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新来的年轻人


1

 

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王嘉的家乡就在重灾区——绵阳。史无前例的灾难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援助浪潮。海量的捐款、物资涌向四川灾区,国家机构、世界援助组织,还有无数爱心人士从四面八方自发地奔赴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源源不绝。这些事情,当时还是少年的王嘉都亲历其中,深深体会到了那些满满的善意,也在心里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2012年,大学毕业的王嘉和同学们一起到处投简历、面试,其中有一家企业就是华润置地。班里同学告诉他,这家企业招聘条件很苛刻,基本只挑研究生,只是本科的他们没有可能被青睐。可王嘉还是感觉应该试试,让自己不后悔,没想到,这一试就经历了四轮面试,从数十位竞争者中,以学校唯一一名本科生的身份被华润置地成都公司接纳。

 

在新员工训练营的时候,王嘉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华润,也第一次知道了华润希望小镇项目。那些深埋心底的温暖和感激让他顿时对这个项目心生亲切。也许那时候的他,已经预感到未来有一天,他终会接触到希望小镇的柔软内核。

 

2013年,公司将王嘉分配到家乡绵阳市,从基层做起,扎扎实实地把一个地产开发企业的岗位几乎都轮了一遍。日子就在忙碌与充实中一天天度过。突然有一天,公司领导找他谈话。“大区正在推荐集团海原希望小镇项目的人选,项目借调期一年,你愿意去试试吗?”“愿意。”王嘉没思考多久就答应了,仿佛这个答案他已经酝酿了很久。也许是为了回报自己曾得到的帮助,也许是为了实现自己要在30岁之前使劲折腾的理想。出了办公室,他还郑重地给女朋友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马上要远走西北的打算。

W020210116000576451533.jpg
>海原第一印象


但是,这一次召集,王嘉落选了。他只能在郁闷中关注着希望小镇的进展消息。直到半年后,一位熟人——海原希望小镇项目组组长廖志恒打来了电话:“报名名单上看到你了,还想过来吗?”突如其来的询问让王嘉差点流泪了,他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王嘉终于打起了背包,先到井冈山接受培训,再远赴西海固。曾经有一位领导跟他说过,“西海固很苦,你要做好准备。不过,那里也是爷们儿该去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本来也挺爷们儿,所以背包里面,除了一些换洗衣衫,就是一腔热忱。

 

2

 

与廖志恒组长正式到达西海固之后,发现项目组的办公地点只是原计生办的一个手术室,睡觉的地方也不过是海原县政府的废旧宿舍楼,大冷天的只能靠电热器取暖,晚上一停电就得冻醒,和衣而卧是最好的方式。两条汉子都对艰苦的环境不以为意,本来就是准备好来吃苦的,娇气也就不来了。

 

实地勘察和入户调研是每个希望小镇项目组必经的一环,是对当地经济情况、人口结构、居住习惯、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等综合信息的全面了解。在调研期间,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现状,深深震撼了王嘉的心。自然环境的恶劣、根深蒂固的生活观念,疾病的侵袭、婚娶习俗等等都是海原百姓贫困的重要原因,而懒散的习惯、迷惘的心智是贫困的根源。

 

关桥村的男人女人们很多都是无所事事,经常聚在村头晒太阳、聊天,男人们在地上画几根线,用几颗小石子玩着叫做“方”的古老游戏。不冷的季节里,他们就在周边地区打打零工,维持生活,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家得过且过,听天由命。即使房屋破旧,四面漏风,他们也只是日复一日地熬着,也根本无力去改变些什么。王嘉觉得自己来对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也正是他所追求的生命的价值所在,也是他所渴盼的,回报当年自己所受到的那些恩惠最好的方式。

