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中国正在快速“老去”。

 

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20年末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而从2021年到2050年则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W020200901647593935496.jpg
>武汉融济卓刀泉社区养老院的老人正在进行体检

既然时代的现实无可避免,那么提前应对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从全球乃至中国,从政府到各类企业,都在人类的老龄化浪潮中各寻前程。有的在履行布局公共老年危机的职责,企业家们则纷纷探索着生存与发展的机遇。

 

华润,既以民生产业为主业,也以国计民生为己任,因此也早早开始寻求康养产业发展之道。在集团总部的“十三五”规划指导下,华润旗下医疗、健康、置地等多个业态各自出发,筹谋产业方向。其中,华润置地的阶段性实践,已经能够为我们展现一个成果丰富、结构立体的产业雏形。

 

从地产到康养的全面“跨界”

 

和刚刚提出老龄产业这一概念的世纪之交相比,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当前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强,购买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观念开始形成,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关注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越来越多的生产服务商积极参与发展老龄产业。中央明确作出了大力发老龄产业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和部门也都开始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社会的 “银发经济”也基本以老龄用品业、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为运营主线,开始发展起来。

 

但在华润置地康养产业负责人——华润置地助理总裁、酒店旅游与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伟看来,这些已有的业务主线都并不符合他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康养产业。

 

他认为,近两年其实有很多养老机构在赚钱,比如保利、泰康这类地产或者保险企业,分别运用自身对价值链的改造和国内地产红利周期获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比如一些红极一时的预购养老服务的保险产品,还有众多的打着养老概念的旅游地产项目,不过这类模式还停留在简单的卖产品、卖服务,谋取利润的层面,对于老人们的真正需求研究得不够,对行业的发展也不能给出方向性的引领。生老病死是人的必经之路,“死”又是绝大部分人最为害怕的事情,越靠近这个阶段的老人,才有着越刚性的养老产业需求。因此,真正的康养产业,应该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硬件、舒适的环境,还要能提供对老人们饱含关爱的服务内容,包括临终关怀、失能半失能护理、文化娱乐活动等。也只有这样的产业机构有可能在市场中站位脚跟,并且为老人们提供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

W020200901647594007590.jpg
>华润置地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

总之,其他的企业可以单纯地售卖金融、地产产品来获得利益,而华润置地的康养项目,则必须具有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情感化服务的能力,甚至去帮助其他企业兑现他们无力兑付的“承诺”,最大程度提升目标人群的老年生活质量。

 

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不容易,对于擅长建房子的华润置地而言,它是一场从项目顶层设计就已经开始的全面跨界。

 

从2016年开始启动康养项目以来,以张伟为代表的华润置地人就没有把思维固定在一个项目、一个领域、一种模式,而是力图打造一个华润的“康养生态圈”,助力政府,打造康养综合服务商。并且,构建养老地产与医养服务两翼齐飞的格局,在养老科技与养老金融方面进行产业链延伸,打通综合能力;挖掘服务、地产、科技、金融各板块的协同效应,构建出城市医养新生态;广泛联合社会资源,开放合作,携手打造全龄全业态的综合养老生态圈。

 

4年多来,他们在马不停蹄地打造标杆项目的同时,也不断探索新的生意模式、引入新的思想和资源,为产业发展赋予更多可能。

 

 2018年,华润置地完成“润地康养(深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搭建康养投资及运营综合平台,专注提升运营能力,快速形成核心市场价值,明确了“轻资产收并购+中重资产运营”的业务模式。

 

他们加强金融创新,积极与海外机构合作,推动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协作。不仅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对置地康养预授信100亿资金支持,还与日本日立中国就高端康养、智慧养老等康养产业签署协议,并陆续在国内项目落地。福建省民政厅就健康养老与置地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在福建省内大康健产业持续落地省级康养项目,省级养老平台等,深耕福建康养产业。

 

从2016年获取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沈阳小南街养老中心项目以来,短短几年间,华润置地已在全国超过10个核心城市,在建、在营项目25个,床位数近10000张。

 

可以说,一个较成熟的康养业务模块已经成为华润置地版图中的靓丽一角。在华润置地城市综合运营的能力矩阵中,坚实地加入了“具备康养全龄全业态业务能力,服务网络覆盖100万老人的综合康养运营服务”的全新能力。它不仅能与置地主营业务形成共赢发展,还将在集团各健康板块的协同下,努力成为集团健康业务的开路先锋,并力争在入住率、床位规模、经营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实现行业领先。

 

一次“邂逅”引出的美满“姻缘”

 

2017年,正是张伟带领的华润置地康养团队逐步深入理解康养产业,打造和落地特色养老项目的拓展期。华润集团在当年初召开的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研讨会上,刚刚确定置地康养业务的阶段发展战略为“抢位市场,争夺资源建立综合能力”。面对着分布在各地的意向方案,张伟也陷入了思考,除了集团内部包括华润医疗在内的资源,国内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模式、还有什么值得争夺的战略性资源呢?

