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理解或比爱更重要

文/田恬【华润创业】

 

 

 

2017年底当了母亲, 在一次旅途中看完了奥斯卡颁奖礼上一骑绝尘的电影:《三块广告牌》。

 

整个电影没有多余的镜头和台词, 每一处的设置都用心良苦,用以凸显事件全貌,却又不急于给出判断,没有道德批判,没有一眼可见的因果,创作者最难能可贵的不是输出自己的表达,而是学会克制表达,引导观者思考。

 

《三块广告牌》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值得喜欢的角色,有的是一个暴躁、固执、看起来粗俗的母亲,一个看似温和却懒政甚至狡诈,用死亡给让自己丢脸的那个人“惩罚”的警官长,一个立场先行、滥用权力的警察,以及许许多多发生命案后事不关己、只想着让恶性事件赶紧被忘记的模糊面孔。

 
  

他们可恶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可是在电影逐渐展现的细节里,我们也看到这些角色恶与善的多面性,以及他们的不得已。

 

民众们都想过自己普通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想那三块广告牌提醒着自己这里曾发生的一切;

 

警察只是因为太过爱戴自己的上司,所以才那么愤怒,帮亲不帮理可能才是大多数人在生活里的选择;

 

警长对女主用广告牌展示警方无能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警察总有破不了的案子,不是吗?更何况他还是个绝症病人。 尽管他的自杀部分是对女主施以小小的报复,但临终前他为女主多支付的一个月租金,其实是另一个角度的支持。

 

当爱与宽恕成为众多电影的主题时,《三块广告牌》似乎反其道而行, 它把重心放在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身上,对,一个失去女儿、戾气十足的母亲。是的,她脾气不好,她一言不合就烧了警察局,她不给任何人面子,甚至和女儿关系不佳,和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居然是诅咒她去死。

 

但能说她不爱孩子吗?只有一个母亲才会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 坚持不放弃寻找真凶,如果轻易就move on,对她而言才是对被侮辱被杀害的孩子最大的背叛。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矗立在小镇上的广告牌是对警察局无形的压力,让人不能忘记一个女孩的惨死。我想,除了同情,我们更应试图去理解他们的愤怒、坚持,以及这背后无法释放的悲伤。

 

有些人可以move on,开始新的生活,有些人可能需要愤怒作为精神支持,电影直到结尾,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到底谁才是凶手, 但却用整部电影展示人性的真相:当有人想做好事,结果可能导致坏事。你伤害了别人,不一定受到惩罚。但你最终受到惩罚,却可能是因为你想做一件好事。

 

 

大千世界,理解有时或比爱更为珍贵。警长在临终前做出了抉择,或许就是在那一刻,他和愤怒的女主达成了和解,“我理解了你的坚持,你的仇恨,我不劝你放下了。”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