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鼎盛时期的文化自信

建筑形态

 

屋顶坡度平缓、斗栱雄大、举折深远,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日趋成熟,也出现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的城市景象。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城市建设、木构、砖石建筑等方面均有巨大进步。

 

隋唐时期建筑规模宏伟,规划严整,大型建筑群体的处理手法日趋成熟:宫殿、坛庙恢弘舒展;寺院、石窟造型浑厚且形制多样。木构建筑已解决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逐渐定型化。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

 

隋代统一全国,隋文帝杨坚立国之初休养生息,经济发展迅速。至隋炀帝大兴土木,建立大量如仁寿宫等离宫别苑,游幸江都更建立大量行宫,虽劳民伤财,但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建筑技术发展。

 

隋代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

 

李春——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

 

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于是,世人才知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李春的名字也和这座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一座建筑群,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号称“万宫之宫”、“东方圣殿” ,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格局完整,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当时的盛景。

  

 

与此同时,大明宫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也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宇文恺——隋代著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

 

宇文恺(555年~612年),出生于长安城(今西安市西北部)的武将功臣世家,是当时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

 

他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官至工部尚书。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宇文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

 

经过稳定发展,唐代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随着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是,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并在都城和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

 

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在唐代,不仅单体建筑的艺术处理手法更为细腻而有特色,在建筑组合体、群组布局乃至城市规划上都更为成熟,形成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唐代风格。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佛光寺最早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经历北魏后期、北齐、周隋、初唐、盛唐,于唐武宗灭佛运动时被毁,现存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年间(857年)所建晚唐建筑,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其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与第三早的木结构建筑,被梁思成称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阎立德——唐初著名建筑设计师

 

作为唐初著名建筑设计师,阎立德在帝王陵墓及宫殿设计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宏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园林建筑设计则在秉承汉晋以来的自然清新的风格基础上,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

 

梁孝仁——唐代大明宫的监造者

 

梁孝仁,时任司农少卿,唐代大明宫工程的浩大博精,其施工过程实难想象。梁孝仁在修建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绿化,在各个庭院中都种植了梧桐、绿柳。韩翊的“寒食东风御柳斜”正是描写这些柳树罩御宫的佳句。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