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在肉中与有趣的灵魂相遇
  

 

作为一种食物,

 

肉是人们对欲望最直接的投射,

 

大块朵颐的快乐,吃肉佐酒的快乐,

 

将无法排遣的思绪藏在肉里的快乐,

 

单纯的嗜肉的快乐…

 

你别看有些人表面上一本正经,

 

没想到他竟然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吃肉。

 

古今中外,嗜肉者比比皆是,

 

而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

 

他、他、他……

 

竟然都有着独特的食肉技艺,

 

不如,穿过一块块诱人的红白肉,

 

让我们发现那些有趣的灵魂。

 

苏东坡 吃饱喝足,世界美好

 

一个穿越千年的顶级吃货

 

虽然一提起苏东坡,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文学成就。但作为普通人的苏东坡,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顶级吃货。

 

东坡先生曾经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在《老饕赋》中一个老年吃货的形象跃然纸上。“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吃饱喝足起身来,又是个美妙的世界。

 

虽然他仕途曲折,远离家乡。但即便从庙堂之高跌落到市井田野,他也一直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寻得人间烟火,用那份人间温暖排解心中苦闷。

  

 

黄州——东坡美食起家之地

 

苏轼因“乌台诗案”经历生死大劫,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曾经的萧索之地。但当没有经济收入的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东坡之地”后,便迅速变回了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天,苏轼和继连和尚下棋,已至深夜,苏东坡饿了,继连和尚便令小和尚去做些吃的。小和尚来到厨房,发现只剩半碗连汤都干了的面条。他便把剩面放进小麻油里,把灶膛烧上火。小和尚本就是被苏东坡从睡梦中叫醒,又不免打起盹来。

 

苏东坡饿坏了,索性自己跑来厨房,却发现锅里的干面已经被炸成了糊状。小和尚惴惴不安,东坡先生却吃得饶有兴致。这个面饼,已成金黄色,酥脆美味,东坡如获至宝。第二天他就跑到街上的糕点作坊,告诉了店家做法,没想到这饼竟颇受欢迎。最后直接被命名为“东坡饼”。

 

除了“东坡饼”,这“东坡肉”也和黄州脱不了关系。黄州有句俗语:“稻草系猪猪不跑”,因为猪都太肥了,跑不动。在当时富人是不肯吃猪肉的,连穷人也不会吃。但生活窘迫的苏东坡却爱死这儿的猪肉了,兴起之时,还要为其写颂。

 

在黄州的四年,是苏轼最难忘的时光。他在那里经历过精神孤独、物质困苦,却因自己如孩童般的天真与乐观,达到了创作的巅峰。在这期间所创作的诗文、书法、绘画与美食,都影响深远。

 

惠州——与狗抢食,其乐无穷

 

从黄州离开后,苏东坡回到汴京,高居三品大员。为了不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他索性怀着“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远走杭州,出任杭州太守。

 

1091年,早已看透盛衰成败的苏东坡,又被召回汴京。这次他却再也无法全身而退,被贬到了广东惠州,这远比当时的黄州更加偏远荒凉。来到惠州,作为被人监管的犯官,生活依旧凄苦。但苏东坡创作诗文与美食的欲望却依旧未减。

 

惠州的街市,一天只宰杀一只羊。苏轼作为犯官,自然不能与达官贵人争抢羊肉。于是苏轼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般没人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后,苏轼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苏轼在吃羊脊骨间的碎肉和吸骨髓时,竟吃出了海鲜虾蟹的味道。他给弟弟写信,介绍这种吃法,还调侃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后来这羊脊骨便渐渐有了名气,还有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叫“羊蝎子”。

 

 

儋州——谁也别跟我抢生蚝

 

苏东坡在惠州的时光并不长,来惠州两年后,朝云因病去世,苏轼的人生也猝不及防地滑向深渊。1097年,一纸诏书,62岁的苏东坡被贬到了更为荒远的海南儋州。已然60多岁的苏东坡,跟亲人朋友一一交代后事,如同永别。

 

来到儋州,他的“魔爪”又伸向了生蚝。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苏叔党,东坡第三子)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儿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怕朝中士大夫跑海南来跟我抢。”

 

谪居海南三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得以北归,却在常州一病不起。1101年8月24日,苏东坡在常州逝世,享年65岁。

 

我的肉食地图里,不止有东坡肉

 

大家好!我是苏轼,也就是苏东坡,众所周知,现代人对我的评价是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之类。对此,我想提醒你们,怎么就把我美食家的称号给漏了呢?今天我就穿越到现代,给你恶补一下烹饪知识,展现下烹饪大师的专业水准!