W020210116000576498351.jpg
>海原16年冬天


于是他跟组长廖志恒作为项目的先头部队马上投入了工作,直到队伍成员配备完整。生活上,他们常年吃的是回族食堂没有油水的简单饭菜,能在白菜和土豆里面找到肉是对眼力的一大考验;生活用水要到50米开外的水窖去打,在寒冷的时候,只要不停电能打开取暖器就是幸福的日子;由于缺水,洗澡一个月才能洗一次,一次只用一盆水。工作上,他们走进村民家中,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项目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记住每一户户主的名字、家中有几口人、子女在外做什么工作、家中面临什么困难。

 

当调研、规划设计方案等基础工作做完之后,最大的攻坚战来了,那就是说服每家每户同意拆迁和参与改建。拆房这件事儿和由此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和“对抗”,几乎是一场“战役”。在希望小镇环境改造过程中,拆房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希望小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华润、政府、村民三方共建美好家园。当地政府是拆房的责任主体,希望小镇项目组的同事们会配合开展村民动员工作。主要目标就是那些不适宜村民居住的危旧房屋、需要为公共设施规划让路的以及村民自己的私搭乱建等等。由于改造环境和住宅需要一定比例的村民自筹资金,村民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拆迁就一定需要补偿,或者根本就不愿动,会以各种理由来拒绝配合,严重的甚至会对项目组进行威胁。

W020210116000576568582.jpg
>取水


2016年,海原希望小镇正式开工建设,在开始拆除第一座旧房建设第一户样板房的时候,村民与项目组的摩擦就开始了。乡亲们普遍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村子里暗潮涌动,一些人还希望在冲突和僵持中获取更大的利益。经过几轮动员,终于有一户比较开明的村民同意建设第一个样板房,并缴纳了订金(村民自筹款部分),但这位村民很快就成了村里的“叛徒”,被左邻右舍不断施压。迫于压力,这位村民反悔了,撕毁与项目组签订的房屋建设协议。

W020210116000576617338.jpg
>午餐 


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不会改变,但是村民的抵触又超出了预期,重压之下,项目组一筹莫展。转机来自于一位在镇政府看大门的老人。海原项目组同事们的宿舍就在镇政府,这位叫田彦海的老人天天看着这帮年轻人进进出出,是对他们最了解的人,知道这帮人是为了关桥村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抛家舍业来到这个贫瘠的地方吃土吃苦。再加上镇村干部和项目组不断地动员,他终于“大胆”地同意了签订住房新建协议,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田彦海的样板房在建设中,每天都有很多乡亲来围观。项目组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展示机会,铆足了劲做品质。用当地一位匠人的话说,我盖了二十多年房子,从没见过谁家的房子地基挖这么深,钢筋用这么多,墙砌这么结实,玻璃用这么厚……田彦海的房子交付当天,村里的对抗同盟彻底瓦解。

W020210116000576667434.jpg
>在海原的日子


用王嘉的话说,“咱们的战略反攻开始了”。村民们涌进了项目组的办公室,当天就有64户村民签订了住房新建协议。11月份海原进入冻土期,气温很快到了零下十几二十度,工程停工,已经半年多没有回过家的项目组开始轮休。很多村民又开始担心他们进度慢,关切地打电话给组长廖志恒,询问他们的归期。乡亲们是以一种热烈的盼望着的态度,迎接第二年的春天,迎接新一轮的工期。

 

海原的工作彻底走上正轨,此时离王嘉正式入驻项目组已匆匆一年。这一年里,他已经习惯了没有双休日,整天和老乡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极目远眺,拥抱那一片苍凉;习惯了没有红绿灯、没有高楼大厦和霓虹灯的地方,每次回到城市都会有些对陌生环境的无所适从;习惯了和家人匆匆的相聚和长久的别离。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一直会是钢铁的汉子,项目担当在前,家庭团圆在后。

 

3

 

在海原的冬天里,王嘉接到了新的任命,奔赴延安华润希望小镇项目所在地南泥湾镇马坊村,担任项目组组长。11月份,家里也传来了消息,怀孕的妻子即将临盆。他安排好延安项目的事情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所幸没有错过最重要的日子,亲自迎来了女儿的出生。这是怎样的一个小生命啊,粉嘟嘟、肉团团,小鼻子小眼睛,还有小拳头小脚都是那么的精致,看得人心都融化了。王嘉乐呵呵地当了几天奶爸,和老婆孩子好好休了几天产假。可是转眼,假期结束了。

