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的非典2003

 

17年前那个春天,宛如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卷起飓风。

 

一种神秘的病毒悄无声息从中国广东开始出现,在人群中传播,遭遇者九死一生。由它引起的症状与肺炎类似,被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更为恐怖的是,在密集的城市人群里,它拥有极其迅猛的传染性。

 

2002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黄杏初的广东河源农民发烧住进了医院。他就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非典病人,也是后来被学界命名为SARS的病毒的起点。自此,中国人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  

 

2003年2月9日,广州市非典疫情突破百名患者大关,死亡病例在不断增加。广州市民涌上街头,排起长队抢购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医用口罩,甚至还有食用醋。

W020200420259853020697.jpg
>2003年5月1日,北京小汤山高速公路设非典专用车道
W020200420259853071846.jpg
>2003年5月16日,大批抗非典物资运往小汤山医院

3月初,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北京报告非典病例339例;4月27日,北京病例累计突破1000例……

 

医生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口罩脱销,消毒液紧缺,学校开始停课,游人纷纷离京,市场出现波动,市民情绪恐慌……

 

随后,疫情开始在全国蔓延。吉林出现首例输入型病例,紧接着是河北、辽宁……

 

4月,国家紧急征用昌平区小汤山附近土地40.3公顷,用于建设非典定点医院。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击非典疫情的战争在全国打响。无数的物资、捐款涌向核心疫区一线,无数的医护人员前赴后继书写史诗般的悲壮!

 

在这场战役中,有两个核心的“风暴眼”,除了北京,另一个就是香港。

 

据统计,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的非典,中国境内(含香港)累计7000多人感染,死亡649人。而仅在香港,不到700万的人口,就感染1755例,死亡300人,病死率17%。

 

彼时的香港,人心惶惶。威尔斯亲王医院、淘大花园,成为当时港人心目中深深的恐惧。学校停课、超市被哄抢式购买、隔离令……在未知的危险降临之时,人群的反应大同小异。

 

“立足香港,面向全国”的华润一只脚在风暴中心,需要用最大的努力回避这场灾难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另一只脚支撑着国家、客户、员工的各种抗疫、民生需求。

 

因此,从2月份广东刚开始流行SARS以来,华润就极为关注。因为,作为多元化民生企业,集团的业务涉及地产、纺织、啤酒、零售、超市、肉类食品、酒店、药店等,劳动力密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从业务分布区域来看也是极其广泛,分布在香港及内地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很多省市都爆发了SARS病毒。所以,面对SARS疫情,华润集团必须高度清醒、明确决断。

 

3月份,华润集团紧急启动危机管理系统,采取了几项重大措施。

 

在这些措施中,“员工的身体健康”首当其冲成为最重要的保护对象。华润集团最高决策机构-常务董事会一致决定,当集团业务与防治SARS工作有冲突的时候,首先考虑员工健康,要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保证员工安全。

 

是啊,有什么比集团的近10万员工更为宝贵的呢?他们的健康牵动的是10万个家庭、数十万家属的心,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和关怀这是华润的基本原则……所以,华润集团紧急事件应急小组对各利润中心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写字楼的消毒、食堂的卫生、凡是与预防SARS病毒可能有效的药品购买和发放、及时通报、互报疫情和有效防护办法等,尽全力为员工带来最可靠的保障。

 

2003年的元宵节,刚刚休完假复工的华润万佳(后更名为华润万家)收银员裴珺一到店里就发现,员工通道遍布着消毒药水的味道,公告栏上已贴出怎样判断和预防非典的资料,温馨告诫大家不必惊慌,甚至连预防的中药方也罗列出来。口罩、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已分发给每位员工,电梯、空调、购物车、购物篮,公共桌椅及一切可以触及的地方,每天都进行两次消毒。这让她感到了作为一个华润人的安心和自豪。

W020200420259853101210.jpg
>SARS期间,华润万佳迅速调集货源,及时填充到货架上,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求

深圳木棉花酒店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除了一丝不苟地对工作环境频繁消毒,还聘请了医生指导全体员工定期饮用预防中草药剂并进行了“非典”知识培训。还鼓励大家积极锻炼身体,组织了登山、羽毛球、乒乓球等一系列比赛项目;针对非典疫情,提醒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并为食堂宿舍配备了具备消毒功能的洗手液等。

 

