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山:干一行, 就领先一行
周龙山
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
华润水泥董事局主席

 

1984年是个人电脑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一款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诞生。同年10月,有着现代外型的台式机电脑,便出现在了那一届的广交会上。周龙山一定能够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在那届广交会上,在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之间,华润的老师傅带着他和几位同学,口传身授,告诉他们这个交易会是怎样的形式,跟外商打交道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要保持怎样的外事距离……

 

新鲜与兴奋不止于此。按照安排,他们一定要参加一次这样的广交会,两个月后,他们将如期前往香港。

 

师傅领进门

 

“我记得是1984年11月21日,我们一行七人从广州出发,坐直通车前往香港。路过罗湖桥时,带队的人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中英分界点了。那一刻,我们大家都很激动。”时光荏苒,这一幕在周龙山的印象中,却依旧清晰。

>华润在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1985年春摄于香港,右三为周龙山

 

那时,刚刚改组完成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寻求由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由此在过去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开展了众多国际业务,急需引进一批面向海外的干部人才。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当时的周龙山和小伙伴们年轻有文化,加上专业对口,简直就是为求贤若渴的华润集团量身打造。

 

1983年毕业后,对外贸易科班出身的周龙山,作为两百五十个人中选出的七人之一,分配到了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组织通知说,他们七个人一年的实习期后是要派到香港工作的,但去哪家公司周龙山并不清楚。

>1989年,周龙山在法国参加国际设备博览会

 

一年的实习时间不长,收获不少。因为英语比较过关,周龙山被分在美国和加拿大组,派到北京一家纺织品公司实习。做纺织品,就要到面料厂去看面料来源,到染织布厂看印染工艺,还要到服装厂去看服装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验货。做出口产品非常严格,对整个生产过程和成品有了认识,才能坐下来跟外商谈判,才能讲出产品的好处。这一年下来,周龙山不仅感受到培训对他们马上适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对这种有组织、有师傅的培养方式有了切身体会。

 

实习结束之后,周龙山回到经贸部的港澳司,这才知道派到香港是要去华润。

 

过了中英分界点,一路到了红磡火车站,华润各个公司管人事的总经理已在等着他们。就这样,七个人分别被带走。这些总经理还要负责安排他们初到香港的一切事宜,包括如何适应香港,以及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周龙山被精艺贸易有限公司的人事部总经理“领”了回去,并同他住在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是一位长者,以前是经贸部纪检干部。”周龙山回忆说。因为内地的西装不合适,这位总经理带着他去买西装、衬衫、领带,一切都要香港style。香港跟内地不一样的感受逐渐地明显起来,但周龙山心中一直有种组织观念,提醒着自己被派来是工作的。

>1991年,周龙山陪同四川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相关人员考察意大利、法国制革、制鞋设备

 

那时候外派非常严,在香港工作的老华润人几乎没有看到过年轻的面孔。这批年轻面孔在食堂引起了不小反响,他们都才二十三四岁。每次走进饭堂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对他们行“注目礼”。

 

1984至1986年间,华润集团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大学生,周龙山他们是其中的第一批,他回忆说,“这三届毕业生基本充实了华润所有公司的中层和高层。尤其是1986年的那批大学生,专业更加广泛,涉及到工程技术、管理、法律、财务……总之公司未来需要的专业人才,当时都已经储备好了,这是非常有远见,甚至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的。”

 

华润集团对这群新引进的大学生视若珍宝。各类专业人才被合理安排进华润的各个公司,充实到基层,将全新的思维注入到华润新的业务。从这种备受重视的氛围中,周龙山明显地感觉到,这家企业的转型正在从培养他们这群人开始,这让他有些许骄傲,但更多的是责任感。

 

四十学艺

 

回归之前,香港基建急剧扩大,华润在香港投资的中港混凝土一度成为旗下盈利最好的企业。每年吃年饭,中港混凝土的管理层基本都能坐在第一桌。在集团年会上,他们可以坐在离集团领导最近的位置上。混凝土的上游原料紧张了,集团又不惜重金投资收购了东莞水泥厂。不曾预料的是,工厂建好后,香港的经济和基建市场走起了下坡路,水泥难以消化,成为了不良资产。

>2002年,周龙山被派到了中港混凝土

 

华润水泥前任董事局主席周俊卿在集团委派下带领团队进入东莞水泥,与日本管理团队反复交锋下,争取到了管理权,并带领公司走上正轨。而华润集团在这一时期的业务调整中,有意将华润创业非核心业务剥离。作为华润创业的子公司,中港混凝土当时面临着被重新安置的命运。

 

就在这一过程中,2002年,周龙山被派到了中港混凝土。为什么会选择他,周龙山回忆到,“这个人选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要在香港工作多年,熟悉香港环境;二是会说粤语,因为公司里都是香港人;三是要会英语,因为当时是英国人和澳洲人在管生产技术;四是要有管理工厂的经验。”

>2010年4月,周龙山(右四)参加中港混凝土元朗搅拌站新车接收仪式,并与同事合影留念

 

此时,周龙山已在德信行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要不要转向这个完全陌生、前途未卜的传统实业公司呢?

