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花椒"做成农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不仅让中华大地披上了“新绿”,更催生了无数崭新的思绪与灵感。南方的经济蓬勃发展,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纷纷离家外出务工。一时间,“离土又离乡”的“民工潮”席卷了四川。


然而,在这股浪潮中,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汉源花椒油厂”的创建者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乡土文化与乡土味道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何必舍近求远,离开这片热土呢?于是,1979年,怀揣着“服务三农,回报社会”的崇高理念,依托四川汉源这片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花椒种植优势,汉源县供销合作社创立了汉源花椒油厂。希望借助汉源花椒“千年贡椒”的美名,实现汉源花椒油从当地特产到工业商品的转变,推动产业布局,让花椒产业在这片热土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原种、原榨、 原色、原香、原味

2.24_副本.png
>1979年8月,汉源县供销合作社创立了“汉源花椒油厂”(现名: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

汉源花椒油成立以来的前二十年,花椒业务如火如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其相对粗放的管理方法和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渐渐成为阻碍业绩进一步突破增长的绊脚石。至1999年,公司业务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仿佛一条湍急的河流被巨石所阻。


公司顺势提出了国有资产改组的要求,推动公司并入雅安三九药业,合资组建“汉源三九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引入优质资金解除发展困局并扩大生产、扩充渠道。2000至2002年间,得益于三九药业的资金注入和管理优化,公司逐渐构建起健全的运营体系,设备更新换代,管理效能显著提升。然而,药业与花椒油产业间的巨大差异,使得公司难以获得三九药业的直接支持,与此同时,市场涌现出众多花椒油竞品,竞争愈发激烈,公司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公司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

2.25_副本.png
>1990年3月,“汉源花椒油厂”(现名: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两名工人在为花椒 油产品瓶身贴标
2.26.jpg
>2003年9月,“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国花椒最好原产地汉源建立起首个绿色食品花椒基地

2003年,公司管理团队在长期的摸索中,将业务发展研究成果,与地方政府在花椒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市场消费趋势相结合,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大胆突破传统,在历经多次激烈的研讨和碰撞后,提出了一个与价格战截然不同的竞争理念——绿色健康差异化竞争。这一理念犹如一股清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并在当年4月首次确立了产品的“五原”特性定位——原种、原榨、原色、原香、原味。这五个“原”字,既是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也是对消费者健康承诺的坚定表达。


探索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


要确保产品具备“五原”特性的目标,就必须结合种植、提炼、加工、销售管控点,逐步突破建立基地、种植技术、采摘收购等方面的难题。当时,位于四川省西部偏南的汉源,南接凉山彝族自治州,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曾有贫困村6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26户共30,030名,直至2003年,汉源县贫困发生率仍高于双位数,在自然地理、民族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该地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公司便结合自身需求和此种情况,与政府农业农村局、经信局、脱贫办等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试图在当地构建起长期稳定的花椒产业供给链,一方面实现建立基地精准管控“五原”特性,另一方面,则是发展花椒产业带动当地人民挣脱贫困的枷锁,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2.27.jpg
>2003年,“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综提车间动化生产线,实现总产能翻倍;完成灌装生产线优化改造,大规格产品生产效率提升超100%

其时,恰逢汉源县政府提出了差异化、错位式布局花椒及甜樱桃(车厘子)产业,以产业振兴攻坚脱贫致富的规划,公司发展需求与之不谋而合,同年,便制定“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汉源当地逐步建立花椒基地,推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从源头控制原料花椒质量和供给,并通过基地建设助力产业帮扶和脱贫事业,通过专业合作社提高采购效能、反哺当地椒农,实现原料资源整合、提振农户信心、助推当地经济的效果。


2003年,公司与千年贡椒产地清溪镇对接合作,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建立了首个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占地面积达三千亩之广。因花椒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当地政府和农户高度认同和由衷赞誉,“五原”花椒油凭借独特的绿色健康差异化运营策略,成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次年,便以其卓越的品质获“国家原产地标注注册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两大桂冠。2007年,公司营业额首次突破1亿元,跻身四川省调味食品企业前五强、四川省食品制造业最佳效益前十强、全国供销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五丰黎红产品品牌与汉源千年贡椒形成优势互补,初步实现企业市场拓展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双赢的效果。