正是由于从上自下的高度重视,加上全面细致的措施,华润的员工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就连必须直面汹涌的零售客户的华润堂,当时在香港已有21家店,是香港最大的中药连锁店,加上其他医药零售条线,总共700多名员工,也无一人感染。

 

面对SARS,除了对员工负责,华润也没有忘记对社会的担当。2002年,华润刚刚提出“与您携手,改变生活”的企业使命,在这次的疫情中就得到了最好的检验。

 

在SARS爆发以来,一些“发国难财”的事层出不穷,但是华润出售的所有紧俏商品,比如华润万佳的生活用品、华润堂的药品等,没有一件涨价。只要征集到货源,华润的零售企业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上架,以正常价格销售给焦急等待的人们。

 

此外,华润万佳将4月29—30日两天全国近500家卖场总营业额的1%,和近2万名员工的个人捐款共46万余元捐献给红十字会,用于防治非典型肺炎;华润酒精总共向黑龙江肇东市各大医院和学校捐赠9吨医药酒精;华润堂不仅向大众公布一些有益的良方,而且从2月份广东抢板蓝根开始,逆市而行,拒绝涨价还实行85折销售;华润物业为业主提供免费中药;华神公司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赠了30万人民币和20万元的药品……

 

对于华润来说,社会的稳定是华润发展的基础,百姓的生活越美好,华润才能更美好,这是无须辩证的基础意识。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的是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也考验着企业的运营能力。在保证员工和民众健康的前提下,还要努力确保业务的展开。如何在疫情对业务造成全面冲击的情况下,找到保运营、稳增长的机会,也考验着华润的诸多经理人们。

 

酒店业是被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伴随着国际入境旅客、国内游客和商务客人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深圳酒店业步入了自建市以来经营的最低谷,相比2002年同期,许多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如香格里拉、威尼斯等酒店的客房出租率由90%急降至10%-20%。

 

华润旗下的木棉花酒店也承受着新生不久却遭遇行业寒冬的巨大压力。但是作为一个成立不到2年的酒店业新秀,木棉花却在深圳的市场里创造了持续领跑的奇迹。

 

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木棉花不仅有极其严格的消毒和预防体系,还把心系客户做到了极致。在每次客房消毒后,他们都会向客人明示消毒情况及操作人员;每间客房都配备了绿茶、富含维他命C的水果、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口罩、碘伏消毒剂等物品,还免费为客人提供预制汤药。为了解决客房紫外线消毒问题,酒店工程部自制了美观的消毒灯,甚至其他酒店要来咨询采购;大堂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全自动喷雾洗手器……客人们由衷地对木棉花工作人员说:“我感觉你们这里比医院的消毒都彻底!”

W020200420259853144235.jpg
>SARS期间,深圳木棉花酒店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全自动喷雾洗手器,保障客人的安全

积极细致的工作得到了许多客人的认可和信任,酒店四月份客房平均出租率达到67.9%,遥遥领先于深圳其他高星级酒店,继续保持领跑地位……

 

类似木棉花这样针对疫情、转危为机的努力,是华润旗下各个企业的共同探索。

 

德信行是当时华润旗下的著名贸易企业,许多展览、推销活动因为SARS取消,严重影响业务,他们通过网络联系,把自己的产品展示给客户,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W020200420259853184728.jpg
>2003年非典时期,公司非常关注员工的健康,给每位员工发放口罩做好防护的同时,还在办公楼安放消毒器,食堂煎好有益身体的中

华润堂的业务因为SARS销售额大增,从3月20日到5月4日,营业额同期增长将近五成,板蓝根一个月销售超过5万袋,口罩超过20万个……但他们坚持企业担当,用正确的方式提升香港人对华润堂的认识。他们认为,转危为机并不是指“发财”的机会,而是尽到企业责任、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

 

华润万佳也没有被疫情冲击打乱阵脚,虽然服装、乐器、化妆品等日常热销产品受到打击,营业额大幅度下降,但是他们通过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商品结构,使方便食品类销量提升2倍,体育用品和床上用品同比销量分别增加40%和30%。

 

2003年也是华润的55周年。而非典疫情也是这个“知天命”的企业遇到的首次大规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正在努力进行实业化转型的华润还不是那么强大,但也尽力做到最好,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给出了自己的答卷,不惧困难、不避责任,充满着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与全国人民一起,在坚持和奉献中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本刊 喻勇整理)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