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重庆小面

提起家乡,除了想起那里的亲人、往事、风景,人们还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难以忘怀的美食,它们深藏在内心深处,一旦有谁提起或触碰到相关话题,就像是微风吹过湖面,舌尖味蕾就会不由地绽放出丝丝向往。于是由各种感官汇集起来的记忆便活泛起来,生动起来……

 

比如重庆小面。

 

所谓“小面”,并非碗小面细,而是指不加任何肉料的麻辣素面,“小”字蕴含着简单、方便、快捷之意。二十年前,“小面”头上尚未冠之“重庆”二字,既没有拍电视也没有排行榜。那时街上的面馆也似乎没有现在这么多,许多人都是自己在家煮面吃。下班回家的路上去市场买点“水叶子面”(刚刚压出的带有水分的面条),顺手带把“藤藤菜”(即蕹菜、通心菜),晚餐就可以吃上一碗自己煮的小面。家里的佐料也许不如街上店里那么丰富齐全,但基本要素还是有的:油辣子海椒、花椒油、蒜蓉、葱花、酱油醋,外加一点儿猪油,一碗热腾腾的小面定然会让你吃得胃口大开,精神舒爽。

W020160608367816572168.jpg

随着时间推移,小面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细微的变化。街头巷尾的各种面庄、面馆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外地人只知道重庆小面,其实除了最简单朴实的小面外,还有许多以各种浇头和佐物为特色的小面,如豌杂面、肥肠面、鸡杂面、豆花面、猪蹄面等;还有以面条形状命名的,如干溜面、铺盖面、渣渣面等;还有以老板特色及姓氏命名的,如胖妹面庄、十八梯眼镜面、老太婆摊摊面、王五板凳面、董小面、程凉面等。可谓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麻辣是主题,香鲜为良伴。

 

近几年,重庆小面50强年度排行榜不断更新。凡是入榜的面家无论店面大小,环境好孬,都会将奖状挂在店中醒目位置,散发着无声而极具诱惑的吸引力。

 

父母住处附近是重庆知名的旅游景点,园林部门贴心地在路边立了一块“重庆小面地形图”,将全市最著名面馆的地点、行车路线标注得清清楚楚,极大方便了外地游客。

 

每年回家探亲我都会“按图索骥追小面”,让味蕾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欣然绽放,让汗水在麻辣香鲜的刺激下欢快流淌。面光汤光之后,暗自发愿:吃遍“小面50强”,不让人生留遗憾!心愿尚未完全实现,但入口走心的面家却越来越多了。

 

比如“开半天猪耳朵面”。清汤小面搭配香辣猪耳朵丝,风味独特。此店离市中心很近,店面不大,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至今不开分店,营业时间只从早上开到中午,午后2点准时关门,故名“开半天”。红油猪耳朵切得薄如蝉翼,入口香脆,配上小面“简直不要太好吃了”。

 

比如胖妹面庄。店面窄小逼仄,就餐环境非常一般,但依然挡不住远近食客慕名前往。看看煮面的老板娘就知道店名的由来了。光调料就有十几种,麻辣味十足,汤浓味鲜有一股子火锅味儿,不愧入榜前20强。

 

我家楼下也有家“岳池小面店”。主打面是“豌杂面”,豌豆煮得软糯入口即化,炸酱肥瘦相间味道香浓。店家是从岳池来渝谋生的一家人。父亲和儿子负责煮面、打佐料,母亲和媳妇则招呼客人,收拾桌碗。虽说他们没有跻身“重庆小面50强”,但街坊邻居却对他家小面赞不绝口,口碑相传,引来诸多远方食客。除了春节几日,几乎天天开张,生意极好。老板一家服务周到态度好,尤其是对老人,有些老人食量小,于是也会满足老人只要一两小面或米粉的要求,这在其他店里是不多见的。

 

“一碗小面,二两刚好,三种味道,四方来要,五张桌子,六个人吃,七种佐料,八勺海椒……”随着电视片《舌尖上的味道》轰动全国,重庆小面也愈发“声名远扬”。她俨然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亲切的味道,吸引着八方宾朋,点缀着山城美景,慰藉着远在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