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下的凡人小事

屠俊明【集团办公室】

 

 

>资耀华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社区图书馆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世纪老人资耀华先生写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回忆录《凡人小事八十年》,让我领略了大时代下不平凡的人生。资先生幼年接触传统教育,少年始授新学,青年负笈远游日本,回国后跟随民国金融巨擘陈光甫,成为独挡一面的银行家。新中国成立后,资先生长期任职于人民银行参事室,系统整理了中华民国货币史相关资料。

 

这本回忆录是老先生从近90高龄开始到93岁截稿,完全亲笔一字一句书写的,连修改后誊清都自己抄。书中记录了老先生生命历程中重要的人和事,对民国时期求学、从商见闻叙述较多,“这是几十年来个人亲身经历的一部分琐碎素材,求真求实而已”。

 

全书正文不过两百余页,不少故事富有传奇性、让人击节叹赏;附录里有三个女儿和文化名人对资先生的回忆文章,情真意切。本文摘录书中几个人物故事与各位同事分享。

 

李达:金石之言

 

李达,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资耀华入读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时,李达正在一高读本科,由于两人都是湖南人,一见如故。李达知道他想读经济科后,推荐他到京都大学跟随河上肇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学说。而要入读京都大学,三高毕业是捷径,但对日语和法语的要求也更高。深谈后时间不长,李达离开日本回到上海。一年后(1921年),李达筹备并出席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资耀华按照李达的建议苦练日语,在一高预科毕业后进入了三高文科部,之后顺利进入京都大学经济学院,成为国内较早一批系统接受《资本论》体系的学生。资耀华受河上肇影响甚大,晚年他把未能整理出版老师的《经济原论》视为终身之憾。

 

内藤湖南:一信之缘

 

内藤湖南是京都大学历史教授,原名内藤虎次郎,因对湖南出生了“曾左彭胡”这样杰出的中兴名臣而特别有好感,认为中国的出路一定在湖南,于是改名为内藤湖南。内藤湖南对资耀华毕业后回北京的前景感到悲观,“北京政府的政令不能出都门,各省各地区群雄割据,各自为政,各自发钞票铸铜元。……我看,你要回去,很可能无路可走。”可能是出于对学生悲观前景的同情心,内藤湖南给资耀华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回北京后去找湖南同乡、曾任中华民国总理兼财政总长的熊希龄。1926年,他回到北京,求职处处碰壁,后凭借推荐信见到了熊希龄,熊推荐其到《银行月刊》任职。资耀华在《银行月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有关于加强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人事管理的建议,也有关于银行建立强有力调查部的建议,这些文章引发了金融界关注。

 

陈光甫:知遇之恩

 

>陈光甫看到了资耀华写的关于现代银行管理的文章,深表赞许,1928年将他延聘至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命为调查部主任

 

陈光甫是民国时一流的金融人物,创立了新派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他一改政府银行和旧式钱庄任人唯亲的陋习,强调服务意识,重视人才积累,延请了一批精明能干、具有现代银行业务知识的人作为骨干。陈光甫看到了资耀华写的关于现代银行管理的文章,深表赞许,1928年将他延聘至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命为调查部主任。新入银行,资耀华做了两个月的内部调研,提出对银行发展的四点建议,具体为将活期存款依账号分成几个窗口,以此提升服务和付款速度;在上海再建立9个分行;合并内部资源,成立一个完整的调查部;扩充信托部,增加服务种类。陈光甫表示完全同意,并将这些建议陆续执行。之后几年,他成长为陈光甫的得力干将。1933年,在陈光甫安排下,他第一次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银行业务并在欧美银行实习。离行前,陈光甫特别嘱咐,关注前沿课程、搞通一流银行的实践。1935年,他回国后即被派往天津,任命为天津分行经理兼华北管理行经理,直至新中国建立后。在此期间,日本侵占华北,他领命坚守天津,保全银行资产。这是他生命中异常艰难的岁月,不能投降又要联合同业与日伪周旋,常有被捕的风险。对于资耀华在沦陷区的表现,陈光甫评价其具有士大夫人格,有坚贞不屈之正气。

 

南汉宸:钦敬之忱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正式宣布公私合营,以实际行动率先为新中国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做出榜样。在整个转制过程中,资耀华始终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与民族资本肝胆相照,以敏锐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的政策素养,大胆建议,谨慎操作,为全国银行业开展公私合营带了好头。图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股票。

 

南汉宸是中国人民银行创始人之一,第一任行长,曾任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资耀华和南汉宸在人民银行和民建中央有工作交集,资对南的为人处世非常佩服。回忆录中专门有一节回忆和南汉宸的相处情况,其中以银行公私合营促请陈光甫回归一事足见南汉宸既懂经济又懂统战,为当时难得的人才。1949末资耀华提出要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作为公私合营的试点,南汉宸表示同意但指出必须得到陈光甫的同意和银行董事会的正式决议。资耀华亲赴香港面见陈光甫,一方面商谈公私合营问题,一方面转达周总理及李济深希望陈光甫回国任职的意见。陈光甫表示公私合营后可以回京居住,并派出两位董事在北京召开常务董事会。很快银行常董会做出决议并正式向人民银行申请公私合营。在南汉宸的上下协调下,此后仅二十余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公私合营一事获得中央批准并正式实施,“效率之高可谓神速”。只可惜之后因其他事件发生,陈光甫回归终未成行。

 

家庭:一生之守

 

>资耀华全家合影,后排由左至右为资中筠、资民筠、资华筠,前排左一为童益君,右一为资耀华

 

>资耀华位于天津昭明里的旧居

 

妻子童益君,浙江人,原是从事蚕桑教育的职业女性,一心扑在事业上,抱有晚婚或不婚的念头。资耀华追求其近十年方走入婚姻。资耀华希望她婚后回归家庭作为全职主妇,她给资耀华约法三章,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许做官。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童益君确是牺牲了自己已有的成就及将会有更大成就的事业,而做了贤妻良母。”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不做官”的承诺,建国前做银行家拒不入仕,建国后回归研究。资耀华和童益君共育有三个女儿,三人皆事业有成,大女儿中筠曾任国家领导人翻译官,后任职于社科院美国所,二女儿华筠是中国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三女儿民筠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大时代下读书人的坚守

 

二十世纪是纷繁复杂的一百年,清帝逊位、民国初建、军阀混战、日寇侵华、国共决战、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小平南巡等等,大时代下读书人的命运一直是让知识界感叹不已的命题。资耀华老先生的《凡人小事八十年》给出了一个读书人如何穿越大时代的答案:坚守。

 

要守心,特别是有一颗爱国之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犹豫、不动摇;要守本,特别是立身之本,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要守善,特别是从善如流,听从好建议、抓住好机遇,对事业、家庭忠诚;要守缘,特别是把经历视为财富,常怀欣赏和感恩之意。

 

老先生用一生的坚守书写了读书人不平凡的人生,激励后来者寻找和做出属于时代和个体的选择!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