜悦心情无法言表,我和杂志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在那之后一年半时间,我只字未投。期间正经历父亲离世和工作调动,偶尔为了纾解心绪写下的文字充满悲伤和迷茫。在那段艰难的岁月,笔下的文字穿梭在时光胶囊中与我对话,在时间的沉淀和疗愈下,我振奋精神,全身心投入新工作。之后,便有了第二篇投稿《我和售电营销培训班的一年》发表。开心之余,我深深感受到《华润》杂志带给我的肯定和一种诉说不清的力量。


文字激发我深入思考,杂志的鼓励推动我步履不停。《我和我的合伙人》是我对部门团队最真挚的感谢和表白;《我眼中的华润青年》来源于组织90后“润启航”培训班过程中的鼓舞和感动;《论培训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写在2021新员工训练营毕营之际》记录了个人工作中的思考和感悟;《关于食物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我爱饭堂》是吃货人生的随笔小感;《写在入职华润15年》则回顾总结了在华润一路成长的点点滴滴……


对我来说,给杂志投稿像一种对话,和自己对话、和杂志对话、和华润对话。文字赋予我心灵一双翅膀,让我有翱翔天空的力量,杂志给了我一隅净土,让我有安静沉思的港湾,当我满载文字驶入港湾,我知道会在那里创造一个小小的灯塔,点亮一道能够帮助他人的微光。


无比庆幸,这么多年文字始终如影随形。文字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精神世界的宝藏之门,那里有更敏捷的思维、更流畅的表达,和更能感受生命的能力。而《华润》杂志就像钥匙上的一颗宝石,闪耀着璀璨的光,引导我持续向上向善,挖掘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


保持热爱,和《华润》杂志一起,共同奔赴,下一场山海。


pic03.png

2017年11月28日上午,我来到华润的南沙电厂实习。人资部领导拿给我一沓《华润》杂志,他说:“你是学中文的,可以试着写写。”那几期杂志的封面都是淡黄色调,排列开来,像是一面面旗。


我随手翻开一页,有一张白发老人的照片:绿茵小巷中,阳光散落在斑驳的红墙上,老人摇着蒲扇,眯眼望着天空。照片下注,这是华润纺织在青岛的一位退休职工。青岛,刚好是我来时的方向。


那天上午,受某种冥冥之中的启示,我写下了第一篇向华润杂志投稿的文章,《收到华润offer以后的日子》,文章最后一句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离去,不断到来的旅途,后者也是前者最好的慰藉。”


编辑老师觉得好,建议发表在官网的“一线传声”,却和《华润》杂志失之交臂。这篇文章带给我职业生涯一个梦幻般的开局,也给了我不断去写的勇气,慢慢庆幸笔在手中,可以一字一字地成就自己。


后来借调到集团办公室工作学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于是,我接连向《华润》杂志投稿了几篇文章,有些文字得到认可,我也有幸成为了这支优秀团队的一员。


时间与文字一边老去,一边盛开。《华润》杂志于我而言,是一段过往的记忆,是一面身前的旗。

LIN5463_副本.png


pic33.png

初识《华润》杂志,是在刚刚入职的时候。不厚的书,却包罗万象。有集团领导高瞻远瞩的战略洞见,也有各位专业大佬的深邃思考,有一线传声描述业务一线员工的苦中作乐,也有小清新的灵光乍显。正是通过杂志,让我这个愣头青的新员工迅速融入了华润这个集体,熟悉了6S、5C、TOP这些原本陌生的名词。


2014年,入职满3年我,惴惴不安的给杂志投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未觉悠悠深南道,一去万里已三年。从美国回来的初心,到华润后三年的历练,一点点流诸笔端。也许是新员工的一点感悟颇有新意,侥幸在杂志上刊登,犹然还记得当时拿到样书的激动。


2017年,接近而立的我,忽然想写篇文章纪念三十年留下最深印记的三个城市。将“沧桑城郭留忠骨,风月江山付醉吟”的长沙,“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的哈尔滨,以及“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的深圳,共同写成了一篇《三城记》。


再后来,就逐步养成了每年给杂志投一篇稿子的习惯。有对大明王朝中旧制度局限的思考,有对“沉默的真相”中,以身为炬,长夜终明的白宇精神的敬佩,有对流浪地球中浩瀚星空的向往,也有对香港市井万象生活的眷念。些许感悟,有赖于编辑的不吝赏鉴,都能化作墨字在杂志上发表。


如今,已经是杂志的老朋友了,还愿意以当年投稿的结语作为对杂志的祝福:


笔间谈笑,无畏严寒;漫卷芳华,润物无声。


pic05.png

我与《华润》杂志结缘是在2008年。那年初我毕业加入公司,远在沈阳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华润》杂志,印象中那一年的主题是华润70年。当时读来就很是有感触,一本企业的内刊,看到领导的讲话并不稀奇,但一本既可以见到公司领导管理思考,又可以看到一线同事情感表达,既有企业管理的严肃文章,也有润苑小文的风花雪月,却是让我耳目一新。平时喜欢动动笔的我,梦想着有一天能有所参与。之后我从沈阳调入香港,在2011年的时候终于梦想成真,有机会把在置地所做的有关股权优化项目的一些感悟编成小文忐忑地发给编辑部的老师。文章付梓,接到编辑部发来的感谢信时,真是由衷地高兴与欣慰,还用200元稿费买了块蛋糕以示庆祝。之后,我也在法律部进行了法律杂志编辑的尝试,也得到《华润》杂志编辑部老师们的指导帮助,实现了我自己编杂志的一个小梦想。