 

这回,王嘉用了很大的毅力,才关上家门再次出发。只是从这一刻起,什么都不一样了,因为心里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延安的冬天冷酷凛冽,2017年的冬天更是特别冷,大雪结冰天气让项目所在地的路都封冻了,本地的村民们也都只能一天到晚缩在窑洞里,烧炕取暖。王嘉和项目组目前唯一的组员尤赛飞每人守着一个只有床和取暖器的小窑洞,等待项目的规划设计结果,此时还并不熟络的村民没法在生活上给予什么帮助。在方圆不过几步的窑洞里,他们每天只能靠方便面充饥,渴了就把门檐上冰条子化成水煮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里,烤着电暖气才能度日……但艰苦的环境并不是最令人煎熬的,而是在孤寂中的思念。王嘉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思念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折磨到无法忍受的时候也只能在窑洞里走来走去,曾经的信念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王嘉还是稳住了。设计规划落定后,延安项目一切都推进得有条不紊,一如既往地紧张、忙碌,迎接大大小小的困难,也迎来一步步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华润成立80周年之际,集团管理团队和经理人队伍在延安希望小镇参加了隆重的“回延安”活动,也吹响了延安小镇全面建设的号角。

W020210116000576712640.jpg
>在延安


现在,王嘉的女儿也有3岁多了。小家伙从懵懵懂懂,到对着就要离开的爸爸嚎啕大哭,再到后来学会了对刚回家的爸爸羞涩地笑。飞速成长的孩子,成了王嘉最有效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心里最柔软的一块领地。这个爷们儿,终于也服软了,“希望很快能够回去陪着她一起长大,再也不要离开那么久。” 他说。

  

 

4

 

当王嘉在延安的窑洞里带着一帮小兄弟和老乡们打成一片的时候,张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对着游说已久但依然对项目不相信、不买账的老乡们愁眉紧锁。

 

剑河华润希望小镇项目所在地剑河县寨章村是一个城中村,要推进项目,166户需要拆迁,254栋房子的土地需要全部征收完。与其它希望小镇项目不同的是,城中村改造需要巨大的拆迁款才能推动,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苗族老乡的观念。本地人的团结,和对外来企业的警惕,还有对个人利益的盘算,都成阻碍项目推进的痼疾。老乡们与县政府和华润的年轻人们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

 

两年时间,项目组长张威和他的伙伴们,感觉像过了10年一样难熬。但他依然和大家一起,坚持着每家每户走访、谈心,介绍希望小镇的政策与蓝图。他们相信,再冷的坚冰,也总有融化的一天。也许,需要一个契机,创造一个机会。

  

W020210116000576843800.jpg
>“寨章姑妈回娘家”活动


转眼2019年春节临近。在入户调研过程中,张威了解到,寨章村民大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只有春节期间是村里人员最齐备的时候,也是做思想动员工作最好的时机。本地出嫁的苗族女儿们叫做“姑妈”,而姑妈们如果要回娘家看看,和家人团聚,春节是最好的机会。

 

那么,在外面见多识广的姑妈们和在外务工的村民们有没有可能更容易接受希望小镇的理念呢?如果可以,由她们来影响亲人的观念,说服娘家人签约共建小镇,那可要容易得多。如果可行,那就必须把每家每户的姑妈们集体请回家,眼前这个春节就是唯一的机会。说干就干,项目组马上决定,今年春节不回家,而是与县里和村里的干部们一起,共同策划完成一场热热闹闹的“寨章姑妈回娘家”活动。

 