 

此时,一位正在南京市与当地某养老项目洽谈合作的团队成员,因接触意向不太理想,晚上在位于栖霞区的项目附近溜达放松。偶然间,他看到了一座学校——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便信步走了进去。没想到,这偶然的邂逅,却为华润置地的康养事业打开了新的视野。

W020200901647594050908.jpg
>华润置地·润馨汇项目的日常服务场景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由陈逸董事长带领管理团队创办于1998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民办高等专科院校。经历了10年间在教育界的摸爬滚打,钟山管理团队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家卓越的职业高校,首先必须找到社会最需要的职业培养方向。2009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苏发﹝2009﹞5号)。这份文件打开了他们的思路,敏锐地意识到了养老服务这个“朝阳产业”的广阔前景,从学校自身“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需要出发,更为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着想,管理团队打定主意加入“应对老龄社会”的行列,朝着以养老服务为主的职业教育方向逐步“转型”。

 

令人称奇的是,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这所学校的管理团队经过大量的国内外调研,与政府、专家的反复碰撞,大胆地提出了创新打造“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新型模式的蓝图,并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决心,说干就干,一步步开始将蓝图实现。

W020200901647594098669.jpg
>钟山学院创始人陈逸

“五位一体”是指 “以教育培训为主体,以社会服务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支持,以产业经营为支撑”,把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并在学校的基础上,打造出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五个实体。

 

这五个实体分别是:培训机构——“钟山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与联合国老龄问题研究所合作,侧重康养服务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机构——“钟山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重点开展养老服务实践的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包括为涉老、涉医专业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材编写等提供帮助;

 

康复机构——“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是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按照康复论证机构(CARF)的标准,已建成一期100张病床,未来将继续增建200张老人护理床位、300张康复病床的“大康复、小综合”三级专科医院;养老机构——“钟山颐养园”,是与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合作建成的,可接纳400多名老人拥有一流的养老服务设施, 以学院式文化养老创新模式为长者们打造的温馨家园。

 

有专家称,这种“五位一体”创新模式在国际上也是首创。2013年,为契合项目整体发展规划,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经省发改委批准,整个项目被正式更名为“钟山老年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园区”在多年的教育、临床、产业服务的丰富实践中,钟山园区在多个维度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钟山学院,以“老年服务与管理”领衔的涉医涉老等大健康专业群,培养的学生十分“抢手”。2013、2014、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9%、100%、98.3%。现在每年学生毕业前,涉老专业群都要组织“实习就业双向选择会”,每次场面火爆,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现在大部分毕业生都已经走上了多家养老机构的管理岗位。

 

钟山康复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一直致力于为老年康复提供一流服务,为伤病、功能障碍患者及老年人的康复,又为早发现、早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等多发疾病,提供周到的专业服务。可以说,在康复医学领域,尤其是老年人的专门服务领域,钟山园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W020200901695016505060.jpg
>钟山学院创始人李海鸥

令人没想到的是,园区的建设理念和成就,不仅在南京市、江苏省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国际上也是获誉无数,交流参观的国内外机构络绎不绝,甚至走上了联合国的舞台。

 

2011年5月,“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召开第67届大会,60多个成员国通过了《在亚太区域全面有效执行“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决议》(“联合国亚太经社会”67/5号决议),决议中称:“我们高兴地注意到中国政府对社会老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了支持,包括新近在中国南京钟山学院内设立的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要知道,在国际决议里直接提名一家民营机构,这在联合国的文件中是极其罕见的事。

W020200901695016552930.jpg
>钟山学院鸟瞰

如今,通过联合国相关组织的推介和合作,钟山老年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园区项目已在国际老龄产业界享有盛誉,还拥有一批来自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国际合作伙伴。

 

