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育宁:使命

 

从我来到华润开始,每年“七一”我都会做一次主题授课,这已经成了惯例。2014年,我在福建古田讲《铸魂》,强调无论企业还是个人要有灵魂,不做逐利的机器,不能迷失了本性,要创富有责、逐富有度、致富有道、安富有定。2015年,在贵州遵义我讲《问心》,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操守,问心而择、问心而止、问心而进。2016年,我在安徽金寨授课的主题是《有为》,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有为,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和开拓精神,争做事业发展的实干家。2017年,在江西井冈山我讲的是《固本》,强调要筑牢理想信念之本、基层组织之本、群众路线之本,使我们的组织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战斗力,更加有生命力。2018年,我在陕西延安以《初心》为题授课,强调要不忘华润底色、不忘华润使命、不忘华润精神,永葆组织的初心。今天,来到宁夏固原,我想讲的题目是《使命》。我认为对于我们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品性修养来说,“初心”、“铸魂”是根,“问心”、“固本”是保障,“有为”、“使命”是目的和方向。

 

固原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地方。我们参观的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将台堡是红军长征最后的会师地。这里谱写了红军将士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也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一起重温长征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不忘初心和使命,为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长征是中国革命者背负历史使命、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远征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各种社会力量试图利用各种方式救亡图存,虽然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局面才为之改变。而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则是改变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伟大行军,也是中国革命者不畏艰难背负历史使命、艰苦卓绝推进民族复兴而进行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直接起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惨重,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革命力量,退出中央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这支长征的队伍,师级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然而,正是这支队伍,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转战大半个中国,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300米就有一人献出生命;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最后于1936年10月22日在宁夏将台堡三军胜利会师,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气吞山河的奇迹。

 

长征是20世纪一个伟大的传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里写道:长征给中国的面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极大改变了中国的意识,使这个国家出现了许多世纪以来所缺乏的精神与团结,它充满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能够穿越历史时空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总结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也一定是我们在新时代攻坚克难、继续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从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中,我们得到几点重要启示,那就是:

 

——正确统一的领导是长征胜利的最重要保证。

 

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革命事业转危为安、并走向胜利的最重要保证。

 

邓小平晚年时,女儿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一路枪林弹雨中,几近山穷水尽时,步调一致不迟疑。“跟着走”的精神,是坚定不移地同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是强烈的、鲜活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使命与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肩负使命的军队。陈云在《英勇的西征》中谈到:过去在江西,红军明白他们的使命是要拥护土地革命,现在他们又知道,中心任务是争取民族解放,并准备在全中国完成革命。《三国演义》讲,“但有使命,万死不辞”,正是这种崇高的使命感,驱使无数的红军战士慷慨赴死、在所不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明确的使命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正是使命与信念,使人们在黑暗的时候看到光明,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希望,始终一往无前;正是使命与信念,使红军长征“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写道:“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即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红军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

 

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求真务实、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长征路上应对强敌和险境,每一次对错误的纠正,对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尤其遵义会议对“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展现了伟大的实践精神和浴火重生的创造精神。

 

也正是这种精神和胆略,红军才能在到处困难重重、形势瞬息万变的长征途中,创造出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从而成功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使红军得以胜利前进。国民党的追剿部队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神机妙算,出进无常”。红军长征胜利已经八十多年,但长征的求真务实精神早已融入当今的时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不畏艰险争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红军的制胜法宝。

 

长征路上,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粮食衣物严重短缺,每一点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革命前辈排除万难,经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毛主席讲到长征时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聂荣臻元帅也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习总书记指出,“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使命始终在肩上,长征永远在路上。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程又一程波澜壮阔的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次又一次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国GDP 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GDP总量达到9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制造业产值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我国有220多种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世界9种主要农业产品,我国5种居于世界首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接近一万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我们需要看到: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过往的行程虽已走过万水千山,前方的征程仍需跋山涉水。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所以中央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近期发生的中美贸易战,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场重大斗争,也可以看成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进行的一次“新长征”。从其产生背景以及艰苦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来看,都与当年的红军长征有许多相同之处。

 

中美贸易战本质不是贸易冲突,而是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分析称,中美贸易争端不只是属于财经版面的故事,也是进入历史书籍的故事,因为这场争端涉及“经济和权力关系的规则”。

 

