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建筑:中国古建筑的多种可能

其它建筑

 

塔、牌楼、牌坊、影壁(照壁)、商业建筑、会馆、驿站、

 

粮仓、书院、学府等

 

中国古建筑幻化出无数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八大分类,中国古建筑还包括塔、牌楼、牌坊、影壁(照壁)、商业建筑、会馆、驿站、粮仓、书院、学府等形态。

 

学府——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初称为北平郡学,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最高学府建筑群。

  

 

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北京国子监采取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方式布局,有三进院落组合的特点,元明清三朝建筑于一体,既是欣赏古建筑艺术的好去处,又是尊师祭孔弘扬传统的文化基地。

 

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华润档案馆

 

当参观者用脚步丈量,感知着档案馆澎湃的内心时,档案馆也用它经典的建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完成对于永恒命题的注解。

  

 

在惠州小径湾一处背山面海,稍显陡峭的坡地上,坐落着一栋建筑——华润档案馆。这里,山海相依,灰色的砖块外饰,就像时间粗粝划过的痕迹,典藏着华润的过去与现在。

 

在这里,建筑成为山与海之间的媒介,使得华润档案馆不仅是一座企业的功能性建筑,更成为城市地形景观的塑造者和公共生活的参与者。

  

 

当参观者用脚步丈量,感知着档案馆澎湃的内心时,档案馆也用它经典的建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完成对于永恒命题的注解。

 

建筑的“藏”与“露”

 

华润档案馆所处的环境有山有海,建筑沿着山体逶迤展开,从山顶倾泄而下,犹如山中岩石长出的另一座山。约9700平米的华润档案馆,仅有2000多平方米位于山体之上(即主入口处的企业展览空间),而6000 多平方米的档案库房皆隐藏在山体之中,仅将坡道与平台裸露在地表。

 

档案馆通过建筑的体量和开洞手法,组织出了海景的层次。进入建筑的过程,也是接近海景的过程。在展览馆内,参观者可以先听海,闻海,却无法看海。只有沿着观览路径,步出平台后,才能释放看海的愿望。

 

通过建筑对体量的处理,海的身影变成了建筑空间中的引力,参观者和使用者如同进入引力场的铁屑。在建筑中穿梭的同时,人的视线忽远忽近,在远处的海平线与近处的树影之间相互切换,尽情体会着空间和视野的变化。华润档案馆与山海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的不仅是视觉,还有听觉和嗅觉。

 

在面海的一侧,参观者顺着坡道缓缓下山,夕阳西下,山坡被映成金色,海面在眼前铺陈,整个画面松弛而舒适。一面是规矩庄重的档案馆,一面是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景观,一张一弛,空间的节奏感由此得以建立,建筑仿佛是会呼吸的。

 

砖块:缓缓述说着时间的流逝

 

以砖块作为建筑的外饰面也是档案馆的一大亮点。相较于混凝土这类材料,砖本身带有一股更为淳朴亲切的气质,它从泥土转化而来,与山体之间带着天然的血缘,与自然地形更为契合。

 

经过对各地砖块的比较研究,华润档案馆最终选择青砖,用整砖干挂砌筑的方式来完成建筑的外立面。烧制的砖块经过设计呈现出多种组合方式,或平整密实,或参差通透,既呼应了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也借助光影丰富了外部的立面表达。

 

外立面上,除了平砖幕墙,两种其他的砖墙肌理也出现在外立面上。突出砖的立面部分展现出更强烈的光影效果和立体感;镂空砖幕墙使阳光投入室内,保持建筑的平整的外观的同时,也让室内拥有向外的视野。

 

当阳光在建筑外墙上流动,建筑也开启了与土地,与历史,与工艺的对话。

 

华润档案馆

 

华润档案馆自2014年筹建,2018年7月26日落成开馆,共8层,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华润档案馆内包含1万余卷(盒)珍贵的现藏实体档案,以及800万件电子档案,通过丰富的文件、图片,实物和声像档案,尽情展现了华润80余年的辉煌历程。

 

凭借独特的设计,华润档案馆获评2018年度英国“蓝图设计大奖”(Blueprint Awards) 最佳公共建筑类优秀奖(Best Public-Use Project with Private Funding)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