 

在苏某人的烹饪理念中,美味和食疗价值都很重要,所以,粉丝们也把我发明的菜式统称为“东坡肴馔”,具体代表就是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蜜酒等,下面让我为你们一一讲解。

 

 

东坡肉

 

我性嗜猪肉,当年在黄州时闲得无聊,还作了一首食猪诗来调侃:“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先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这首诗中我提出了创新的慢火煮烂的猪肉烹饪原理,也就有了今日家喻户晓的东坡肉。

 

另外,我想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东坡肉不仅限于红烧猪肉,还包括烂蒸羊肉。我当年就是把慢火煮烂的原理应用到了羊肉的烹制上,要把羊肉蒸到用筷子都夹不起来的程度,味道才算是美哩。所以说无论文学还是烹饪,都不要拘泥于陈规,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是王道啊。

 

 

东坡羹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我发明的一道食疗汤,后人管它叫东坡羹。其实它是一种用野生荠菜和米糁为主要原料的粥。后来陆游同学按照我的方法烹制,品尝之后也评价道:“荠糁芳甘妙绝伦”。

 

其实东坡羹并不只有一种,还有其他两款,一种是玉糁羹,是以山芋烹制而成,可以说是色香味奇绝,人间决无此味。另一种是芦菔羹,用极为平常的蔓菁和芦菔根制成,可味道却非常鲜美,比用羊或鱼烹制的汤羹还美味。

 

 

东坡蜜酒

 

大家都知道我苏某人喜爱饮酒,虽然酒量不大但每天都要小酌一杯,对于酿酒技术也是颇有造诣。在黄州做官时,我曾用蜂蜜酿酒,还作了一曲《蜜酒歌》。酿制蜜酒的具体方法是:每次用炼熟的蜂蜜四斤,加入一斗熟水,搅拌均匀后,再将一两半南方白酒饼子曲和二两好面曲捣细,用生绢包起来,与蜂蜜一起装入翁中密封。刚酿成时带有浓厚的蜂蜜香味,澄清半月左右就成为十分清爽醇美的好酒了。但如果你是喜欢喝烈性酒的人,恐怕就对这蜜酒不太感冒了。

 

怎么样?苏某人在烹饪上的造诣也是非比寻常吧?好了,今天就和你们聊到这里,我要穿越回北宋了,教你们的几招烹饪技艺记得要回去反复练习,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如诗如画的美食体验!

 

忽必烈 涮羊肉发明者

 

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只是建立了“大蒙古国”,而他却发明了涮羊肉

 

恰逢冬日到来,又到了一年的火锅季。各种火锅店高朋满座,再温暖的暖气也不如围炉涮火锅的舒爽、惬意。可是,你知道火锅最早的发明者是谁吗?

 

相传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在率军北征途中,忽然想起草原的美味清炖羊肉来了。庖丁急忙杀羊剥皮,剔骨割肉。

 

这时,探马来报:“敌军铺天盖地而来,离此不远,安营下寨,准备厮杀。”兵贵神速,眼看清炖羊肉吃不上了。聪明的厨师想出一个办法: 他在羊肉上拣了个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用饭勺草草搅和了一下,便急急忙忙捞在碗里,加了点盐,送到忽必烈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饱啖了一顿,感到这肉片格外鲜嫩,直吃得汗珠淋漓,遍体生温。于是精神抖擞,上马迎敌,旗开得胜。

 

忽必烈得胜还朝,重赏了庖丁,并大宴群臣。庖丁又精心调配了多种作料,使羊肉片的味道更加鲜美。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才逐渐走向民间。

 

没想到这个灭亡了金国、征服了高丽、吞并了南宋,蒙古史上的传奇人物,竟还意外发明了一道流传甚广的美食。

 

纪晓岚 嗜肉如命、无肉不欢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在人们心中树立起纪晓岚刚正不阿,能言善辩的形象,不过真实的纪晓岚却与电视剧中描绘的大相径庭。

 

纪晓岚确实像影视剧里那样喜欢吸烟,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可以说是烟不离手了。不过他更喜欢的是吃,尤其是吃肉,《啸亭杂录》中评价纪晓岚说:“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意思就是纪晓岚特别喜欢吃肉,喜欢到可以每天以肉为主食不吃米饭。

 

小横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纪晓岚不喜欢或很少吃米饭和面食,一次要吃十盘猪肉,然后感觉油腻了,就饮上一壶浓茶。这样的人生,着实太彪悍了。

 

有一次,他正在用饭时适逢友人光临,仆人捧上一个足足装了三斤猪肉的火锅,纪晓岚如风卷残云般把锅中之肉倾倒于腹中,来客看得目瞪口呆。 有趣的是,纪晓岚虽然嗜肉,但对鸭肉却毫无兴趣,即便是手艺高超的厨师也很难吊起他的胃口。

 

对此,他曾赋诗加以解释: 灵均滋芳草,乃不及梅花; 海棠倾国姿,杜陵不一赋。 诗中,他以屈原《楚辞》遍及万花百草却不曾歌及著名的梅花,杜甫为众多奇葩异草赋诗却未涉及美丽的海棠作比,借此为自己的怪癖引据解嘲。

 

鲁迅 清炖火腿的高手

 

火腿在鲁迅心中的形象是“朴实、沉默、落寞”,其实它也有“美人在骨不在皮”的魅力。它不骄不躁,安静悬挂在宣威每户人家的屋檐下,看似平凡无奇却金玉其内,温饱着人们的一日三餐。这条折服了无数人的腿,是有风骨的。

 