 

回想起来,他在精艺贸易公司时做的皮草生意,可以说是华润最早开拓的实业项目之一了。曾经,内地的化工产品非常落后,在处理皮革产品的时候,既不干净,又有味道。周龙山回忆说,“当时我们有工厂在澳门。我们去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还有瑞士这几个国家引进他们的设备和技术,按照先进的加工工艺,做成产品,然后在香港销售,有一部分也卖到国外。因为当时做的比较成功,还做了国外的制革制鞋和设备的代理。当时国内的制革制鞋、皮革技术和装备,至少70%以上都是从我们这里进口。因为我们的材料、工艺、装备都是最先进的,生产出的产品还成了国家标准。”

 

尽管如此,水泥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精艺贸易公司以及德信行,不论是皮革生意、还是后来汽车进口业务,都是光鲜亮丽地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进入水泥这一行,意味着接下来的生活将是常常要落脚深山、开垦大地。

 

四十二岁,走上了中港混凝土副总经理的岗位,有位同事对周龙山说:“四十不学艺,你来这让人挺难理解的。”周龙山说,“这是组织的安排,我愿意接受挑战。”

 

“我当时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什么是水泥、混凝土。但我是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周龙山说,“不懂就去看书去学,就必须去请教。”作为管理者,这样一边学习新的领域一边还要作为新上任者做好日常的经营管理,纠结和压力可想而知。

 

周龙山很坦然,“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辛苦的过程。现在回头看,一路走过来确实不容易。”对于经营管理,他说, “我要让香港人接受华润的文化,要把整个团队打上华润的烙印。如今的一些中港混凝土高管就是当时培养起来的,他们身上印刻上了浓郁的华润文化的色彩。”

 

在这份对年龄、学习、跨文化管理的坦然中,周龙山走了过来。内地的市场也走出阴霾,中港混凝土开始实现扭亏为盈。

 

打赢翻身仗

 

实际上,从1998年一直到2006年,华润水泥都被叫作不良资产,尽管是上市公司,但也是为了华创才剥离出的上市公司。2006年退市后,华润水泥的去与留又成了集团争论的焦点。此时周龙山已升做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回忆说,“当时华润管理层是两种意见,一种说卖掉,一种说继续支持,但当时主导的意见还是想把这块业务做大,而支持的最大原因就是对我们这个团队有信心,集团给我们三年时间,如果做大就让我们能重新上市。”

 

在周龙山看来,华润水泥的“发展”史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时才认识到,这个行业是可以做大的。

 

花三年时间脱掉“不良资产”的帽子,重新踏上二次上市的征程,华润水泥的管理团队诠释了什么叫“事在人为”。2006年至2009年间,华润水泥更多地在两广地区布局,跑市场、跑客户、跑项目,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夹缝中求生存。“矿山资源大家都在抢,我们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跟政府争取,好条件、高回报,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周龙山说。三年时间所有人全力以赴,几乎都没在家里呆过,如今广西28%、广东20%的市场份额都是那个时候拼过来的。

>2008年9月, 周龙山(左四)出席富川水泥一期工程奠基仪式

 

天道酬勤,2009年10月6日,华润水泥强势回归资本市场。“华润水泥再次上市,我们集资额是当时华润集团历史上最高的,过去成功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得到了资本市场高度的认同和肯定。”这样的成绩让华润水泥人很是兴奋、骄傲和自豪,他们打赢了这场翻身仗,也奠定了华润水泥今天的行业地位。

>2009年4月, 周龙山出席南宁水泥竣工仪式

 

在周龙山心中,“华润一直是一个非常讲业绩的公司,而华润水泥人身上又散发着特别有激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特质,这种业绩文化和拼搏精神支撑着华润水泥创造出今天的成绩。”

 

力排众议

 

华润水泥从行业“门外汉”变成了行业“黑马”,2008年,周龙山也从华润水泥的一名主角,变成了导演。作为华润水泥总经理,周龙山深知,在行业中突围只是起点,在行业中做到数一数二才是华润的追求,这是华润多个行业都在奋斗的目标。

>2012年2月,运输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供应商法国雷伊公司来访

 

因循守旧不是周龙山的风格,早在2002年刚到中港混凝土时,他就成了行业内做管理手册的“第一人”。“我当时去中港混凝土,除了要把公司管住,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这个管理模式和生意方式带到内地去。”在周龙山的主导下,团队将成熟的管理经验编辑成《华润混凝土管理手册》,将英国人在香港建立起的管理体系本地化,然后复制移植到内地。

 

在行业内稳住发展脚步后,周龙山又带着团队着手编制《华润水泥管理手册》。“当时编这本手册很难,十三个部门,把大家都调集在一起,花了两百七十六天才把这个手册编出来。对于干这件事,很多人都不理解,大家觉得这是无用功,但我认为现代化的企业必须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所有人可以依据的一本企业的基本法。”今天,华润水泥人常讲的一句话——“组织一批人,带着一本书,去了就能干”,验证了周龙山当时的坚持。

>2009年12月 周龙山等赴封开水泥现场调研项目建设情况

 

