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准备,就是穿衣吃饭

孙良申/集团EHS部

 

>应急不是着急。对待应急准备,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要有一颗平常心。

 

不久前,商务部《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的一句话瞬间引爆网络。

 

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引发一些媒体过度解读,说要打仗云云。后续“济南市民晒收到的人防应急包”、江苏应急管理厅发布《江苏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等话题也在微博、朋友圈持续发酵。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商务部、济南人防办、江苏应急管理厅不得不赶紧出来辟谣,解释相关举措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及时的应急响应、完善的应急机制、熟练的应急操作、充足的应急物资、同样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扩大和蔓延,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害,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的生命健康

 

有必要吗?仅仅一句做好应急储备的提醒就引发如此大阵仗,除了部分自媒体的胡乱猜疑、狂热炒作外,还很重要的一点是,反映出了部分人应急意识的淡漠、应急概念的模糊和应急知识的匮乏。

 

应急,是应对各种突发、紧急等异常情况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这个意外,商务部的解释回应中,主要是指蔬菜产销所遭受的异常天气和疫情影响。实际上,意外还有很多,包括了各种天灾、人祸。地震、泥石流、洪水、海啸、台风、龙卷风、暴雪等自然灾害,国家一方面完善各类监测、预警手段,让人们在面对各类自然灾害时更从容些,另一方面从房屋抗震、堤坝边坡等硬件条件上加强防护能力,让人民即使面对各类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尽最大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这其实都是在做好应急准备。而面对交通事故、火灾、爆炸、溺水、触电、窒息、中毒、高坠、疾病等等这些比大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还多的意外伤害,人们如果想顺顺利利地尽终天年,最重要的,还是遵守各类安全规则、健康法则。因为每一条规则都是其他人用血甚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只要提高防范意识,按章行事,大部分意外是可以避免的。避免不了怎么办?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及时的应急响应、完善的应急机制、熟练的应急操作、充足的应急物资,同样可以抵御灾害的扩大和蔓延,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害,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的生命健康。这是时刻做好应急准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应急,要有一颗平常心

 

应急不是着急。对待应急准备,就和穿衣吃饭一样,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将做好应急准备当做日常常态,对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困境有意识地提前做些准备。或是有针对性地储备些应急物资,或是多学习些应急常识,或是多了解下身边存在的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待商务部的吃菜买米提醒,很多人都忙不迭去去采购囤货,对待直接危及生命健康的危险隐患,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重视一些。事故灾难离我们有多远?或许很远,一辈子都遇不到,或许很近,眨眼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我们不能去赌我们遇不到,因为代价太大、赌本太高。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一万的努力,应对可能的万一。在家里配个应急包,储备些饮用水和方便食品,带领家人熟悉应急逃生通道,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应急准备工作。专业人士做过调查,目前,家庭应急包已在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普及,家庭配备率达到七成以上,在日本配备率达到了90%。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切实推动提高个人的安全避险意识和技能,做好应急准备,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应急,我们该怎么做?

 

>做好应急准备,如同歌里唱的那样“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

 

从政府、企业方面来说,国家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都要详细的要求和规定,落实主体责任,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充足的应急资源,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这些标准规定动作相对比较清晰。

 

从家庭、个人方面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做好应急准备,反而相对模糊。其实,国家应急管理部去年11月就发布了全国基础版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清单包括饮用水、外用药品、多功能小刀、收音机等11项物品,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扩充版清单,让群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家庭应急储备物资。目前很多地区也因地制宜地发布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引导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关键时刻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

 

然而,物资储备仅仅是一个方面,很重要的,还有个人安全防护技能的提高。万一发生火灾,知道怎么才能安全最快紧急疏散;万一遇到无心跳呼吸的人,知道如何开展心肺复苏、如何使用AED;万一遇到有人在有限空间晕倒,不会盲目施救,等等。这些技能,都紧密关系到自己、家人、朋友以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生命健康。

 

做好应急准备,如同歌里唱得那样,“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也愿大家面对任何意外,结果都不会太坏,最好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意外。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