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白扫盲全攻略

落叶堆积了无数层  山川也遍是年轮  拾起草木的声音对话  听懂风过的回声 ——

 

 

丸剂

 

将配料药物研成细末,然后以水或蜜、面糊、米糊、药汁、蜂蜡等拌制成大小不等的丸状制剂,如六味地黄丸等。“丸者缓也”,临床一般多适用于慢性或虚弱性病症的调理。

 

散剂

 

分内服、外用两种。内服者指将处方中的药物研成粗末,用水调服,或者煎汤服用。散剂兼具汤剂的吸收快、作用迅速,尤其适用于脾胃病的调理和某些急症的治疗,外科也常用散剂(研得极细)调敷,治疗体表局部病变。

 

膏剂

 

膏剂和散剂一样,也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的是先把配料加水煎熬,滤去渣滓,再加进水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滋。内服膏剂多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补的慢性虚证。外用的则用棉子油或花生油等先将药物煎熬去滓,接着再放进黄丹、白蜡等辅料收膏,然后根据需要装瓶或趁热平摊在纸或布上,制成膏药。

 

丹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精制成丸状、锭状的制剂。丹剂也有内服和外用之分。内服有玉枢丹(又称紫金锭)、至宝丹、天王补心丹等,外用一般以含有汞、硫等矿物药的细末为主,如白降丹、红升丹等。

 

汤剂

 

将中医配方加水煎煮饮用的剂型,这是临床最常用者。所谓“汤者荡也”,就是说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故适于急病、新病以及病情较急而亟须荡涤病邪或扶持正气的病证治疗。

 

酒剂

 

将配方浸入酒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待药性浸出于酒然后饮用的一种制剂。酒剂古称“酒醴”,俗称“药酒”。酒剂,分为酒与药两部分。酒可以行药势,还可以活血、防腐,可以加强药分的溢出。药酒的基酒是很有讲究的。

 

露剂

 

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锭剂

 

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是由单味或若干味药按一定组方原则和调剂方法制成,能相互协调,加强疗效,更好地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并能减少或缓和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消除其不利作用。

 

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它概括了方剂的结构和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又称辅药。

 

佐药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治疗兼证或次要证候;二是制约君药、臣药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用于因病势据药须加以从治者,如在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许温热药,以消除病势拒药“格拒不纳”的现象。

 

使药指方中的引经药,或协调、缓和药性的药物。

 

 

 

炮制: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药。目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加强疗效,便于制剂和贮藏,使药物纯净。地黄、乌头多用炮制法。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甘草、炙黄连等。

 

 

布包煎:一些带毛的药物(辛荑、枇杷叶),或粉状药(滑石、蒲黄),或小颗粒容易悬浮的药物(车前子、王不留行),需要用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煎煮。

 

去头足:有些虫类药需要在煎煮前单独处理。如虫蜕,需要去头足;全蝎,需去尾钩;蜈蚣,需去头尾。

 

单煎或研细: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朱砂、麝香、三七、蛇胆、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

 

文火:指熬药时的火小而缓。药物煎沸后,一般用慢火、微火煎煮。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

 

武火:对烹饪时所用的火势的一种称呼,中药学上的解释是煎药时火力大而急。

 

 

烊化:一些胶类药物(用动物的角、皮、器官等熬制而成的胶状物),需要将药物放入水中烫化或上锅隔水蒸化成稠汤状,服药时加入其它药液一起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鹿胎膏等,这些药物宜烊化服用。

 

热服:指中药煎剂趁热服下,以充分发挥其疗效。热剂热服,适用于大寒证;寒剂热服,适用于假寒真热证。

 

泡服:一些花类药物(菊花、玫瑰花、厚朴花),一些不需要煎煮的草本类(番泻叶、胖大海),一些可当茶饮的药物(绞股蓝、荷叶、薄荷、西洋参),只需要开水泡服即可。

 

冲服:有些贵重的药物(三七、川贝),有些需要增强疗效避免浪费(全蝎、蜈蚣、紫河车),有些粉剂(朱砂、珍珠粉),有些成品散剂(苏合香),不需要煎煮,可以先将药粉调成糊状口服,或将粉末加入汤药冲服。