 

成为华润的一颗“金种子”

2.28.jpg
>2010年1月,“汉源三九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更名“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

2009年,公司“服务三农,回报社会”的理念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了华润五丰的高度关注和深度认同。当年正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华润五丰也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助力地震灾区经济振兴与重建。为落实“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发展要求,在时任华润集团和三九、五丰领导的直接推动下,华润五丰选择投资汉源黎红,2009年底,汉源黎红加入了华润五丰,成为华润大家庭一员,并更名“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


此后,在华润的领导下,五丰黎红成为一颗被内部看好的“金种子”,发展定位和模式进一步清晰。2009-2016年,五丰黎红完成三交乡、梨园乡、宜东镇4.5万亩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建设,完成对口帮扶对象民安村所在西溪乡1.2万亩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建设。至此,通过产业帮扶的方式,五丰黎红在取得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先后帮助天罡村、茂盛村、民安村实现脱贫致富,有效稳定当地花椒市场价格,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2023年,华润五丰以集团“1246”发展模式为引领,扎实推进“质量、增长、转型、突破”管理主题,五丰黎红业务聚焦于技术革新与品质控制两大核心要素,全面推进关键技术研究创新、产线技改、产能优化等项目,进一步助力椒农增收。当年形成超临界提取分段萃取工艺及优选携带剂两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照标准品的认定,补充公司主营产品工艺,实现了产品内在品质的数字量化判定,为公司建立行业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夯实了基础,该项创新还获的华润集团2023年度科技成果奖。通过产线产能优化,全年实现总体产能翻倍;降低5%鲜花椒投料比同时酰胺(麻度关键物质)提取率提升17.65%;产线实现温差控制≤±0.5℃、计量误差≤±0.65%,年化降本收益706万元。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大助农力量,全年向花椒基地发放花椒苗12万余株、微生物肥料80余吨,并在汉源花椒因丰产和前期疫情囤货影响出现滞销的局面下,与汉源县委协同主持花椒开秤仪式,维护花椒市场价格,以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收购汉源鲜花椒341.92万公斤、鲜藤椒28.88万公斤,辐射乡镇15个,涉及农户5,000余户,促进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华润五丰深入总结了五丰黎红的发展成功经验,提炼成为内部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典型案例,并认为这些宝贵经验可以为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战略性上,五丰黎红产业发展与公益帮扶相结合,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遵循华润“大国民生”的战略方向、符合华润五丰对其“动力之源”的战略定位、契合政府“打造花椒第一强县”及“擦亮汉源花椒金字招牌”的要求。实效性上,五丰黎红汲取“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问需于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难纾困,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成功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并协助汉源县委政府实现了“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的目标。创新性上,打造花椒核心产业发展平台,汇集研发、采购、销售及资金技术的保障流转,由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同搭建,为项目实施提供平台保障;探索制定花椒产业技术标准,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四川大学等发布花椒省级质量标准,为全产业技术规范和工艺标准作出有效引领;打造“五丰黎红”品牌,让农户实现稳定收益的同时,分享更多品牌溢价利润,使产业逐步实现提档升级,提升整个项目的综合盈利水平和发展空间。延展性上,五丰黎红探索出的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把工作对象重点聚焦广大农户,把任务核心聚焦乡村振兴五大任务,将相关工作举措切实落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中,与汉源千年贡椒品牌美誉实现融合互促良好效果,为中央企业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案例和参考,对中国广大山区的产业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29.jpg
>2024年1月,“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旗下产品群图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成为带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领军企业,用了45年的时间,“五丰黎红”的名字在四川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但它从未忘记初心。时代的浪潮里有无数的企业沉浮,自五丰黎红加入华润以来,始终坚定前行的方向:国家所需、人民所想、五丰所能。


“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光辉,始终闪耀在五丰黎红的发展坐标上。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