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业危害及其管理方法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医院而言,工业企业相对成熟的安全健康管理系统方法,不失为一块最为便捷有效的“他山之石”。

 

抗日战争期间,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抗战,却因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伤口感染恶化转化为败血症,经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争时期,诸多客观因素限制了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这个问题却依然严峻。

 

美国劳动统计局(BLS)数据表明,医院是最危险的工作场所之一。2011年美国记录了253700起医护人员工伤与职业病事故,医护人员工伤率约7%,是全国私有企业平均水平的两倍,比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高风险行业还要高。医护人员工伤死亡事故虽不常见,但并不罕见。2003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医院共报告了263起工伤致死事故,平均每年因工伤死亡24人。与美国相比,中国医护人员的工伤与职业病还缺乏可靠的统计数据,但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医师协会于2014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医生80%没有双休日,没有带薪休假,90%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54%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时近两年内有15位麻醉师猝死。

 

医护人员是生命健康的救护者,他们救死扶伤的时候,往往把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放在核心位置,却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及其他因素等,但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与分布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

 

物理因素比较常见的是针刺伤、负重伤及电离辐射伤等,其中,因负重导致的肌肉骨骼疾病(MSD)特别多。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运送患者、搬运重物,长时间、长距离行走、站立、弯腰、颈椎前屈等,造成医护人员罹患腰背损伤、扭伤等肌肉骨骼疾病。统计显示,美国医院损失工时工伤事故中,肌肉骨骼疾病占46%,而这些肌肉骨骼疾病有72%是因为与患者直接接触导致的。芬兰79%的护士有下腰背部痛,有12%的护士因腰背痛不得不过早离开工作岗位。


化学因素比较常见的有细胞毒性药物和化学消毒剂等。其中细胞毒性药物(CD)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之后,会因蓄积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甚至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接触各种消毒剂,轻则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则中毒或致癌。英国报道有多起因接触甲醛导致膜性肾病的案例。调查表明,女性医护人员接触抗肿瘤药物可导致胎儿流产率明显增加,自然流产率达26%;孕妇因接触环氧乙烷消毒剂导致流产率高达16.7%。

 

生物因素是医院最常见且威胁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血源性病原体导致的职业性疾病有20多种,最为人所知的是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HIV)。因为针刺、锐器伤害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后会导致感染。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突如其来的严重呼吸综合症(SARS)流行病,严重损害了当时医护人员的健康,全国重点流行区域的医护人员感染率达到18.13%,北京某传染病专科医院在疫情初期的医护人员感染率高达75%,医院几乎丧失了对新发传染病感染的抵御能力。

 

心理性危害主要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轮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2003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医院报告的263起医护人员因工死亡事件中,有38起是医护人员自杀导致。国内虽然没有系统统计医护人员自杀事件,但医护人员自杀的消息也屡屡见诸报端。众所周知,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有调查显示仅有3%的医护人员明确表示会让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医疗行业,而高达七成的人坚决反对自己的子女进入该行业。

 

除了上述危害之外,医疗纠纷对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信息显示,有8%至38%的医护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威胁人身安全的暴力事件,有更多人经历过语言暴力。在我国,医疗纠纷引发的“医闹”事件屡见不鲜,暴力伤医也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72%以上的医院发生过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事件,还发生过医生被杀的极端事件。2016年全国发生典型暴力伤医案42起,共导致60余名医务人员受伤或死亡。此外,医护人员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外出急救的医护人员最容易遭遇车祸,例如美国在2003年至2011年间就发生过96起致医护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

 

种种职业危害因素在严重威胁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医护服务的质量。家庭、企业和社会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医院而言,工业企业相对成熟的安全健康管理系统方法,不失为一块最为便捷有效的“他山之石”。为医护人员打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首先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安全文化,医院不要害怕暴露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问题,这能让所有员工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关键所在;再要发动群众力量,动员全体员工系统辨识所有岗位和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安全健康风险,排查隐患,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开展广泛深入的教育培训,让医护人员掌握并有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大投入,采用先进的医疗技术,自动化的安全措施,有效控制肌肉骨骼疾病和血液传染病等突出风险;最后,定期开展医院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和评估,持续、系统改进安全健康绩效。

 

近年来,伴随集团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问题会日益突出。各级医院应未雨绸缪,针对各类型危害因素,采取系统的管理方法,尽可能降低医护人员职业伤害事故,助力集团医疗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