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天:打破“重组死”的魔咒
徐明天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资深财经记者和作家

 

8是中国人的吉祥数,80年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华润80周年看三九,不由再次让人无限感慨。

 

三九之数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南方医院的一支解放军医疗队在南粤的山区巡医治病的时候,当地的老乡说,过去他们肚子不舒服或者头疼脑热,就去山里采来树枝树叶熬汤喝,很灵验。解放军就跟老乡去采那些树枝树叶,一种叫三叉苦,一种叫九里香。医疗队带回这两种树枝树叶,实验提炼出一种颗粒中药专治胃病。80年代初,深圳划为特区,改革开放,下乡医疗队的解放军就申请到深圳笔架山下办了一个药厂,叫南方药厂,用西方生产设备生产中药,第一个产业化产品就是三叉苦和九里香提炼合成的“三九胃泰”。

 

“干我们这一行的,生活没有规律,常患胃病......三九胃泰是治胃病的良药”—— 1988年,电影明星李默然做的三九胃泰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报酬是一台700块钱的随身听。但这是中国第一个明星广告,中国人一下子都知道了“三九胃泰”。饮食不好,十人九胃疼,过去胃一疼,就吃鸡蛋皮,现在一试三九胃泰,效果奇佳。“三九”一举名扬天下。

 

三九家喻户晓的产品还有三九感冒冲剂。感觉不舒服,身上发凉,或者有鼻塞,冲上包三九感冒冲剂,睡上一觉,起床就舒服了。因此,三九感冒冲剂就成了中国人的家庭必备。甚至近几年,三九感冒冲剂也成了中药在国外市场最大的品牌,一些外国人也开始喝三九感冒冲剂。

 

茅台、二锅头、三九感冒冲剂,是海外华人的最爱。

 

中国道家学说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无限之数,而九就是至尊至顶至最之数。三九是中国之数,也成了世界之数。

 

三九重组

 

除了三九感冒冲剂,国人也还记着十多年前的三九重组。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近20年高歌猛进,三九迅猛扩张成为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2001年8月,证监会调查公布上市公司“三九医药”大股东“三九集团”违规占用资金25亿元,这是继“银广厦”之后的中国股市第二个股市黑幕大案。

 

2003年9月,媒体一篇《98亿贷款,银行逼债三九集团》报道引爆炸弹,银行上门收债,三九集团资金链断裂。这也是最早的中国银企冲突大案。

 

在中国40年企业史上,“三九”两案都极为轰动。

 

2004年5月,国资委换帅三九集团,展开企业拯救。债务重组协议的谈判和落实,三九医药、三九生化、三九发展遗留问题的解决,广东中海工程公司的划转,还有重庆汽车、哈尔滨酒厂、永安制药厂等难题的推进,三九艰难重组突围。

 

2007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选定华润集团重组三九集团。华润集团随即对三九集团实施托管。2007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华润集团正式接管三九集团。

 

重组是在一种难以为外人所知所道的、外界难以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重组总结后来写下了这样简短的文字:

 

对于华润来说,重组三九过程中遇到的真正的难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遗留问题不断出现,二是员工安置难,三是文化磨合慢。

 

处理遗留问题,在华润重组三九过程中占了重组团队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遗留问题包括三九医药的清欠与股改,包括2005年已经转让的三九生化、三九发展两家上市公司的大量遗留问题,还有永安制药厂、哈尔滨酒厂、湖北长江实业、重庆汽车等等遗留问题,有已经转让但没有安置好员工的,有多年停产无人过问的,有转让了但股权无法过户的等等,每一个遗留问题都是长期未能解决的,积累了各种矛盾。华润重组团队不得不逐个成立项目组,逐个去寻找资料,重新梳理来龙去脉。但由于人员变动等各种原因,很多资料遗失,一些项目资料无法收齐,给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但项目组仍然想尽办法去完成重组任务。

 

>位于深圳观澜高新园区观清路1号的华润三九医药工业园

 

华润接手三九时,三九有非药企业161家,涉及员工1.3万余人。受企业自身原因以及三九债务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大部分经营不正常,员工不安定。华润在重组中尽可能地为这些企业寻找出路,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在员工安置方案中尽可能做到人性化。每个重组方案都将维护稳定和员工安置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本着“依法、合理、有情”的原则,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妥善分流安置员工约9000人。

 

文化磨合是重组中面临的又一问题。重组不可避免地要对企业原有的一些管理方式进行挑战,不可避免地出现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冲突。大多数企业都能理解并主动支持华润的重组方式和行动。但也有少数企业对重组持观望态度,或等待,或观望,或依赖,不主动应对变化,不积极改善企业经营,与华润市场化重组理念存在差距。同时,一些企业和员工不认同业绩文化,一些行为方式与华润诚信文化相背离。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重组,华润重组团队不断地通过沟通、宣传,努力促进文化融合。

 

这些文字虽然简短,但其中深深掩藏了那几年曾讳莫如深的艰难,重组路途从来就是波涛汹涌。

 

华润三九

 

重组三九时,提出意向的有华润集团、上海实业、新世界基建、德意志银行、上海复星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为什么选择了华润?