 

 

 

字诀1——问

 

询问中药房老板药材的来源、使用和保存方式。

 

字诀2——闻

 

中药材都会散发出独特的香味,不会有受潮、霉味或是走油的气味,添加二氧化硫的药材,即使再怎样冲洗也无法洗净,而且经二氧化硫泡制的中药多半也已失去药效。

 

字诀3——望

 

首看干燥度及脆度,药材微湿松软,腐败较快,再看有无发霉、虫蛀、虫卵、灰尘附着。此外,颜色太鲜艳、或纯白无瑕的中药也多半大有问题,可能有熏过硫磺,或加了漂白剂的疑虑。

 

字诀4——拨

 

用手触摸、拨弄中药材的质地,新鲜的药材绝对不会是湿湿黏黏的,摸起来一定是干燥而且没有虫蛀,中药材绝非大片漂亮就是好药材,有的好药材反而小小丑丑的,但纯度、油度和质地都很棒,要有经验才看得出。

 

字诀5——握

 

抓握中药材,将中药材取少量握在手心,或是搓揉看是否有不自然的色素;同时观看中药材外观色泽要呈现自然鲜明。若是外观零碎不完整,或是颜色太黑、太暗,甚至有斑点,就要小心买到假货或是劣等货。

 

字诀6——尝

 

若店家许可的话,不妨取一小块直接尝尝看,若有油臭味或是恶心反胃的感觉,就要当心药材存放不佳已变质。

 

字诀7——漂

 

中药材要烹煮前一般不必清洗,若担心有灰尘,可稍微漂洗,但不要浸泡。因为中药材皆非生品,都经由特殊的干燥或炮制方式, 若泡水药性会流失。

 

以貌取药

 

红枣

 

颜色稍暗、外形饱满、没有过度皱褶者为佳,如果外表都为均匀的鲜红色,则可能掺有二氧化硫。另外剥开时果肉和籽分离而且呈暗黑色的可能含有黄麴毒素。

 

 

黄耆

 

市面上的黄耆一般都已切成片状,挑选时主要看黄耆的横切面,平整、看起来粉粉且带有淡淡甜味的黄耆为佳。如果切面皱皱的,可能是被挤压过的,而中间空洞或切面有斑点的,属次等货。

 

 

当归

 

外形饱满、头胖、膝胖、腿短,表面为金黄色者为佳。切成片的当归则越大片越好。切开时横切面应呈白色,且发出自然的香甜味。如果出现断裂或斑点或闻起来没有味道者,属于劣质品。

 

 

枸杞

 

颗粒大、圆胖、颜色呈自然的红色者为佳;如果外型干瘪,颜色非常鲜红,所有的枸杞颜色一致,这样的枸杞可能被浸泡过二氧化硫。

 

 

肉桂

 

外形完整,有浓郁的甜辣味,摇晃时不会出现碎渣、断面呈紫红色,油性强者为佳。如果易碎,味淡,则属于品质差的产品。

 

那些见过却叫不出名字的中药器具

 

 

戥(deng读音同等),是传统上用于称中药、贵重金属(如金、银)的一种衡器,结构与秤同,秤杆一般骨制,盘为铜质。戥子的刻度标志称为“戥星”。

 

瓦罐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药碾

 

药碾由铁制的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解除病痛的药材饮片,如:赤小豆、酸枣仁、白寇等,就是通过推动铜磙在铜碾子槽中来回压碾研磨,使药材饮片分解、脱壳,用它配置的中药饮片具有良好的药性作用。尽管如今新一代中药研磨机广泛应用,但是古老的中药碾子仍在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铜杵

 

铜杵臼用以舂捣坚硬(如坚果类,矿物类)中药材的器皿,常置于售药柜台前备用。

 

切药

 

配合切药刀的工具有切药用的竹把子、单切用的虎头钳、螃蟹钳、拦药的刀方、接药的药斗、擦刀的油帚子、水帚子。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