当张伟了解到这些情况,当机立断带队到南京,与陈逸董事长及钟山管理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敏锐地意识到了项目的价值,套用一句电影台词,那就是“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有钟山学院源源不断地培养服务、产业和管理人才,有康复医院、颐养院等产业实体,“五位一体”的钟山园区,可以为华润康养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高品质人才。

W020200901695016615161.jpg
>钟山学院礼仪训练课程

这不就是他孜孜以求的,也是华润康养事业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吗?同样,华润可以通过强大的产业实力,将园区新模式普及到全国的项目,不仅惠及广大老年人,还能为地方政府提供社会养老事业的优解项。这是一项双赢的合作。

 

而钟山管理团队对着张伟也掏开了心扉。他们说,20多年的创业办学,让他们也经历过很多艰辛,深深意识到,要想把事业办好,离不开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尤其重要的是,需要选择一家把做强做大养老产业,真正服务于社会、惠及广大老年人作为初心的企业,而不是找一家急功近利的伙伴。因为把项目定位为“准公益性质”,营收一直不能平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卖了自己的房子以及孩子的房子来支撑园区的运转,也没有接受社会上那么多别有目的的资金和诱惑。因为害怕多年的努力和服务社会的初衷被毁于资本的贪婪。但是,华润给他们的感觉不一样,除了企业的国资背景和成就,华润人的工作效率和对养老事业的理解、担当让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企业文化。

 

张伟对着钟山管理团队诚恳地说:在我的心目中,钟山园区以后就是华润康养产业的“发动机”,我们一起为全国的康养产业做出个样子。

 

钟山园区陈逸董事长和张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共同努力,为华润对产业园区的控股排除了历史遗留的股权障碍。华润的康养项目“发动机”即将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人人都值得期待的老年生活

 

据介绍,目前为止,华润置地的康养项目总体投资还未超过30亿,在置地的产业结构中比例轻微。但是所取得的阶段成绩,不管是产业规划还是单体项目,都已经是看点十足。

 

用华润置地张伟助理总裁的话来说,就是已经取得了“六个初步进展”——

 

初步形成了一个万张床位左右的国内规模领先的运营平台,在不断扩大这个平台上,置地有了深耕康养其他领域的根据地;

 

初步完成了康养运营公司股权投资逻辑、投后管理及赋能的体系建设;

 

初步建立了以租金趸交、大额押金会员制为代表轻重并举的快周转、低现金流压力投资商业模式;

W020200901695016651593.jpg
>能住在这里,实在是老来的福份

初步完成了康养项目设计、建造、筹开等产品打造的能力建设,形成了具有行业代表力的社区居家、照护机构、CCRC健康社区产品布局;

 

初步完成了包含护理师、康复医师、养老管理等稀缺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搭建,进而形成市场规模相对领先的运营管理平台;

 

推动CARF行业标准,努力引领行业标准,初步形成了高端康复能力建设,为真正医养结合发展打下基础。

 

如果说这些抽象的产业术语不足以令人体会华润康养项目的魅力,那已经居住在南京钟山颐养园老年公寓的93岁的吴老爷子和87岁的老伴洪奶奶,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告诉了我们,即使是如此高龄的晚年生活,也可以是幸福完美的。

 

吴老爷子说,虽然他的儿女事业有成,足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也没有在颐养园过得放心、舒心、安心、温馨。这里不仅有雅致干净的环境、考究的各种设施、趣味相投的同龄人、24小时守候的健康服务人员,更有年轻学子们环绕膝下的天伦之乐。学校的学生们会经常来给他们做康养服务,代际交流的同时更是多了一份难得的精神愉悦。颐养园还会经常组织丰富的文娱交流和联欢活动,为平静的养老生活增添许多乐趣。能住在这里,实在是老来的福份。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园区及时采取了各种隔离防护措施,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儿女们打电话来问了情况后,由衷地说:“老人家在钟山颐养园,我们就放心了。”

 

对于在钟山颐养园的生活,他们不吝赞美。老两口都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养儿防老的老观念得变了,既能安心享受生活又不影响儿女的日子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而事实上,在此次疫情期间,华润置地旗下的养老项目里的老人们,得到的保护和照顾,也远远超过了社会普通家庭的水准。武汉、南宁、成都、北京……几乎每个项目里,都不缺乏抗疫“英雄”的故事。一大批华润置地的年轻人,在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在岗位,为了别人的父母而奔忙,自己的父母却没有机会去照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里不是一种情怀,而是实实在在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本刊  喻勇采访撰稿)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