 

1948年,中央在延安的窑洞里给一家红色公司定下了“华润”的名字。不久,中央迁到河北西柏坡,毛泽东接待苏联特使米高扬,确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内政外交,毛泽东请米高扬吃滹沱河里的鲤鱼,米高扬赞不绝口。毛泽东说,中国有两个国宝,一个是中医药,一个中国美食,将来要走向世界。

 

三九重组之时,虽然深陷多元化经营泥淖,但医药产业仍然非常突出稳定。三九医药是三九集团最重要的盈利来源。三九医药成立于1999年4月21日。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当时,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医疗服务,拥有产品1000多个,涉及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制品等多个领域,其中三九感冒灵、三九皮炎平、三九胃泰、三九正天丸、三九强力枇杷露、三九参附注射液、三九参麦注射液等一批品种在国内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居同类产品前列。

 

面对这样一家问题与光环同样多的企业,华润的重组难度不可谓不大,但他们用一系列精准的“组合拳”让各方放下了悬着的心。

 

华润重组策略首要思路是主业一定要聚焦,围绕OTC和中药制药业务,迅速清理了房地产、食品、连锁药店等非主营业务。

 

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华润为三九量身定做清晰的发展战略,并围绕战略做“加法”,这一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华润三九根据 “打造华润医药自我诊疗和中药处方药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聚焦“自我诊疗引领者,中药价值创造者”这一战略目标,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优化主业构成,同时积极打造“1+N”品牌线、强化终端覆盖、不断提升产品力。

 

在此战略指引下,2008至今,华润三九的系列整合并购行动此起彼伏,渐入高潮——

 

2008-2010年,先后收购了黄石、南昌、淮北等地的制药企业;

 

2011年,整合了北药天然药事业部旗下的合肥神鹿、本溪三药、高科等企业;

 

2012-2014年,先后并购了广东顺峰、桂林天和、临清华威、吉林和善堂、杭州老桐君等企业,丰富了皮肤药、骨科药、感冒药等产品线,拓展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务;

 

2015年,公司以13亿现金收购浙江众益制药100%股权,为公司补充了抗生素口服制剂产品线以及汉防己甲素、氨酚羟考酮等潜力品种;2016年7月,取得昆明圣火药业100%股权, “理洫王”等心脑血管领域知名口服剂型产品得到快速补充;12月,与赛诺菲全面合作,取得易善复在中国市场的总经销权;

 

2017年1月,收购吉林金复康药业65%股权,丰富抗肿瘤产品线; 9月13日,公司收购山东圣海65%的股权,助力公司快速补充主流保健品品类及品种,构建大健康业务发展基础……

 

2008年至2012年,华润三九经过持续五年的大力变革,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大型医药类上市公司,公司实现销售额复合增长25%、净利润复合增长30%的巨大飞跃。而2017年,重组新生后,已经形成质变的华润三九,净利润达到13亿,相当于10年前的4倍还多。

 

华润重组三九,既拯救了三九医药主营业务,又做大了华润医药主营板块,可以说是再好不过的大圆满结局。

 

今天透视华润三九的时候,科龙顾雏军的案子正在重审,那是一个企业重组的悲剧。而河南一家老牌企业新飞电器也经营不善进入拍卖重组,而其衰落的原因恰恰是几年前与国外企业的重组。这些年企业衰落重组失败的消息一桩桩传出,传递着叹息悲歌。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40年风云变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办的那些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已经是寥若星辰,比如广东的健力宝、科龙、步步高DVD等,都已经消失。历经劫数,品牌屹立、越做越强的,三九医药是少有的一例。

 

华润甚至在企业界内有着“重组之王”的美誉,成功的案例很多,其中打破“重组死”魔咒,使华润三九走向新生,企业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令原本就很有影响力的三九品牌再次实现“蝶变”,是这40年来最为成功的重组案例之一。这些成绩,给央企重组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将有助于探索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模式。

 

>2017年,999感冒灵在感恩节推出的暖心短片《有人偷偷爱着你》,不仅传递了品牌价值,还对社会进行了一场“心灵感冒”的治愈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