LIN5463.1.jpg

之后,我陆续写了几篇小文,都是有关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承蒙编辑老师不嫌弃得以采纳。这是受初识香港和又见香港的启发,是承罗湖万象城冰场绽放的体会,是从当列车驶来你会否扳动拉杆的思考,从身边这些人那些事中发现其中的细节,玩味其中的美好。最近几年,身边的同事朋友们都只知道,我着迷上了咖啡,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去学习考试。咖啡,初尝苦涩,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饮料之后,你就能感受到里面极其丰富的味道。经过烘烤的咖啡豆中包含超过一千种挥发性化合物,有八百多种风味物质,通过美拉德反应,我们细细品味就能发现里面的花香、果香、焦香与甜感,而苦涩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这可能就是启发我会潜意识发现生活中美好细节的原因吧。希望下次,你去咖啡馆,当服务生都会问你,要大杯还是超大杯时,我们联想到的不是命运的大杯(悲),而是生活中如咖啡风味般细节的欢喜与美好。

LIN5463.2.png

在这个大变局、大发展、大格局的时代中,可能更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身边的美好。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提到:美,往往不在物体之中,而在物与物所创造的阴翳波纹和明暗之中。再比如,我最近读马家辉的小说《龙头凤尾》,因为他是香港湾仔人,在小说里面写了许许多多湾仔小街小铺、庙宇公园,原来在我生活了十几年的湾仔,走过的很多地方,背后都有着非常多的有趣的历史与故事,承载了很多故人的命运与悲喜。


一肉一菜,一粥一茶,一人一笑,烧烤熏染着的是乡情,茶饭蒸腾着的是亲情,香港味道传递的则是人间真情。


有情的你,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篇。


pic06.png

前几天,收到买来收藏的最后一期《孤独星球》,几乎同时,最新一期《华润》杂志上线,正好应了终刊号封面标题——聚散终有时。从纸读时代走到数读时代,多少曾经的辉煌悄然落幕消退,《华润》杂志却历久弥坚,常做常新。


11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华润》杂志创刊30周年年会,在编辑部带领下回顾了这本杂志经历的几次转型,聆听“老编辑”们讲述和它的故事,一天下来,心中奔涌出无数次的“了不起”,脑海里飘过的都是“点赞”弹幕,还有一点点“嘿,我也这么想”的小窃喜。


我是坚定的杂志爱好者。小县城长大,识字阅读后,除了教科书,家里和学校阅览室几本有限的杂志每期翻烂,几本杂志好歹让贫乏的阅读添了几点色彩。同时,我也是坚定的纸质杂志爱好者。大学专业和杂志报纸脱不了关系,养成了喜欢某期就买下收藏的习惯,除了搬家时后悔不迭,偶尔翻看还是觉得值。前面说的小窃喜,是因为对于新媒体时代纸质杂志如何自处的问题,在年会上听到了答案: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精致、优质、具有深度的内容才是永久的竞争力,纸质出版物永远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完全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大效能。


如果说杂志是我的启蒙读物,那么《华润》就是我对这家拥有八十多年光辉历史的红色央企的启蒙读物。翻阅过刊,前辈们的智慧闪光、扣人心弦的商业故事、才华横溢的笔触,跃然纸上,这一切都统合成华润式的“文化范儿”。机缘巧合,在那些厉害的作者战斗过的阵地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何其幸哉。


本次杂志年会的主题是“予时间以意义”,我想,对一本已经办了三十年的杂志来说,它走过的时间就是最大的意义。向《华润》杂志致敬,向编辑部致敬!纸中岁月长,与诸君共勉。

LIN5463.1.png


pic22.png

我们单位是2007年加入华润的,我对华润的第一印象就是《华润》,当时党委书记将一本崭新的《华润》交给我,我顿时被这本设计精良,装帧精美的现代企业杂志所吸引,回到家中,我认真研究了这本杂志,找出自已最好的新作向《华润》投稿,很快我的文章就发表在杂志上,不久我又收到了200元港币稿费,我更是开心之极,这是我第一次收到港币稿费,我把它送给了我刚入学的儿子和爱读书的侄女,希望他们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一晃15年过去了,《华润》的编辑换了一批又一批,发生变化的是《华润》编辑的姓名,不变的是《华润》的精美和优质。这么多年下来,我和《华润》一直保持很好的友谊,几任编辑都是我要好的朋友,最初写信、打电话,后来在QQ上、微信里、润工作中一起探讨文稿和编撰思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任编辑都有强烈的精品意识,都有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2016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散文集《一生心事》,当时负责杂志工作的魏娜知道后,十分关心这事,拿出珍贵的版面给予推荐,我当时心里非常感动,这说明华润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对企业人才的重视。


《华润》创刊30周年,我是半道加入,既是铁杆读者,又是忠诚作者,我对《华润》充满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本杂志是我们华润人的杂志,因为这本杂志记载着华润人的奋斗历史和开拓精神,因为这杂志有着我们华润人的企业性格和文化基因,因为这本杂志传承一代又一代我们华润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LIN5464副本.jpg


pic11.png

翻开手中这本《华润》杂志,闻着淡淡的油墨香味,感悟浓浓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大学刚毕业就开始从事杂志编辑、至今从事文化宣传工作近20年的我来说,更加懂得一本纸质刊物坚持创刊30年背后的不易与辛酸、付出和坚守。华润80多年的历程,是在烽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大幕中诞生,是在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大业中成长,是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壮大。华润一路走来,与祖国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作为一家大型央企,华润凝聚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商业文化中的优良基因,始终担负着“国之大者”的责任,与家国和时代共存,而《华润》正是华润一路走来展示形象、探讨业务、交流情感、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