鲁迅在京的单身时光里,吃喝无忧,当时京城代表各大菜系的酒楼饭馆成百上千,只要有钱,四时佳馔、八方美食尽可享用,火腿自然也不在话下。这从鲁迅日记里可略见一斑,诸如“又至观音寺街买牛肉、火腿各四两”,“往中央公园小步,买火腿包子卅枚而归”等等。

 

鲁迅并不擅长烹饪,但对于吃火腿却颇有心得。在厦门期间,有一次,与他合伙包饭的同事孙伏园辞职离去,留下了火腿等一些食材。鲁迅在致许广平的信中颇为自得地说:“前几天很阔了一通,将伏园的火腿用江瑶柱煮了一大锅,吃了。”

 

瑶柱,是干贝的别称,据说鲁迅曾向朋友章廷谦介绍过“干贝炖火腿”的要诀:“干贝要小粒圆的才糯。炖火腿的汤,撇去浮油,功用与鱼肝油相仿。”

 

1927年10月,鲁迅偕许广平定居上海。十里洋场本就繁华,更何况毗邻江浙,购买上等火腿尤其便利。那些年,鲁迅经常让许广平选购茶腿,寄给远在北方的母亲。以1931年为例,据鲁迅日记记载,4月3日,“下午广平买茶腿一只,托先施公司寄母亲。”9月7日,“广平往先施公司买茶腿两只,分寄母亲及紫佩,连邮费共十四元。”

 

民国吃货:鲁

 

鲁迅的著作中关于螃蟹的话题不少,在著名的《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里,鲁迅详细描写了江南食蟹的风俗: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曾这样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鲁迅喜欢北方的面食,他在小说《孤独者》中写过: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闻喜煮饼迄今还是山西的名小吃,出于山西闻喜县。虽然叫煮饼,其实制作方法并不是煮,而是炸,形状也不是饼,实际上是球。它是用面皮包芝麻加白糖等甜馅成球形,然后入油锅炸熟。我们老家做这种饼一般是用糯米,吃的时候掰成两半,可拉出一缕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甜而不腻。

 

汪曾祺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虽是活跃于上世纪的作家,但很多读者对他都非常熟悉,尤其是他的“吃货”人设,屡被提及,深入人心。

 

汪曾祺被读者尊称为“汪老”,一是出于对他的尊重与喜欢,二是对他通透、智慧人生的总结。汪老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大家仍对他念念不忘呢?

 

汪曾祺其人

 

汪曾祺,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逝世于1997年,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为最懂生活的作家,汪曾祺写过许多关于美食的散文,还编纂成集,从时蔬野菜、街巷小吃到地方名菜,全写了个遍。他笔下的高邮鸭蛋“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红油就吱——冒出来”,咸鸭蛋的红油仿佛就在读者嘴边。他的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令人一箸入口而三春不忘,他总能用三言两语将美食写活了,食物的香气仿佛跃然纸上。

 

热爱食物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总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里找乐子。汪曾祺曾说过,他到一个新地方最爱去逛当地的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在他的笔下,菜市场吆喝叫卖、人来人往的嘈杂感被剔除了,平添了别致的烟火气。正如他所言,万事有心,人间有味,人生必须有热爱之事,才能发现生活的意义。

 

听汪老讲镇江肴蹄

 

镇江肴蹄,盐渍,加硝,放大盆中,以巨大石块压之,至肥瘦肉都已板实,取出,煮熟,晾去水气,切厚片,装盘。瘦肉颜色殷红,肥肉白如羊脂玉,入口不腻。

 

吃肴肉,要蘸镇江醋,加嫩姜丝。

 

听汪老讲狮子头

 

狮子头是淮安菜。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绞肉机绞的肉末不行),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抟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

 

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

 

听汪老讲腊肉

 

湖南人爱吃腊肉。农村人家杀了猪,大部分都腌了,挂在厨灶房梁上,烟熏成腊肉。我不怎样爱吃腊肉,有一次在长沙一家大饭店吃了一回蒸腊肉,这盘腊肉真叫好。通常的腊肉是条状,切片不成形,这盘腊肉却是切成颇大的整齐的方片,而且蒸得极烂,我没有想到腊肉能蒸得这样烂!入口香糯,真是难得。

 

听汪老讲烤乳猪

 

烤乳猪原来各地都有,清代满汉餐席上必有这道菜,后来别处渐渐没有,只有广东一直盛行,大饭店或烧腊摊上的烤乳猪都很好。烤乳猪如果抹一点甜面酱卷薄饼吃,一定不亚于北京烤鸭。可惜广东人不大懂得吃饼,一般烤乳猪只作为冷盘

 

听汪老讲东坡肉

 

苏东坡爱吃猪肉,见于诗文。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功夫全在火候。先用猛火攻,大滚几开,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炖,汤汁略起小泡即可。东坡论煮肉法,云须忌水,不得已时可以浓茶烈酒代之。完全不加水是不行的,会焦煳粘锅,但水不能多。要加大量黄酒。扬州炖肉,还要加一点高粱酒。加浓茶,我试过,也吃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