正月初四到初六,寨章村出嫁在外或者出门打工的姑妈们穿着苗族盛装如约回到娘家,在与家人团聚的同时,项目组引导着她们一起看沙盘、观看小镇宣传片,多角度向村民宣传小镇规划建设帮扶理念,让广大村民们了解家乡建设的未来蓝图。为了和村民们交上朋友,他们和大家一起闹新春贺新年,分成小组每家每户上门拜年。

 

节日里的苗寨乡亲们对华润年轻人们展现出了好客又爱酒的天性,每每都会拉着项目组畅饮一番。张威和伙伴们也来者不拒,有时一天得喝四场酒,而很多人往往在第一场就会喝到吐。一场场“转转饭”下来,苗寨乡亲们彻底接受了这些直爽的年轻人,而姑妈们也果然迅速理解了希望小镇项目的优点,以及所展现的红红火火的未来,对娘家亲人们大力推荐。

 

长时间困扰项目组的局面就此打开。春节之后,一批批的村民主动来找项目组签约共建,剑河项目很快驶上快车道。

 

2020年12月,剑河华润希望小镇向社会各界惊艳绽放。除了120多套新建和改造民居,苗家工艺传习所(苗绣馆)、米兰花精品乡村示范酒店、希望农庄体验中心、清江精酿坊等特色配套项目,实现了希望小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基本达成了苗乡“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昔日破败落后的寨章村已经变成了整洁秀美的“苗寨桃花源”。

 

2016年到2018年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几家商务宾馆的老板,隔段时间就会接待一群特殊的客人。这群人是八九个小伙子,一看就不是本地人。每次这八九个人都只开一间房,而且只开两个小时钟点房。

  

W020210116000576950367.jpg
>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后来,海原县城的人们才知道,这些小伙子来自华润集团,是来扶贫的。他们常年驻扎关桥村,那是海原县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在县城30公里之外。因为严重缺水,他们只能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到县城集体开房洗澡。

 

三年后,这帮华润的年轻人大部分都离开,为海原关桥村留下了新建和改造的将近300栋民居和商铺,改造了小学、幼儿园、墓园,还建设了中水循环使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变旱厕为水厕,完成了一次“厕所革命”。而另外一支华润定点扶贫队伍给当地培育了一个支柱产业——养殖肉牛,让将近一万户贫困户有了产业和工作,这也成为了海原县终于在2020年初脱贫摘帽的主要原因。

 

2017年11月,两名来自华润的年轻人背着行李,进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张家湾村,华润集团第十个希望小镇的建设悄然启动。此时的张家湾,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孤独的老人、泥泞的道路及荒芜的田地——全村耕地1466亩,超过700亩抛荒。

W020210116000576980385.jpg
>华润为剑河小镇拍摄宣传片


三年以后,华润交给了张家湾人一个全新的村庄。155户村民中,华润给其中102户改造了房子,为40户新建了房屋。他们为当地建了一座酒店,一条承载旅游商业功能的“非遗老街”,一个全新农业旅游模式的“希望农庄”,新建了幼儿园、福利院、村民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还捐建了村民文体广场、门首塘广场、百尊大舞台……

 

通过发展旅游业,小镇的二三产业陆续建立起来。两年多前还是“空心”的张家湾,已经有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有更多村民正在紧张装修筹办农家乐,准备开民宿,甚至还有合伙筹备开旅游服务公司的。华润给他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希望之门!

 

还有百色、西柏坡、韶山、古田、井冈山、延安……华润以12年12镇的坚定步伐,进行着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实验”。120余位来自华润旗下各个业态的年轻人们,离开城市,离开家人,到农村扶贫攻坚一线扎根常驻。华润五丰还专门成立了希望小镇产业发展部,选派了43位青年常驻定点扶贫县和希望小镇,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这些华润的青年骨干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成为了一支从实干中走出来的、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扶贫大军。

 

而希望小镇项目的建设过程本身,也为许许多多的“王嘉”“张威”们的人生留下了铭心刻骨的一笔。每一个曾参与项目的华润年轻人,在提及这段经历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表示:生而有幸。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