凭借着浓缩华润水泥人智慧的这本手册,一座又一座工厂拔地而起,从两点一线、沿江沿海到面向全国。产业布局越大,影响也越大,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现代化治理水平,需要跟上发展的速度。“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工厂越来越多,没有一个标准就没法儿管。” 2010年,华润水泥盈利喜人,周龙山又果断提出要启动生产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这在水泥行业同样是超前的想法。

 

提议一出锅就炸开了花,“当时,企业里70%的人都不同意,尤其是生产一把手都来跟我叫板,认为国家没要求,行业都没做,我们也没必要建设。”周龙山非常清楚,从上到下都反对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改变了员工的生产和管理习惯。这一次,周龙山仍然选择了坚持。在他看来,做不到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就一定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

>2016年6月28日,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在安全生产方面,“为了建立这个体系,每个工厂要投入2000多万元,一是投资硬件,在所有的工厂里面,画标准线、建栏杆,危险的地方拆掉,重新建;二是软件方面,制定制度,培训员工,实行人车分流等。”在清洁环保方面,首先下手收尘系统,“袋收尘的效果更优于电收尘,我们在行业内第一个提出实行电改袋,这样更符合环保标准。”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周龙山眼中的水泥工厂、矿山基地终于一天天变的井然有序、风景怡人,变成了他心目中一流企业该有的样子。目前华润水泥已有二十五个企业成为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级企业,计划2019年年底所有企业将全部通过这一标准。

>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全景

 

这两年,华润集团上下都在提“创新、转型、发展”,华润水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危废和生活垃圾项目频频成为亮点。但在项目启动之初,很多人却说,这是一个水泥企业在“不务正业”。对于各种“花式”劝停,周龙山都不为所动,只是耐心地解释,“从生存价值来看,未来水泥需求会下降,最先被关掉的,一定是跟这个城市没有关系的工厂。而华润水泥的协同处置项目让城市离不开自己。从社会价值来看,这也是一家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挑战“智能”

 

华润水泥“十三五”战略提出的三大能力——系统成本最低的能力,区域市场领先的能力,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其中最后一项是华润水泥现阶段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2012年7月,周龙山在华润大学授课

 

行胜于言,力挺新生事物,是周龙山作为华润水泥董事局主席支持创新的最好佐证。协同处置项目如今已瓜熟蒂落,但周龙山并未满足,他说,“前面两项能力我们已经基本达成,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未来我们要持续提升转型创新能力,早日达成‘十三五’目标。”

 

实际上,对协同处置固废技术的探索,华润水泥八年前就开始进行了,今天为大家所知,意味着这一项目已充分成熟。这也是周龙山的一个习惯,尽管华润水泥在产品研发、生产运营等等方面还有着很多有意思的探索,但在这些探索能够产业化之前,他并不愿过多地去宣传。

 

今天,年轻人热衷的科技话题已从个人电脑转向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作为实体产业的企业领袖,对互联网与新科技,周龙山并没有因为对自身实业的厚爱就轻视排斥,而是非常有前瞻性地接纳与布局。讲起区块链,他也能结合实际地捋出其对产业发展的意义所在。他说,“传统行业信息化更能够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所以我们2009年就开始做信息化,跟IBM合作。而且我们的ERP不是最简单地从财务开始集中,而是从业务开始,跟整个系统联系起来的,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但走出来就是最稳固的一条路。如果今天说在华润集团,华润水泥的信息化是走在前边的,就是因为我们打的基础很好。”

 

更让周龙山兴奋的是华润水泥接下来的智能库存、智能制造以及智能营销体系建设,尽管涉及对许多技术的解释,周龙山讲起来都是举重若轻、通俗易懂。

 

智能制造方面,华润水泥与西门子合作,将水泥厂所有节点的数据做成模型,目前模型已经制作出来,余下的工作是将其落地,他说,“这就像双胞胎,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虚拟,在虚拟空间里可以看到现实中发生的一切,还能发现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按照计划,智能制造将在2019年进行试点,智能营销预计在2019年也会达成。这将是水泥产业模式的全新探索。可以预见这样一个未来——别人给华润水泥供应水泥,华润水泥通过平台、网络来卖产品和技术。不过,这个要靠未来的华润水泥人去实现了,我也快要退休了。”平常不太愿意讲太多进行中项目的周龙山,对创新讲了许多,讲到这里他停了下来,这位已陪伴华润水泥度过十六载光阴的掌舵人,心中已是更多的期待和牵挂。

>2017年7月,华润水泥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他说他在华润水泥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建立水泥学院,培养管理层和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另一个是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优化华润水泥整个运营系统,为精益运营提供指导,同时不断研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值得欣慰的是,这两个关于人才与创新的梦想都实现了,水泥学院与技术研发中心正为企业和社会输送着坚实的未来。

>2012年7月,华润水泥学院广州技术培训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华润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最后一份工作。”周龙山自毕业进入华润,从贸易转向实业、从挽救企业到做大企业、从选择行业到超越行业,几乎浓缩了一代华润人的人生经历。他希望今天的华润,能够像当年一样把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招进来,在华润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那些曾经被他们这代人所执著的信念,能够在华润新的创新、转型、发展时期,依旧执着。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