过去曾有一个时期,西方大肆唱衰中国,鼓吹“中国崩溃论”;当看到中国这些年不仅没有衰退,反而不断壮大,就又反过来鼓吹“中国威胁论”。尤其美国,坚持认为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必然是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挑战者。有人提出,“中国新时代的来临,就是美国时代的结束”。白宫前首席战略师班农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正在与中国打经济战。25年或30年内,我们中的一个将成为霸主,如果我们继续沿着之前的路走下去,霸主将是他们。”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艾利森说得也很直白:只要中国不放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就将继续挑战美国在各个层面的统治。现在,在美国国内,两党之间、两院之间、白宫与国防部、国务院之间存在许多分歧,唯有在一点上他们形成共识,就是中国问题。这些现象,反映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而贸易战的真实意图,就是要堵死中国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向上攀升的机会,打掉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

 

以美国长期形成的冷战“零和”思维和“国强必霸”逻辑,中美之间的这场冲突是迟早要来的,是中华民族在崛起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很多在过去40多年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人都觉得这场斗争来得早了点,我们还缺乏思想准备。当然如果能再延后10年到20年,我们会更主动些,但历史不能假设,既然已经来了,我们就只能面对。今天的中美经济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在全球供应链中分工协作的地方很多,比如美国科技成果应用的最大市场就在中国。因此冲突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相当痛苦。

 

——我们应当意识到: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相当复杂,也必然相当艰难。但正如习总书记参观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所强调的,“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针对中美之间的斗争来说:第一,要有信心。就像当年的长征一样,这场贸易战我们是被逼的,是美国单方挑起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长征的胜利,靠的正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坚信,以举国之力,借众志成城,再大的狂风骤雨也不能掀翻大海。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本、丰厚的国土资源,这让中国经济坚如磐石,无惧风雨。过程中,美国也许会赢得部分战役,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谁也阻挡不了。

 

第二,要有耐心。这场冲突很可能是中美之间的一场世纪博弈,非短期能够彻底解决,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塑造美国对华的理性认识和态度,不打几场硬仗看来是不行的。贸易战打到今天,对双方的伤害已经很深。两国在冲突的困境中很难脱身,相互之间的结构性冲突长期来看将难以化解。这种冲突将会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持续存在,或大或小、或激烈或缓和。对待中美冲突,我们别无选择,更要有抗美援朝时毛主席的态度:“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为止!”

 

第三,要有恒心。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邓小平有一句名言:“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中国发展起来,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谁也奈何我们不得”。美方对华贸易战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双方长期经贸对抗,美方虽也付出些许代价,但使中方经济遭受重创,发展能力严重萎缩,从而遏制中国发展,逆转中国国运。美方当前傲慢的一大支点是,美国经济维持了西方标准中相对强劲的状态,尽管中国的增长率仍远高于美国,但中国增速的放缓让华盛顿误以为有了翘尾巴的资本。所以,打击美国嚣张气焰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中国经济走出增速下行,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致力于内部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繁荣,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活力,尽最大努力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这是我们赢得对美持久战的生命线。不能不说,我们现在还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少条条框框,仍有不少不紧不慢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贸易战是挑战也是机遇,毛主席曾经讲:“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我们要把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把发展压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突出的短板,必须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努力在新技术领域走到世界前列,增强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最容易从外部加强。外部压力越大,内部越应团结一心。华润作为央企,在此重要关头,更要强化使命、勇于担当,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自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成为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切实成为我们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在新长征路上作出华润人新的贡献。

 

三、牢记使命再出发,走好华润新的长征路

 

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正如习总书记所讲的,“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华润因特殊使命而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一直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习总书记回信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80年华润富有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但过去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使命淡化现象。这在战略上主要表现为: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的格局不够大、站位不够高、眼光不够长远,从党和国家大局角度考虑问题不够。作为驻港央企,对于应当履行的“言商言政”特殊使命重视不够;在“一带一路”中参与缓慢,未能充分发挥身居境外的先天优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子不够大;片面追求短期“业绩第一”。在生产经营上主要表现为:为了追求眼前利润,甚至不顾央企形象,诚信、安全、质量问题多发等。作为中央企业,这是很不应该的。这与我们“引领商业进步,共创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相违背,也与我们作为世界五百强前列的民生类大型央企的身份格局不相适应。我们必须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和希望,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发扬华润光荣传统,奋力走好华润新的长征路。

 

——走好华润新的长征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新时代的长征路,虽无战火硝烟,却也道阻漫长。只有始终保持信仰信念的政治定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条件如何变化,依然初心如磐,我们才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华润发展到今天并取得优异成绩,源于我们对国家的忠诚、对历史使命的担当、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源于我们有满腔的创业激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些既表现在华润各个业务领域上,也表现在我们的优秀经理人身上。然而过去一个时期,面对市场经济冲击,面对业务完全竞争环境下的生存考验,我们一些企业更多地关注“生意”而淡化了“使命”,有的领导干部过于关注薪酬回报而少了做一番事业的执著,没有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面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考验,以及中美贸易斗争带来的困难,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艰苦奋斗,显得尤为珍贵、尤为重要。

 

——走好华润新的长征路,必须坚持集中统一领导,锻造坚强有力的组织。

 

长征途中,正是因为有了集中统一的领导,有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保障,红军才一路战无不胜,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张学良曾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谈到,他根本没有想到,红军在历经长达两年的艰难困苦之后,在食物衣物极其匮乏、武器装备也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到达陕北后,竟然能在直罗镇一战中消灭东北军一个师及一个团,这是国民党任何一个派系的军队都难以想象的,国民党的中央军也做不到。红军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基层组织始终在长征中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不能忘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的使命是什么”,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执行者,确保中央有要求、华润有行动、落实见成效。要结合这次主题教育,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治和解决好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管理宽松软、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确保基层组织成为企业工作和战斗力的坚实基础。

 

——走好华润新的长征路,必须服务国家大局,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作为经济领域的“国家队”,我们要把企业发展始终置于国家大局中来定位。贯彻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企业战略布局,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积极作为,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

 

作为民生央企的“主力军”,我们要在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展示大作为、发挥大作用。华润长期在民生领域深耕细作,我们的业务事关“大国民生”,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大军工、大航天、大能源等“大国重器”。如果我们能像麦当劳、可口可乐那样,把多种中国高品质的消费品推向世界,那么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坚持以“引领商业进步、共创美好生活”为己任,抓住消费升级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标准为基础,着力打造至臻至强的产品力、深入人心的品牌力、攻守兼备的渠道力,让“华润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成为有价值的社会信誉,生动诠释“有华润,多美好”的庄严承诺。

 

作为特殊战线的“桥头堡”,我们要积极履行在港央企使命,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围绕“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华润所能”找准结合点,加强在港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投入,加快推动重塑香港业务,不断提升在港影响力;借助香港区位优势,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的“海外兵团”、内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联系人、吸引接收海外高端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走好华润新的长征路,必须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支强大的具有战斗力的军事部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走好新的长征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国有“经济部队”。十九大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习总书记的指示更是明确要求“努力把华润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华润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重要内涵。

 

世界一流企业,不仅看大不大,更要看强不强,关键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入围数量已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数量不等于质量。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突出、持久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打造难以被对手所复制及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华润来说,我们每一个业务板块都能培育形成一至两项在全球领先的核心产品,并具备持续培育的核心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打造核心竞争力,要集中火力、长期作战。华为正是由于30年抵制住一切诱惑,坚持只做一件事,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最终在这个领域领先了世界。华润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战略定位和管控模式,这一点应继续坚持。各SBU/BU进行战略布局和业务规划时,要摒弃“大而全”和“小而全”,突出抓好“主业中的主业”,特别是在中美贸易、科技斗争中,要结合国家所需、华润所需,选准聚焦特定领域持续发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要善借资源、敢于突破。有时候,当我们现有的业务发展很难进一步突破,可能就要考虑另辟蹊径。我们一直在讲业务转型,必要的时候应该大胆跨界。这是一个共生的时代、一个跨界的时代,“我们想做什么”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资源和能力,而是取决于我们连接了多少资源和能力。而“我们能做什么”其实并不完全受产业条件的限制,我们完全可以跨界和更多人合作,共同创造新的行业空间。我们的业务板块在寻找新业务方向时,需要更宽广的眼光,有跳出原来业务领域的勇气。最近发布的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明确各企业在已批准的主业范围以外,培育发展1-3个新业务领域,经国资委同意后,视同主业管理,用意也在于此。

 

打造核心竞争力,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一家面向未来而充满活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定是持续变革、持续创新的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日益紧迫的今天,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我们要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大胆深化企业改革。同时,要勇于创新。只有创新驱动的发展,才是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要具备忧患意识和创新思维,既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也要以全球视野、时代眼光谋划和推进企业创新。当今时代各种重大科技突破不断涌现,新领域不断扩大,比如AI、5G、生命科学等,都将影响到社会、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要高度关注。从华润的实际来说,我们要着力在半导体、化学新材料、生物制药与新药研发、生命科学等方面,加大投入、加速创新。同时,要敢于打破企业在创新发展上的体制机制约束,打造有效的创新容错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最近集团决定成立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各位同事,我们不是因为偶然才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是各有使命需要完成。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能够在生命的中途找到自己能够肩负的使命,这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我们在座的干部,生而有幸处在国盛民强的新时代,生而有幸能够立身华润这样一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央企,生而有幸能够跻身企业重要管理岗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愿我们珍视这难得的际遇,带领华润42万名员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引领商业进步,共创美好生活,让人生与事业结伴,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本文摘录自6月27日傅育宁董事长在宁夏固原“七一”主题活动期间授课内容)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